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剑山艺术村:从偏僻村庄到艺术殿堂的“创作”之路

2017-03-28谭诗赏陈呈

当代党员 2017年5期
关键词:毅力版画艺术家

谭诗赏++陈呈

2016年6月30日,綦江区永新镇上厂村周家坪。

对坐落于此的古剑山艺术村而言,这是格外热闹的一天。

艺术村公共美术馆前,“颂歌——重庆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版画精品展”的横幅在阳光下红得耀眼。

美术馆内,从写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版画作品挂满墙面,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参观者驻足。

如此火爆场面,让艺术村“村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綦江农民版画家李毅力喜上眉梢。

“谁能想到,一个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偏僻村庄,如今已成为艺术家汇聚的‘灵感殿堂。”李毅力介绍说。

田园梦

——以环境特色和工农业文化底蕴为依托,以聚集艺术家和艺术品生产为优势,打造集生产、交易、展示、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聚集地。

2016年8月的一天,古劍山艺术村。

这天清晨,旭日初升,鸟鸣伴晨风悠扬。

李毅力伸了个懒腰,推开工作室的窗户,深吸了一口空气。

窗外,一大片格桑花灿烂如海。远处,云雾正缭绕山间,如波峰涌动,“古剑云海”奇观蔚为壮观。

望着眼前迷人的“画卷”,李毅力不禁念叨:“幸好当初决定到这里发展——现在看来,真是选对了地方。”

李毅力第一次来古剑山是6年前。

彼时,久仰此地盛名的李毅力背着画箱进山写生。

一路上,李毅力不断“打望”古剑山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蝉鸣鸟语,鸡犬相闻,楠竹摇曳,阡陌交通……农舍、竹林、梯田浑然一体——目睹眼前佳景,李毅力心醉神迷,眼中幽幽若有光,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向当地人一问,李毅力才知道,此地名叫周家坪,是上厂村的一个农业社。

“没想到古剑山偏僻之地,竟然有这么一个好地方!”李毅力感叹道。

这次来古剑山,李毅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年轻时,李毅力曾在重庆主城区漂泊多年。

彼时,因条件艰苦,李毅力大部分时间蜗居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搞创作。

“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能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盖上一栋自己的房子,可以让我潜心创作,闲暇时种种地、养养花……那该多好!”李毅力说。

一次,李毅力到北京参观了“宋庄”和“798艺术区”。

徜徉在这些极具工业质感和艺术气息的文化聚集地,李毅力为之倾倒,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梦想。

“如果能在綦江也打造这样一个集艺术生产、展示、交易和旅游于一体的艺术村,岂不美哉?”李毅力琢磨着。

回到家乡綦江后,李毅力听说古剑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于是到当地考察,又找到古剑山景区管委会,表达了他的想法。

让人惊喜的是,李毅力的想法竟和古剑山景区管委会不谋而合。

“现在的旅游,早已不再是‘吃住行游购娱这么简单了。通过艺术村这样的平台,游客能看到最前沿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还可以与他们互动——这种文旅融合的全新模式,能大幅增加游客的深度体验,将文化的厚度转化为发展的力度。”古剑山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决定启动艺术村项目之后,古剑山景区管委会和李毅力立马向全国艺术家广发“英雄帖”。

“新村民”

——对文化旅游项目而言,文化是软实力和灵魂,“硬件”则是灵魂依附的骨架和血肉,唯有两者形神兼具,方能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0年6月,上厂村来了一支神秘“施工队”。

这群人照着图纸,勘测地形,建造地基,一砖一瓦地搬运,一根支架一块面板地搭建……

“他们是谁,要干嘛?”当地村民不禁纳闷。

“这些人中有不少著名艺术家——他们准备在我们这建一个艺术村,来村里当‘村民!”村党支部书记蔡春其说。

李毅力就是这支“施工队”的“工头”。

打造艺术村的第一道“坎”,就是必须较快招引来一批艺术家,实现艺术资源软实力的快速聚集。

为此,古剑山景区管委会使出浑身解数,推出了“政府免费供地+艺术家自筹自建”等优惠政策。

“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配套设施建设许可等政策支持,由艺术家出资建房;同时,为保证聚集起一支拥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家队伍,我们还对‘落户的艺术家设立了准入门槛。”管委会负责人说。

消息一出,“新村民”竞相而来。

其间,李毅力的工作室作为样板房率先建成——这间工作室看起来就像一本合上的画册。

随后,陆续有艺术家来山上修房子,山上造型别致的房子也越来越多。

“新村民”的家是由艺术家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自筹资金修建的艺术工作室。

在这些“家”里,由画家、作家、建筑师、服装设计师等组成的“新村民”群体,每年都会在艺术村工作90天以上。同时,他们在此创作的作品,也在艺术村集中展示。

就这样,古剑山艺术村破土而出。

李毅力也被“新村民”选为“村长”。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发展成中国最美的艺术村。”李毅力说。

截至2016年底,艺术村已有近40个艺术家工作室和国家(地区)艺术馆以及一个公共美术馆建成投用。“新村民”也增加到80余人,其中不乏国家版画院副院长代大权、版画大师康宁、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等大师级人物。

“古剑山艺术村有种说不出的‘纯粹——在这里可以让人安心创作。”“新村民”代大权说。

随着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新村民”的生产力也开始竞相迸发。

聚合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旅模式,艺术聚集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元化价值提供:为艺术品生产提供优良平台,为艺术家自我提升提供空间,为游客提供复合型旅游体验等。要实现这样的“全链条价值生产”,打造一条完整的价值生产链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2016年2月的一天傍晚,李毅力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正认真地装裱一幅看起来有些“幼稚”的画作。

“这幅画作展示的是两个村民抬着一头肥猪,作者是上厂村一位普通村民,名叫巫世华。”李毅力说。

李毅力身旁,还堆放着不少当地村民的作品。他常会挑选一些相对较好的画作进行装裱,再放到工作室一楼展出。

俗话说,水满自溢——艺术村的文化效应也是这样。

一个月前,李毅力萌生了一个想法,教当地村民学版画。

在綦江农民版画院的支持下,李毅力开办画班,收徒授業。

62岁的上厂村村民巫世华,就是画班学生之一。

以前,巫世华在古剑山景区附近打零工,修公路、砌堡坎,都是力气活。

后来,巫世华听到村里建起了艺术村,觉得很稀奇,于是,就经常到艺术村里的工作室闲逛。

“一次,我路过李老师的工作室,看到很多人围在那里听李老师讲课。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跟着去学了几次,并试着画了一些画。”巫世华说。

不久后,一位女游客以200元的价格买走了巫世华的作品。

得知作品竟卖了“大价钱”,巫世华又惊又喜。

消息一出,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到艺术村学艺来了。

“农民创作的版画内容质朴、线条简洁、用色大胆,很有生活气息,游客就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版画。”李毅力说。

开办画班,仅仅是艺术村延伸价值生产链的努力之一。

每年,艺术村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了教授当地农民制作版画外,艺术村还面向普通市民和游客定期举办各类艺术体验活动,如举办艺术交流、文化沙龙和专题讲座等。

如今,游客和入驻艺术家每年都能接触到国内外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美术、绘画、建筑、写作、雕塑、音乐等,既增加了艺术村的旅游体验项目,也拓展了入驻艺术家的自我提升空间——作为艺术生产和旅游复合体的艺术村,由此开始聚集起多元发展的合力。

“现在,古剑山艺术村不仅是一个观光旅行的地方,也成为一个多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艺术中心,产业发展效益正在逐渐提升。”李毅力说。

而在蔡春其眼里,这样的效益也正在“溢出”。

“艺术村的存在,为上厂村聚集了极大人气,这也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蔡春其说。

辐射力

——发展旅游项目,最终目的是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因此,发展艺术聚集地绝不能封闭运行、自说自唱。

2015年以前,上厂村贫困户龙克田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艰辛。

自从嫁到上厂村以来,龙克田与老伴聂如国一直守着两亩薄田“靠天吃饭”,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家计。

而龙克田的苦闷,仅仅是全村的一个缩影——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上场村一直发展滞后。

“全村有贫困户19户,贫困人口40人。让这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就成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干部冉东说。

而随着艺术村的兴旺,冉东和同事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机会。

“想不想在家门口打工?”一次,冉东敲开龙克田家门。

“有这好事?”龙克田一惊。

原来,随着入驻艺术村的艺术家不断增加,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随之旺盛。

为此,村“两委”瞅准机会,大力开展家政服务、代种绿色蔬菜和代养家禽等业务,又积极为村民提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餐饮培训等。

听冉东说完,龙克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龙克田摇身一变,成了月薪2000余元的艺术别院管家,每天种菜喂鸡、养鱼扫屋。依旧还是干自己熟悉的农活,收入却比以前翻了番。

2012年,上厂村修通了水泥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凭借艺术村聚集的人气,一些村民也建起了农家乐。

“靠着艺术村,也能吃上艺术饭。”李毅力说。

目前,上厂村围绕艺术村,已发展十余家农家乐,以及生态蔬菜、效益养殖等增收项目。

“村民们奔上了小康路,我的梦也真正圆满了——未来,艺术村还准备让乡亲们的精神也跟着富起来。”李毅力说。

猜你喜欢

毅力版画艺术家
版画作品选登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