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多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2017-03-27肖凌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鲍曼医护病房

肖凌

ICU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多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肖凌

目的 研究导致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的各项主要因素,并探讨引致ICU患者不动杆菌定植因素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ICU病房的128例患者及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住ICU病房的102例不动杆菌定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并对比各项相关因素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间的关系,评估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的主要因素;根据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主要因素制定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专项医护方案并实施,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实施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专项医护方案后的102例ICU不动杆菌定植患者作为实施后组,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128例ICU患者中的96例不动杆菌定植患者作为实施前组,评估两组患者的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年龄高于60岁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年龄小于60岁者,P<0.01;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未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P<0.01;合并糖尿病及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的患者,P<0.01;入住ICU时间大于10天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入住时间小于10天的患者,P<0.01;实施后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与实施前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施后组二联以上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血糖水平、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治疗及ICU住院时间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的主要因素;ICU患者尽早确认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并给予合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减小细菌的耐药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准确,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鲍曼不动杆菌;定植;ICU

在上世纪的70年代,鲍曼不动杆菌属于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人感染病原体,而近些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定植感染率逐年攀升[1]。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发酵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存活期长,且在医院环境内广泛分布,在健康人群当中的定植率约为40%左右,而在住院患者当中则可高达75%左右,是医院内感染的一种条件性重要致病菌,主要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2]。尤其是ICU病房内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与感染几率更高,且耐药性逐渐增强,已引发国内外医药系统的广泛关注[3]。为研究ICU内引发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主要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降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及耐药性,本院将2014年至2016年ICU住院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入住ICU病房的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患者(定植判断标准:连续2次痰培养出现鲍曼不动杆菌但观察期间未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共计96例,以此及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入住ICU的102例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2015年1月前入住的96例 ICU患者作为实施前组,以2015年2月开始以后入住ICU的102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实施前组中男58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28-87岁,平均68.73±9.54岁;实施后组中男61例,女41例;患者年龄为27-89岁,平均68.95±10.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分组比较。

二、方法

1 研究方法: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入住ICU病房的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患者共96例,以实施前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治疗方式、血糖水平、入ICU天数这四项因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影响,其中治疗方式系采取了手术、机械通气、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血糖水平指合并糖尿病患者及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判断为血糖值偏高者。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专项医护方案并予以实施,实施一年后统计相关数据与实施前就>两联用药发生率、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有效率进行对比。

2 检查及治疗方法:采集患者晨痰、尿液作为化验样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与细菌定量培养联合检验;使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敏感药物。

3 治疗方法:依据2009年版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之相关标准结合敏感药物检测结果确定治疗用药[4];根据实施前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专项医护方案,包括对ICU患者进行定期鲍曼不动杆菌检查,加强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偏高患者、高龄患者以及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给予重点检查,对于入住ICU超过10天的患者主动给予鲍曼不动杆菌检查,一经查出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立即给予隔离监护,并加强症状观察及时进行药敏检测,并给予准确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ICU环境、医护设备、病患被褥、衣服及用具进行鲍曼不动杆菌专项灭菌,侵入性操作治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通风,严密消毒等措施。

三、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对患者是否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进行诊断[5]。用药72h后评估临床疗效,以革兰染色镜检与细菌定量培养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或有所好转为临床有效判断标准[6]。

四、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中排除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合并感染患者,排除同时检出感染其它致病性菌株患者,排除使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期内的患者。

五、统计学方法

全部研究数据均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软件版本号13.0进行统计学计算与分析。

结 果

一、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实施前组患者进行多因素对比分析,患者年龄高于60岁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P<0.01);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未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的患者,(P<0.01);合并糖尿病及血糖偏高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的患者,(P<0.01);入住ICU时间>10天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入住时间<10天的患者,P<0.01。(见表1)。

表1 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多因素分析统计表[n(%)]

二、临床意义

经实施鲍曼不动杆菌专项医护方案后,实施后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与实施前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施后组二联以上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意义分析统计表[n(%)]

讨 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生命力顽强,营养需要低的特点,入院患者中48小时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而重症患者入院48小时内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发生率则更高,可达75%左右[7]。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是引发ICU内细菌感染的一项独立高危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或感染尚无检测的金标准[8]。ICU中存在着多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医护方案可有效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发生率,提高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对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高危因素分析

ICU的患者症状危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尤其是高龄患者较多,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相对较高。高龄患者的免疫力低并且可能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极大的提高了ICU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在大于60岁的高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为85.23%显著高于相对年轻的患者,说明高龄因素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ICU病房的环境中与设备上,并能够以生物膜的形式附着于医疗设备、监护设备及生物器材上,并且长期存活难以完全清除。同时长期卧床可导致患者的天然屏障被破坏,使得鲍曼不动杆菌经呼吸系统入侵患者机体。因此长期居住在ICU病房的患者,其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机率显著升高。本次研究中入住ICU病房超过10天的患者更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因此入住ICU病房天数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一项危险因素加以重视。有相关报导证实糖尿病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比血糖正常的患者要高出10倍左右[9]。糖尿病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的死亡率可明显增高。ICU病房中部分手术患者术后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同样属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高危人群。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及血糖偏高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患者,因此合并有糖尿病及血糖偏高的ICU患者应给予更高的重视,作为一项高危因素应对ICU中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患者给予反复监测。ICU病房中因患者自身疾病较为危重,多可能采取留置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机械性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治疗,而ICU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鲍曼不动杆菌则可能因此入侵患者从而引发细菌定植。鲍曼不动杆菌还可能经由手术患者的术后创口入侵患者机体。本次研究中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有创性侵入性操作治疗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达82.30%,而未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手段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则仅为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侵入性操作治疗为一项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高危因素。

二、临床意义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可引发患者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及继发型脑膜炎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0]。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能力强,但病毒作用较低,因此许多患者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但菌株的繁殖尚未达到发生病理改变的程度,此时的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生,易被临床所忽视[11]。因此在ICU患者应对高危患者给予反复检查监测,以提高定植的检出率。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较高,在临床中常见的18种抗生素当中,仅有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偏低[12]。因此尽早发现及准确给药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治疗的关键性因素。

本院根据对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多因素分析结果制定出专项医护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鲍曼不动杆菌专项培训,使其充分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途径、理化特征、高危因素等,以便积极给予相应预防措施。根据ICU面积及患者人数按比例配备空气消毒设备,提高ICU环境的灭菌率[13]。对ICU内的相关设备进行专项消毒灭菌,预防二次感染的发生。鉴于侵入性操作治疗引发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高危性,在临床中尽量减少采取侵入性操作治疗或降低侵入性操作治疗的频次,侵入性操作治疗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所使用的器材及设备进行专项灭菌,以预防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由于入住ICU时间越长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率越高,因此在入住ICU超过10天的患者中主动开展鲍曼不动杆菌检查,并对发现定植的患者给予反复检测,一旦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培养数量接近临界值105-106CFU/mL则主动给予药物干预[14]。经实施专项医护方案后,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确诊及时,及早给予敏感药物治疗,有效降低了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与实施前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虽无统计学差异性,但实施后组大于两联用药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实施前组,说明专项医护方案有效降低了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对于避免过度应用抗生素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可引发多种感染,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ICU作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高发区域应给予特别重视。对于ICU患者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患者年龄及血糖水平四项主要高危因素应加以重点监测,并制定出的专项医护方案,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改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药性,对于临床预防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均具有重要意义。

[1] Falagas ME,Karveli EA.The changing global epidemiolog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adevelopment with majo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J].Clin Micr Inf,2007,13(2):117-119.

[2] 薛其骏. 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6):626-628.135.

[3] 江婵娣,叶郁辉,王德. ICU病房6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20-221.

[4]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2009, 29(3):M100-S19.

[5] 余追,张迪,严娟娟,等.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895-898.

[6] 秦又发,吴雷,朱永坤,等.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30-433.

[7] Apisamthanarak A,Pinitchai U,Thongphubeth K,et al.A mulitfacet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padrug-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in 3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a Thai tertiary care center:a 3year Study[J].Clin Infect Dis,2008,47(6):760-767.

[8] 白国强,董磊,李昂,等.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鉴定方法的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05-1708.

[9] Alsultan A A,Hamouda A,Evans B A,et al.Acinetobacter baumannii:emergence of four strains with novel bla(OXA-51-like) gen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J Chemother,2009,21(3):290-295.

[10] 庞珍珍,胡庆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3):2783-2785.

[11] 王朔,曹兴建,曹照明,等.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诊断方法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04-506.

[12] 马均宝,陈晓鹏.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5):487-490.

[13] 王芳洁.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策略探讨[J].系统医学.2016,1(4):70-71,74.

[14] 彭少华,李艳,李从荣.细菌感染实验诊断与分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7-115.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of Bauman in ICU

XIAOLing.

HengshuiHadisonInternationalPeaceHospital,Hengshui,Hebei053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in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Bauman Acinetobacter in patients of ICU, an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mastering the factor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CU patients. Methods The study selected 128 case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and 102 cases of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Bauman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of ICU patients, the special care scheme was developed and carried out. The 102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taken as the post implementation group, and 96 out of 128 case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rug resistance, the occurrence of Bauman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Bauman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0 than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60 (P<0.01), and it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P<0.01). Thos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or longer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10d had high level of Bauman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rate (P<0.01).It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post implement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usage of over two kinds of dru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os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blood sugar, age of patients,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duration of ICU stay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acterial colonization. ICU patients should be confirmed as Acinetobacter colonization and given proper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Clinical medication is more accurate and rational, showing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cinetobacter Bauman; colonization; ICU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4.024

053000 河北 衡水,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2016-08-22]

猜你喜欢

鲍曼医护病房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换病房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喜庆的春节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