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2017-03-27蒋蕙张路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文化

蒋蕙张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蒋蕙张路

目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具体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叠加期,既有工业社会中未完成的任务,也有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处在一个社会形态交叉的复杂阶段。在该阶段,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变迁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面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多元思潮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才能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变迁 多元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其精髓,提出了应该遵守的共同价值和需要践行的道德准则,不仅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优化文化的传承,并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社会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进步、倒退等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切现象的总称,是社会想象与社会发展过程的总和,而社会发展是社会变迁表现出来的重要形式和主要趋势。[1]“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新旧结构的转换与过渡,新旧体制的更替与交接过程就是社会转型。因此,社会转型也是社会的整体性变迁。”[2]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并非简单的经济转轨,而是经济转轨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3]具体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叠加期[4],在该时期,既有工业社会中未完成的任务,也有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处在一个社会形态交叉的复杂阶段。[5]在该复杂阶段,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社会变迁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充满精神动力,凝聚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性作用

面对着社会变迁过程中多元思潮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指明了方向,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解决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力度,增强了社会文化的认同度,为稳定社会政治秩序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受社会格局多元化以及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我国社会价值观正呈现出世俗化、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变化趋势。[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速,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影响也在不断加剧,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的诱惑侵蚀在日益加深。一方面,青年学生群体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由于认知与辨别能力有限,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容易受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面对不确定性和多种思想交织的世界,在较为复杂的客观环境中较容易对社会现象形成消极或悲观的认知。同时青年学生追求个性、追求独立,这些因素使他们成为复杂的矛盾体。另一方面,在利益交错、多元思潮冲击的社会变迁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受到巨大冲击,如新自由主义对公有制经济的否定、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权的否定;民主社会主义用抽象的“普世价值”对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否定;“新左派”思潮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的夸大式批判等,这些思潮如果不加以管制,极其容易导致人们的认识发生混乱。

面对着社会变迁过程中多元思潮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指明了方向。[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的高度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从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提倡真善美与抵制假恶丑的价值理念上为中国社会转型标示了前进的路标。伴随着我国社会变迁进入到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对多元的社会思潮加以整合,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针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与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了其他社会思潮,是追求我们美好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一面旗帜。面对着社会变迁过程中理想信念的多元化,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昭彰社会正能量的强大气场,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变迁提供了精神力量

社会变迁导致新的社会需求的出现,进而引起社会失业、社会失范、社会越轨等社会问题。突发性的变革和巨大的社会变迁会导致社会支持的变化,导致传统的社会规范失势。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作为“全能型”的组织,掌握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所以也必须承担几乎所有的社会管理任务。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府不再掌握所有的社会财富和资源,整个社会的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局面。因此,应对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上述社会问题需要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治理。然而,随着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不断涌入,并与国内已有的价值观念进行融合、发展,使得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一种核心的价值观来引领,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此情况下,培育和践行一种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变迁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解决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变迁的精神引领主要体现在统一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阶层的思想认识,针对社会变迁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实际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社会的和谐发展均离不开处于主体地位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变迁的“主心骨”、“精气神”,如果缺少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并显得毫无生命力,最终迷失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有利于统一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能促进各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社会文化认同

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9]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对人们对社会文化的一种“相互承认”,是广大社会公众对社会文化中相关观念、制度所达成的“重叠共识”。当代社会变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实践发展及其与传统社会的“断层”现象,是造成当代中国人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现实基础,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其造成的冲击无疑加重了这一危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元思潮充斥着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海量信息、高度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人们能依据自己的偏好对信息进行筛选,趣味相投的人较容易在网络上集聚,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互联网上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进行相关讨论,相关观点会得到加强,如果这种观点偏离主流社会意识,最终会导致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朝着较为极端的方向发展。[10]

任何文化都是物质基础和精神价值的统一。精神价值是社会文化之“魄”,物质基础是社会文化之“体”,增强社会文化认同感要强“魄”健“体”。[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魄”,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决定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其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任何一个理性的社会和国家都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塑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能有效摈弃阡陌、媚俗、迷信的大众文化内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加强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力度,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牢牢占据主流地位,为社会转型成功不断增加正能量,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度,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梦”的信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力于以改革破解转型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加强人们的政治信仰认同,在维持社会变迁中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12]

二、社会变迁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

价值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大海中的“指南针”、“粘合剂”,为社会变迁指引方向,增强整个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才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迷失方向,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成员的认同感,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那么,究竟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变迁的实践中去?这里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变迁的法律基础,使社会变迁具有合法性;其次要满足多元主体的需求,提高文化的向心力与吸引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路径;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社会变迁的法律基础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构成社会的各要素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都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作为社会现象的法,自然也在社会变迁之列。受社会变迁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律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也发生着变迁。作用于法的社会因素甚多,一方面,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更,从一种生产方式更替为另一种生产方式,那就意味着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法的社会历史形态就会出现历史性的转换。另一方面,自然环境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法的变化,但是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法,从来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时,人们不可能单独行动,要以参与某种集团或组织的形式去行动,这就形成了大量的需要以法予以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此外,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基本前提。因此,来自人口方面的变迁,不仅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而且也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社会变迁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而社会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血液,分布在整个社会文明的各个层面,影响人们的各种行为。法律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文化所具有的特征,而且法律制度发挥作用依赖于文化。总之,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必须受制于社会,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此,法律只有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实时地变革和发展,才能保持社会的良好治理,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为我国法制建设确立了评判标准,凝聚了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融入到社会变迁法律制度建设的全过程。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法治建设,并使其贯穿到社会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法律自动为社会变迁以及小康社会建设服务。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民守法的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执行的价值遵循,保证立法科学性和民主性,执法的公正性,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推行法治文化,使人民成为法治文化的真正拥护者,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遵守者和捍卫者。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变迁的各项政策中。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加剧、社会道德下滑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上述问题,国家提出“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发展观念逐渐被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发展经济,还要兼顾民主政治和生态文明等建设,实现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最终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等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灵魂所在,国家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决策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变迁中各项政策制定的标杆、尺度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

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应该沿着满足主体的需求、增强文化自身向心力、增强文化吸引力三个路径展开。主体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要素,任何文化认同均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13]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主体,要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其文化辨别能力,辅以公民道德以及精神文化创建等活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党员、大学生等重点人群,提高文化认同能力的针对性。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文化建设,保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学生群体是文化建设中最具潜力的群体,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定位职业化角色,完善辅导员培训工作,提升专业化素质以强化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度。

增强文化自身的向心力是提高文化认同度的力量来源。[14]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逐渐深入,文化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15]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提升文化向心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与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房,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度。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世界发展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局面,文化发展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世界政治表现出多极化的态势,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价值观念演变的国际环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无独有偶,社会主义的新变化也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发展。一方面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使社会主义发展出现局部倒退和反复,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代。然而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也促使社会结构、社会功能和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必然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价值观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复杂交错的国内外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宏观上,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从微观上,则是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当前,急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引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价值观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在践行主体上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不仅包括政府和企业,还包括民间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不同的社会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民间组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承担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力量,二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加强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改革成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而且要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力培育和扶植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影响因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强化制度和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最后,注重实践方法。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推广宣传,加强国民的公共教育、对接文化产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层面,而应将其渗透到相应作品之中,树立宣传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

[1]吴增基 吴鹏森 苏振芳:《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92页

[2]郑大华 邵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7年 12期,第72~79页

[3]王新生:《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平正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51~59页

[4]张海波:《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公共管理变革》,《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57~65页

[5]何修良:《公共行政的生长: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理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68~470页

[6]朱天舒:《对转型期负责任社会心态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第118~120页

[7]王立新:《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江海学刊》2014年第3期,第202~208页

[8]姜锡润 蔡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1期,第231~241页

[9]张纯 王云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路径》,《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8~40页

[10](美)凯斯·R.桑斯坦:《极端的人群》,尹宏毅、郭彬彬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102~103页

[11]陈俊 柳丹飞:《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建构与主流价值文化传播》,《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92~206页

[12]刘明:《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信仰认同》,《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97~99页

[13]胡文明:《文化的认同与认同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关注的两个维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1~104页

[14]韦岚:《基于文化认同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求实》2012年第11期,第31~34页

[15]童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思维误区及其矫正》,《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第28~32页

[16]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砚培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页

The Role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in Social Changes

Jiang Hui Zhang Lu

At present,China is in a new era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specific point of view,China is now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superposition from the pre-industrial society to the industrial society,there are not only the unfinished tasks in the industrial society,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we are in a complex stage of social intersection,in which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social change.Facing the impact of pluralistic trends of though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social change,provids spiritual power indispensable,increases the masses of the socialist cultural identity.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and form a spiritual force of making progress,so we can adapt to the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by social changes,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social changes,diversified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江苏无锡 21406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2015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机制研究”(批准号:15FYHYB23);2015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机制研究”(批准号:SYKJ15D3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文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