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斯尼耶尔《结构句法基础》的要点梳理及简评

2017-03-27宋丽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

宋丽

摘 要: 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被称为配价语法和现代依存文法的创始人,奠定其创始人地位的就是他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然而国内对该书介绍甚少。本文对该书的要点进行梳理,简要介绍了其中的重要理论,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关键词: 特斯尼耶尔 结构句法 依存文法 配价语法

一、引言

法國语言学家吕西安·特斯尼耶尔(Lucien Tesnière,1983-1954)被称为配价语法和现代依存文法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动词配价理论和结构句法对句法学界影响深远。奠定其创始人地位的就是他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然而国内对该书介绍甚少。本文对该书的要点加以梳理和概述,并附简评。

《结构句法基础》全书分三大部分:关联(connection)、组合(junction)、转移(transfer)。特斯尼耶尔强调:“关联、组合和转移是概括一切句法结构现象的三大核心。”全书近七百页,转移部分占据了约一半的份额,却不太为后世所推崇,笔者认为,其理论观点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介绍。

二、关联(connection)

第一部分讲关联。关联是结构句法最基本的机制。特斯尼耶尔指出,一个句子不仅是单纯的词的组合,还包含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如Alfred speaks包含3个成分:Alfred、speaks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缺一不可。生成句子就是建立一堆词之间的关联;理解句子就是找出不同词之间的各种关联。

(一)几组基本概念

以关联为基础,特斯尼耶尔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为后面的理论服务。

1.支配词(governor)和从属词(subordinate)

每个关联联系着一个上项和一个下项,分别是支配词和从属词。一个词可以同时从属于某个上项词并支配某个下项词,如my friend speaks中friend既从属于speaks又支配my。因此,关联就是要建立起句中词与词之间的从属关系。原则上,一个从属词只能从属于一个支配词,一个支配词可以支配多个从属词(该原则只适用于简单句,由组合和转移形成的复杂句中存在一个词从属于多个支配词的情况)。

2.结(node)

结的定义不明确,且前后有冲突,这是该书的问题之一。但为便于理解后面的理论,读者需对其有个模糊的认识。笔者认为可简单理解为控制一个或多个从属词的所有可充当支配词的成分。支配句中所有其他词的结叫中心结(the node of nodes),通常是动词,但并不排斥由其他类别的词充当中心结(如文学作品的标题)。

3.结构顺序(structural order)和线性顺序(linear order)

从属关系可用图式(stemma)表示,图式是二维的。言语链(the spoken chain)是一维的。所以结构顺序和线性顺序存在维度上的矛盾。为句子构建图式是将线性顺序转化为结构顺序,将图式转换成句子是将结构顺序转化为线性顺序。

4.间断(break)和黏着(agglutination)

特斯尼耶尔认为“词”不能孤立地定义,词是言语链中两个间断中的一部分,要依据标记其起始和结束位置的间断来定义。间断是部分的(没完全切断),可变的(切入深度不同),相对的(切入深度是相对的),如打||一场|游戏。若间断程度不断降低,最终会形成黏着,如out side → outside。黏着也是相对的。

5.离心型语言(descending or centrifugal language)和向心型语言(climbing or centripetal language)

特斯尼耶尔认为传统的根据时间(共时、历时)和根据黏着程度(孤立、黏着、屈折、复综)的语言分类方法不适合结构句法。他根据线性化方向将语言分为离心型语言和向心型语言,还根据中心结的位置进一步区分了离心和向心的程度(严格与不严格)。法语是离心型语言,英语是向心型语言,如同样表示“白色的马”,法语cheval blanc中心结在前,而英语white horse中心结在后。

6.结构(structure)、意义(meaning)的区别与联系

结构层面的心理活动是潜意识的,而语义层面的心理活动是有意识的,人们可以自己控制表达方式,如绿灯亮时可通行。两个层面理论上相互独立,实际上又是平行的,叠加在一起。结构关联自上而下,语义关联自下而上。特斯尼耶尔的结构句法是面向分析和理解的,语义必然会一直参与,所以两个词之间若存在结构关联,则必定存在语义关联。下图左边为关联在图式中的表示,连线表示包含结构和意义两个层面的关联,右两个分别表示结构关联和语义关联。

7.结(node)和核(nuclear)

结和核就像平面的点和立体的球,结只涉及结构层面,核既包含结本身,也包含以它为物质基础的所有成分,首先是语义成分。核是基本语法单位。下图中的每个环分别代表一个核(除非特别需要,否则后面的图式中省略环形)。

8.解离核(dissociated nucleus)

若存在一个核,必定同时有结构中心和语义中心,但不一定是同一个词。the house is new中is是结构中心,new是语义中心,所以is new是一个核,可解离:

(二)新的词类划分方法和句子划分方法

特斯尼耶尔否定了传统的基于经验的词类划分方法,分别在语义层面、结构层面和形态性质上对词类重新划分。因其理论面向分析和理解,故采用语义层面的划分:实词(full word)&虚词(empty word),这种划分是结构句法的基础。

1.实词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4种(根据物质和过程分出名词和动词、根据具体和抽象分出形容词和副词,见下表),分别用大写字母O、A、I、E(世界语中相应词类的词尾标记)表示。他还指出,在图式中只有实词(和与实词等价的成分)才有资格占据结的位置。

他还进一步对四类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为后面对组合和转移的论述作基础。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回指词(anaphor)。回指关联只是语义关联,与结构无关。回指词不在句中就没有意义,即在静态层面是虚词,在动态层面是实词,所以是虚拟的实词。回指词也分动、名、形、副4种。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其实就在语义层面打破树形结构,形成了图结构。

2.虚词

虚词有2种功能,分别是就量和质而言的,影响数量的是组合者(junctive),影响性质的是转移者(translative)。虚词大多是从属词,但也可能是支配词,如助动词,因为它可以自己形成结。

3.句子的划分

基于词类划分,特斯尼耶尔也重新对句子进行了分类。首先对由单个词组成的句子——句词(sentence word,感叹词),根据其与说话人和外部世界的远近进行了分类。其次,他认为句子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4种。还根据复杂情况将句子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简单句是句子结构的基础,复杂句是由于组合和转移而产生的。

(三)简单句的结构

下面就正式进入了结构句法的讲解,首先是简单句。特斯尼耶尔利用大量例子及其图式分别介绍了简单句中动词结、名词结、形容词结和副词结的结构及其在图式中的表示。

1.动词结

特斯尼耶爾提出了著名的比喻:动词性句子就像一部戏剧,涉及到情节、人物、场景,分别对应结构句法中的动词、行动元(actant)、状态元(circumstant)。行动元一般是名词,状态元一般是副词,两者都是动词的直接从属词。他利用图式对比了传统的主语+谓语的句法结构和以动词为中心的句法结构,见下图,后者结构更平衡,所以更恰当。

他还介绍了如何区分行动元和状态元:从形式看,行动元是名词或其等价成分;状态元是副词或其等价成分,若是名词,需添加介词标记,如Alfred walks with a cane。从内容看,行动元是必需的,如Alfred hits Bernard中2个行动元缺一不可;状态元可有可无,如Alfred falls是自足的,无需说明方式和原因。行动元数量有限,状态元原则上可有无限个。

2.名词结

特斯尼耶尔总结了名词结在句法结构中的4种情况:(1)定语修饰名词时名词结支配定语,如the good language中the language支配good;(2)主语+表语形容词的结构相反,如the language is good中is good支配the language;(3)互为同位语的名词结属于同一层级,如Louis XIV, the king of France, protected the letters and the arts中Louis XIV和the king of France在句法上平级;(4)位于逗号之后做补充说明的名词结只有语义关联,没有结构关联,如Amo uos, fratres mei(拉丁语:我爱你,我的兄弟)中你和我的兄弟语义上在同一层级,但结构上不存在支配关系。总结为下图:

3.形容词结

在形容词定语修饰名词的结构中形容词结被名词结支配;在主语+表语形容词的结构中表语形容词结支配主语。另外,形容词结不能直接从属于动词结。

4.副词结

副词结均从属于动词结。

此外,简单句中还包括疑问句和否定句。疑问句分为核疑问句(nuclear interrogative,即特殊疑问句)和关联疑问句(connective interrogative,即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分为核否定句(nuclear negation,即核本身是否定词,如nobody)和关联否定句(connective negation)。特斯尼耶尔并未明确说明疑问及否定句在图式中的表示方法,只举了一些例子。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其表示方法较为随意,未形成完备体系。

(四)配价理论

特斯尼耶尔提出的配价理论地位高,影响深。他认为动词的行动元可能有0、1、2或3个,不超过3个,分别是行为主体、行为目标、行为的受益/害者。动词可根据行动元的数量分为零价、一价、二价、三价动词,分别举例如下:

Pluit(拉丁语,It is raining)

Alfred falls

Alfred hits Bernard

Alfred gives the book to Charles

他还举了个特殊的例子Alfred and Antoine fall。fall看似有2个行动元,但这只是由两个相同的一价动词结合而成,这就是一种组合:

动词不一定要依照配价带全所有的行动元,有些价可以空缺。如Alfred donne aux pauvres(阿尔弗瑞德资助穷人)中省略了穷人被资助的物品。

行动元按顺序依次称为第一、第二、第三行动元。为区分主被动,如Alfred hits Bernard和Bernard is hit by Alfred,还划分了第二主动行动元和第二被动行动元,具体见下表:

二价动词最为常见,特斯尼耶尔特别介绍了二价动词的两个行动元的4种关系:主动(active)、被动(passive)、反身(reflexive)、相互(reciprocal):

反身和相互的区别在于时间顺序,反身的主被动是先后发生的,如Alfred kills himself,Alfred自杀和被杀死有先后顺序;而相互的主被动是同时发生的,如Alfred and Bernard kill each other,A杀B和A被B杀同时发生。

特斯尼耶尔认为不同动词有不同数量的行动元是源于表示原因的新行动元的加入。如死亡只有1个行动元,加上表原因的行动元变为使……死亡,即杀死,杀死就是二价动词;see(看见)有2个行动元,加上表原因的行动元变为使……看见,即show(展示),show就是三价动词。依此类推,究竟是否存在四价动词,甚至更高价的动词,值得深思。

(五)转位(Metataxis)

此外,特斯尼耶尔还用14章的篇幅介绍了转位,这是机器翻译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不予详述。

三、简单句的复杂化

自然语言并非只有简单句,组合和转移就适用于复杂句。组合是在结中加入同样性质的结,使句子扩大;转移是把句子的一种组成成分变成另一种,结果句子不是直接扩大,而是变得多样化。两者都使句子变长,但是由不同机制驱动的。标明组合和转移的成分分别叫组合者(junctive)和转移者(translative)。组合是量变现象,数量相对有限;转移是质变现象,作用广泛得多,理论上可以使简单句无穷尽地扩展。

(一)组合(junction)

特斯尼耶尔指出,组合者位于核外,如Alfred and Bernard fall由Alfred falls和Bernard falls组合而成,组合者and位于A和B两个核之间。并非所有由组合机制构成的句子中都有充当组合者的成分,如汉语句子他回家告诉他父亲由他回家和他告诉他父亲组合而成,组合者为空。

组合有3种情况:共享支配词、共享从属词、共享支配词和从属词,特斯尼耶尔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盖墙帽(coped)、穿鞋子(shod)、穿衣服(dressed),分别举例如下:

基于组合机制可生成很多复杂的句子,这里仅举例做简要说明:

(1)双重共享支配词和从属词(double-dressed),如These children give new books and folders to their friends and poor schoolmates是由下面4个These children give new... to their...的简单句组合而成的:

(2)共享支配词和共享从属词相结合(coped-shod junction),如Alfred and Bernard work and Charles sings and laughs也是由4个简单句组合而成,图式如下:

(3)丛(plexus),即两个或多个组合的结同时支配两个或多个从属词,且不同层次的结都可能存在组合,如Alfred and Bernard play and laugh:

(4)上面的例子中关联线两端都交叉,还存在关联线一端交叉,一端不交叉的情况。可以对比一下Raton extracts and Bertrand eats the chestnuts和Raton and Bertrand extract and eat the chestnuts:

(二)转移(transfer)

转移部分篇幅最长,分类相当细致,例证充分详实,可见作者对其很重视,然而却不太为后世推崇。通过细致的阅读,笔者认为其理论观点的确存在问题。下面做简要概述。

首先,特斯尼耶尔通过几个例子引入对转移的介绍:

le livre de Pierre(the book of stone)

le train de Paris(the train from paris)

interné de la Résistance(internee of the Resistance)

其中介词de后面的内容都从属于做支配词的名词,而名词最常见的从属词是定语,定语又通常是形容词,所以de Pierre、de Paris、de la Résistance在句法上和形容词等价。转移的本质就是把属于某一语法类别的实词变成另一语法类别,即变化词类。由于词的功能与其所属的词类有关,所以词类变化会导致功能变化,这也就是转移的两个步骤。

转移者(translative)不起关联的作用,只是改变被转移者的类别,被转移者一旦归属新的词类,关联就自动形成。转移者与组合者都可以被看做连接有实际意义的词的工具,但与组合者不同,转移者是核内的。如拉丁语liber Petri(Peters book)中-i表示出了liber和Petrus的关系,但并不位于这两个词中间,所以被迫要将它放在核内。

根据被转移者的性质,转移分为一度转移(first-degree transfer)和二度转移(second-degree transfer)。如果被转移成分是某类词,即仅仅是简单句的一个成分,则为一度转移,(词类转移既可以是大类转移,也可以是某个大类中子类的转移)。如果被转移成分是个附带各种成分的动词结,也就是一个整句,则为二度转移。二度转移包含句法层次的变化,因为一个支配结转移到另一个更高等级的支配结中后,就成了一个从属成分。一度和二度转移在图式中分别用● 和● 表示(符号上方标明转移得到的词类,左边是转移者,右边是被转移者,方向可根据转移者所在位置改变),如write in the book of your friend中名词friend通过转移者of转移为形容词,名词book通过转移者in转移为副词:

根据復杂程度,转移被分为简单转移(simple transfer)和复杂转移(multiple transfer)。简单转移指核内只包含一步转移。复杂转移指核内包含两步或多步转移,包括二重转移、三重转移……理论上没有限制,但实际很少有超过四重的。如名词le commer?觭ant(the storekeeper)是由动词commercer(trade)加上形容词后缀-ant变为形容词,再加上冠词le变为名词。二重转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是逆转移(reversive transfer),即在一个核内,第二步转移和第一步转移相反,开始的类别与最终类别一致,如名词the afternoon由名词noon通过after变为副词afternoon,再通过the变为名词。

有一种特殊的转移叫形式转移(formal transfer),它既非一度转移也非二度转移,既不在核内也不在核间,其目标词類一般是名词,没有转移标记。如I love SUPERBLY and MAGNIFICANTLY: These two adverbs combine admirably中SUPERBLY和MAGNIFICANTLY看起来是副词,其实是名词。

转移有四种方式:(1)前置词,如le livre de Pierre(the book of stone);(2)后置词,如a striking example;(3)index,如le vif(肉,vif是形容词,表示颜色鲜艳);(4)空,如an orange ribbon。

四、简评

以上就是特斯尼耶尔《结构句法基础》全书的基本要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书对关联、简单句的结构、动词配价等理论的介绍非常清晰、合理,且能引发读者思考。(1)首先,他对支配和从属关系以及句法结构以动词为中心等理论的解释合理且令人信服。(2)其次,他设计的图式符合现代句法分析流行的树形结构,为现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奠定了基础。(3)再次,该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动词配价理论部分提出了表示原因的成分使得动词的价增多,这一点思路能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4)值得一提的是,特斯尼耶尔善用比喻,全书对概念和理论的讲解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最著名的莫过于在动词配价理论中将结构句法中的动词、行动元、状态元比作戏剧中的情节、人物、场景。其实全书中比喻还有很多,如将关联比作化合物的化合作用,将动词配价比作带钩的原子等等。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然而,虽然特斯尼耶尔的结构句法理论和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出现的时间很接近,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如今前者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后者。通过对该书的细致阅读和理解,笔者也发现特斯尼耶尔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还不够成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如“结(node)”的定义前后矛盾,导致理解困难。再如图式的前后标准不统一,对于一些特殊的句法现象的表示较为随意,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规则。(2)图式中用虚线表示只有语义关联,没有结构关联的情况,但仅限于回指词,忽略了其他多种语义关联,如“他想走”中他和走的语义关联在图式中无法表示出来。(3)虽然这本书的主题是结构句法,但实际上仅仅考虑了句子成分的功能,并没有真正研究句法,所以严格来讲,这并不能算是一套句法理论。(4)该书所提出的理论主要是基于法语的,法语中的关联词语并不是成对出现的,如有了因为,就不会有所以,而汉语的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汉语复句中的分句具有平等的句法地位。根据转移部分的二度转移机制,复句中的两个或多个分句有层级关系,无法处理汉语中的复句关系。(5)有些处理适用于法语,但对其他语言较为牵强,如规定将从属连词拆分开来放在图式的不同位置,而英语中的that等词似乎无法拆分。(6)转移的界定过于宽泛,不仅涉及到动、名、形、副四大词类的转移,还涉及到子类转移,如基数词转移为序数词,甚至连历时演变也算作转移,难以清楚地界定。

综上所述,特斯尼耶尔的这本著作,提出了结构句法和配价语法的相关理论,为句法理论和配价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思想非常值得学界学习和借鉴。但由于理论不够成熟,所以还存在定义不清、界定模糊、标准不统一等不少问题,以至于并不很为后世所推崇,我们也需明确地了解该理论存在的不足,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s[M]. Hague: Mouton, 1957.

[2]Tesnière L. Elé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M]. Librairie C. Klincksieck, 1959.

[3]冯志伟.泰尼埃与依存语法——纪念泰尼埃逝世60周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1):4-9.

[4]冯志伟.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J].当代语言学,1983(1):63-65.

[5]胡明杨.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刘海涛.泰尼埃的结构句法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68-77.

[7]张烈材.特斯尼埃的《结构句法基础》简介[J].国外语言学,1985(2):19-21.

[8]郑振贤.配价理论——介绍一种语法模式[J].外语界,1988(2):49-50.

[9]朱胜平.特斯尼耶尔从属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