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油画系毕业展
2017-03-27姚俊杰夏展
文:姚俊杰 夏展
这里展示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2013级21位同学的毕业作品。这些作品我想并非只是形式上尝试与突破,而更多地来源于他们在自身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思考。也不仅是他们,大学的教育者及大学教育本身也面临着很多困境与思考。这些困境有时会封闭我们,使我们困惑或迷茫,但是真正封闭我们世界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1964年,当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运用平常物品转化成作品的时候,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哲学家阿瑟•丹托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沃霍尔的挑衅行为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佐证,所有关于艺术的传统定义都不恰当且空洞无物,突然之间,艺术和哲学即将彼此接纳。从今以后,艺术的定义将由观众、专业人士、画商、收藏家、艺术家、批评家、普罗大众一起决定,他们共同组成艺术世界。”——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边界被打破。
时代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封闭而停下脚步等我们,尽管“穿越黑洞,直至五维的时空”还只是影像里的设想,尽管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完全开发,但未被涉足的“香巴拉”(sham hala)却真实存在。
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里,我们只能自学,我们甚至可以从一本阅读开始,从朗西埃、德勒兹开始,从西方思想史开始。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人管你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因为大家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呈现一个物化之后的视觉标本,还是呈现个体生动、而又分裂的思考、认识和方式?选择放弃一种经验的必然性时,所得到的自由,不是艺术的自由,而是参与世界的自由,即使它从未被实施,也一直面临挑战,但它仍是个体真实的痕迹,是关于人存在的可能性与复杂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品的展示,画以及其他作品的呈现只是一个点,并不存在好与不好,而背后间题的呈现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呈现了个人的思考、认识和方式问题,也呈现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者的问题。在世界的圆桌会议前,我们不能讲述着只有我们才懂的故事,要么参与世界,要么独自默默地骄傲着。
《不要回来》梁爽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7年
这是一件从绘画思维发展出来的三维作品。其中我用到的,几乎所有材料都是现成品,我去掉了它们被生产出来就具备的某种功能性,对他们重新组合,让它们仅仅作为形象出现,乌鸦,蛇、人、泥鳅、泥土…但是在这件作品中,我又不能完全使他们回归“物”的属性,比如橡胶、塑料、金属、毛发……所以它介于装置与雕塑之间,甚至可能依然是绘画……是没办法具体划分的。
我大学期间的创作中,常常试图利用现成的形象,更直接的表达,这件作品,我营造了一个小的危险的氛围,乌鸦、蛇、泥鳅等生物本应处于生物链的“灰色地带”,都不强势却生命力极强,此时,它们开始将人的形象侵蚀、撕裂。
其实这件作品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因为我的准备不足,导致中间的合欢树并没有发芽,但是它并没有死,表皮下面一直非常新鲜,我希望能看到的是:枝叶茂盛,合欢花开,树根从人身体的裂缝中生长出来。最后也许会将人撑爆,也可能是树被憋死。这是一件在不断生长的作品。
《祭祖》高曼 150cm×80cm 木板油画 2017年
对于这幅木板油画我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几乎每年的春节我都会回老家过年,在山东人们一直保持有祭奠先祖的习惯。但是往往祭祖活动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身为一个女生我是第一次在家人默许和父亲的坚持下来到了这个一直对我来说很神秘的地方。我记得当时很早,5点钟多点,天才刚刚微亮,又是冬天的早晨,所有人和云都是黑色的,只有焚纸的火光礼花和天空中些微的晨光是橙黄色的,与周围的一切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远处天空和房子的交接处像剪影一般,天空中的橙光正要慢慢地挣破这些黑暗。不得不说祭祖场景的景色很美,揭开神秘的面纱后的它仍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
我想要画出这幅画来因为感觉它很有美感,也不知道家乡的一些重男轻女的陋俗何时才能摒除,不能保证以后都能看到这些活动场景。但是父亲和家族的默许肯定是想要我更深地记下这里,记得落叶归根。我怀着迷惑的眼神观看这些很早就猜测过的场景,想要绘画出这对我来说现实又神秘魔幻的场景。
《视》田亚男 190cm×190cm 油画 2017年
这幅作品名为《视》,就是注视,对视之意。我在去年第一次进入藏区,那里的一切都让我心动,藏区独特的建筑、女人满头的辫子、欢快的锅庄舞……我就是无意之间闯入他们生活之中的好奇小孩,他们看着我,我看着他们,我们之间互相不懂却又亲切。这就是我创作这幅画的想法。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努力回忆藏区带给我的感觉,气势磅礴,不拘一格,敦实厚重。将这些感觉转化到我的作品上,就是强烈的黑白对比,厚重的颜料堆积,浑然一体的色调再加上朴实笨拙的用笔。作品并没有处理得很完善细致,但我的感受却明确地表达给了大家。
《LAMA》秦铃森 220cm×120cm 木板综合 2017年
我的艺术创作涵盖了架上绘画、多媒体影像、装置等。我对于艺术与各学科间相互交错的关联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带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个人美学呈现方式。我尝试通过图像外物质背后的非线性关联,去触及那些模糊的非意识形态,直至次厚度边界。与此同时,将各个人文学科领域的元素和碎片化的物件,身体力行的重新组织、转化、隐喻并最终呈现。
《集散之后》张文倩 180cm×115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我们印象里的彝族村寨总是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大山里,过着贫穷与落后的生活。然而在经过众多彝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早已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的毕业创作开始是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入手,来表达一下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不再是那么的穷苦。两个彝族姑娘为了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衣食无忧。之后想表达现如今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这案板上的一块肉。
《进步观念的历史审视》周玉玺175cm×93cm×3 纸本素描 2017年
武器是我个人爱好,我特别喜欢巴雷特狙击步枪,希望把它加入到创作中。武器的进阶作为一个发展历史,它的每一个时期都是不同的。正好结合毕设,总结自己四年可以创作一个阶段性的作品,用绘画去表达这样的主题,也表现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与思。好多人第一眼看到我的作品,会投来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你的作品怎么没有背景,你还没画完?你不是油画系的吗,怎么交了一张素描?当时在选题的时候,就遭受到了各种阻碍,并且我也一直在反问,油画系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交油画作品呢?这种观念是不是早就应该打破一下了?幸得姚老师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去完成这件作品。而无背景与每张纸本上的人物位置大小也都是我的刻意安排,我希望通过武器的进化影射出人们的进步行为,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生活,这个社会行走得太快,但是科技的进步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人们会丧失很多早期社会的技能,增加了人们的惰性,人们也逐渐变得矫情,所以我想通过这件作品给观者一个提醒,活在当下一定要持有进步的观念与意识,同时要学会站在历史角度去看待发展的问题,时常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一棵树与一棵树间的一个早晨》钟亮260×230cm 布面油画 综合材料 2017年
通过眼睛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个时候自我的认知与想象会一点点地去弥补,它们就如同积累的便笺一样不停地增加。
这个作品以树为阐述的媒介,通过对现实描绘与想象与知识的构架加以概括描绘拼合而成,每一个部分都与周遭产生一种看得的见与看不见的关系,比如在构成中环境与局部断裂的时空中的相互对立与重合,立体的树皮与平面绘画的对接,以及画面中树与树之间存在于平面中的物理空间,同时它们又在一起构建成了更大的空间与新的相互关系,如同个体与集体的映射,在最后又把它们这种复杂的关系用两条抽象的线加以统筹,让这种“关系”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