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探讨
2017-03-28谭林立许航韩晓月
谭林立+许航+韩晓月
摘 要:针对农村污水排放分散,水量小,运行成本高,管理困难等特点,提出了物联网+远程监控运营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该系统在丹徒区运行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合农村污水治理的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污水;物联网+运行管理模式;实时监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007
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水污染负荷的重要比例,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科学、合理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式和分散型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能都提升地区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2,3]。
1 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系统现状
村镇经济相对不发达,农村排水设施及运营设施缺少可靠的资金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水量较小,因此处理规模较小,多为100m3/d以下的实际处理量,造成运行费用较高;分散式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着站点较多,点位分散;设施监控难度大;农村污水处理站需要管理运行,站点运转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决策困难以及管理成本高。因此,在大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应选择适宜的运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是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并实现稳定达标的重要保障[4,5]。
2 物联网+远程监控运营管理模式介绍与优势
2.1 物联网+远程监控运营管理模式介绍
将物联网和3G/4G技术运用于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远程管理,为用户提供生产运营、水质监测、安全管理、数据分析等关键业务的标准化信息模式管理以及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等全过程信息整合和分析,提高用户管理效率和生产水平,为节能减排、工艺改进、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
通过GPRS与Internet网络系统,将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数据实时传递到监控室的集中监控中心,以实现对系统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多个污水处理站点通信GPRS网络把污水处理站的设备运行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由服务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数据采集配置软件,WEB服务器,现场传感元件及采集控制器组成,现场设备经过网络设备(有线和无线)把数据、设备状态等参数传输到平台的数据中心,用户在分级授权的前提下,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网络登录平台查看相关数据,并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工艺运行参数,此平台集数据采集、分析、控制、运营和档案管理为一体,实现物联网“一站式”集中监管。
2.2 优势
与传统管理机制相比,物联网+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优势:(1)采用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可实现对分散的处理设施的区域管理;(2)可以通过电脑、手持设备或手机等工具对污水处理单元实时远程监控,根据用户权限查看数据、下载报表或修改设施运营参数等功能,可最大程度减少现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3)实时显示工艺运行情况与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远程开关操作或运行参数设置,使现场专业保障人员值守变为无人值守模式;(4)随时随地查看或导出历史数据,历史数据保存可达10年之久;(5)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所发生故障的时间与类型及时发送报警信号给相关管理人员及机构[6,7]。
3 应用案例
3.1 应用案例介绍
案例為2015年镇江丹徒区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镇江市丹徒区采用物联网+运营管理模式来设计、运营、管理上党镇、宝堰镇等23个自然村,设计水量在50~100吨/天,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一体化A/O反应器+生态沟”处理工艺,确保确保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3.2 运行管理分析
依托该套系统,在农村连片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中,节省了大量的公共成本,如人力成本(无人值守模式)、办公成本、维修成本。本案例在23个村安排1名兼职人员进行精维护,污水运行成本主要为电力成本,污水运行成本控制在0.36元/吨左右。
4 总结
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应以“效果好、成本低、维护少、生态效益高”为导向,研发农村生活污水适宜处理装备;以“融”为农村生活污水设计的核心内容,因地制宜的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力求融入当地人文、景观和环境;以“建管并举、重在管理”为导向,构建农村生活污水运营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磊.沈阳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保护,2015,41(02):17-20.
[2]王艳艳,孙勇,赵言文.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8(08):118-121.
[3]张克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唐洪兴,覃舟,陈佳,华永新,竺强.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问题研究 [J].中国沼气,2012(02):50-53.
[5]闫亚男,张列宇,席北斗,侯明,夏训峰,熊瑛.改良化粪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1(10): 69-72.
[6]蔡佩英,马祥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01):8-11+33.
[7]杨文婷,王德建,纪荣平.厌氧池-两级复合型潜流人工湿地工艺设计[J].环境科技,201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