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2017-03-27宋攀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4期
关键词:程凯国医国际标准

文/本刊记者 宋攀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文/本刊记者 宋攀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与国际化”,还需要中医药界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近日,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指出,实施中医药标准化行动,抢占国际标准竞争高地,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形势不等人

中医药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中医药标准化规范,使中医的科学性得到充分体现和广泛认同,从而得以推广和普及。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程凯看来,中医标准化做得非常不够。6月11日,在首届中医创新发展大会上,程凯特别提到了爷爷的例子。

程凯已故的爷爷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被翻译成了27种语言,历来是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众多国家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参考范本,但现在这本书的地位却受到了挑战。据程凯介绍,一位意大利人在中国学习针灸之后,用英文编写了一本针灸教科书。其中一些穴位定位没有任何先验和临床证据支持,在中国医生和学者看来绝对是错误的,但因为其把穴位定位信息描述得非常清晰,依然受到加拿大考试委员会的青睐,并将此书的定位信息作为考试标准。

程凯直言,“类似这样的形势在世界范围之内已经非常严峻了。”他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内中医标准用语不够精准、体系不够完善有关。

他以气海穴举例说,中医界普遍认为气海穴是“补穴”。根据国内给出的标准化定义,该穴位针刺深度范围为1寸到1.5寸。但实际上有研究提示,扎在1寸附近和扎在1.5寸附近效果完全不同,一个促进代谢,一个促进吸收。

“每一个穴位针刺要达到怎样的深度,不同的深度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才是真正要去研究的标准。”程凯指出,当前欠精准的标准,影响了临床应用效果。他还提到,标准的不完善使得国内针灸胡扎乱扎的现象屡见不鲜。

标准制定须强化证据

那么,如何让标准更加精准呢?

上海仁济医院首席专家王祥瑞指出,要强化证据支持而不是盲信“权威”。“不是说一个院士、国医大师说的就是真的,必须拿出证据。”王祥瑞强调,证据是标准制定的基础,只有可靠的证据支持才能使制定出的标准取得不同中医学派之间的认可,进而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针灸针国际标准的出台就是例子。2014年2月,由我国公司负责、联合13个国家完成的“针灸针”标准首次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为国际标准。

据国际标准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沈远东介绍,针灸针国际标准的背后是一系列的试验验证。沈远东举例,中日韩三国的自身标准各不统一,我国针灸针较粗,日韩的针灸针较细,牢固度如不合理,要么难以扎针,要么易致断针。来自多国的数十位专家历时31个月,反复验证后,最终确定了统一标准。

除了证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邵俊杰认为,中医理论太多也是影响标准化的一大原因。“我根本不知道哪个理论是正确的。”邵俊杰感慨,理论太多让外行人来学中医太难了。

他认为,中医标准化首先要解决理论的标准化,良好的理论体系建立,既要来源于经典,也要来源于研究。其次,中医标准化还要做到实操技术必须与理论相匹配。再者,理论指导下技术带来的临床效果也必须是可靠的。

此外,程凯、王祥瑞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医在实现标准化的进程中,还要学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研究堪称表率,其带领课题组采用国际常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研究发现,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比较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

“我们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学虽然研究的是中医内容,但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王琦曾提到。

猜你喜欢

程凯国医国际标准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以假乱真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没有水的湖
海边的沙漠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我国专家制定首项缓释肥料国际标准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