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潞西三台山德昂族腰箍的艺术审美功能
2017-03-27吴偲
文/图:吴偲
吴偲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
第二期广州国家青苗计划培育画家
专著:《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略》
审美观念这种内在的意识活动是在一个漫长的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人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一个自我构建的思维方式。由于民族的生存环境、道德心理、历史迁徙、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有了千差万别的特点。德昂族亦在民族的发展演变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强烈的民族审美思想。三台山德昂族乡的腰箍也很好地保留了他们本民族的审美情趣。
一、艺术审美的形成
1.信仰影响下的抽象审美思维
少数民族的抽象审美思维是在无意识的观念下形成的,由于少数民族所处地方闭塞,长期与外界缺乏接触,使得他们并没有过多地被现代文明所影响,所以审美的理念和思维仍保留了本民族原始的审美情绪和观念,而腰箍上的那些具有装饰趣味的抽象性图案,正是德昂族原始思维、观念以及情绪的不自觉表达。“有些研究者认为,抽象应该是与人的特定心理活动相联系的对原型的心理加工的过程。在原始造型艺术中,对中心属性的析出是通过对物象原型的细节或相貌特征数目的减少而实现的。这种相貌特征,也是边缘属性,它通常与物体的自然物理属性相联系。当物理属性被逐渐外化掉,中心属性即逐渐显示出来。如果这一过程在语义是对中心属性的析出,那么,在造型上则表现为一系列的图像简化。语义的抽取恰巧获得了形式的简化的援助,或者说语义的抽取与形式的简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一过程也即是原始艺术的抽象过程。”[1]大多数德昂族的腰箍图案都是简化了的意象图案,如南瓜籽纹、蝴蝶纹、蕨菜花纹等,都和实物的具象形象有一定的差距。其实,这些图案正是德昂族先民对现实中事物自我抽象化的审美语言的具体表达。用万物有灵的思维来指导和观察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他们希望把这些生活中与之息息相关的有生命的事物用图案的方式记录下来,表达其万物有灵的原始敬仰,于是以最朴实简单的方式将之记录下来,刻画在腰箍上。
三台山德昂族乡的腰箍
德昂族腰箍上具有装饰趣味的抽象性图案
选择在腰箍上缀满银圈,又在腰箍下系上半圆形的彩色绒球和坠花,这又是德昂族人对祖先崇拜这一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抽象审美思维方式。他们认为自己是龙和太阳的子孙,为了纪念自己原始的图腾崇拜,他们用各种可以展示的方式将之记录在自己的腰箍上,太阳的红色和龙鳞的五光十色是他们定义民族审美的一个原始思想雏形,于是红色成为了腰箍不可缺少的颜色之一。而为了表现龙鳞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形象,三台山德昂族人大胆地将腰箍漆上各种鲜艳的颜色,加饰上靓丽的银圈、绒球和亮片。德昂族人运用这些抽象的手段来表达心中对于原始图腾形象的一个自我审美认知。
德昂族人在腰箍上缀满银圈
德昂族人腰箍下系上半圆形的彩色绒球和坠花
现代的三台山德昂族人虽然仍旧在继续复制着过去原始先民流传下来的传统纹样,但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会在继承的过程中加入许多现代花样,在整体保留传统审美观念的同时,在细节上稍加变化,以进一步符合当代德昂族人新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虽然主体受到原始信仰的强烈影响,但现代德昂族的审美思维仍因为受到外界冲击而不断发展变化。
2.自然环境下的悦己审美意识
几乎所有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无论从衣食住行还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德昂族亦不例外,不仅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大自然,而且大自然同样赋予他们独特的悦己审美意识。
三台山德昂族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大山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树木苍翠葱郁,溪水淙淙,到处都能听到蝉鸣鸟叫,随处可见大自然曼妙的生命律动。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三台山德昂族人时刻都能从中感受美,体会美,都能获得大自然带给他们心灵愉悦的美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主体的生命潜能与客观相关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2]因此,我们发现三台山德昂族的服饰制作原料几乎来源于自然,其中腰箍的设计极其典型。无论从腰箍的原料还是颜色的选择、制作、搭配,无一不体现德昂族人对于大自然美的一种认同和追求。他们追求的是人与大自然的相融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得他们追求的美的元素,将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相应的转化成本民族的文化生态特征,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审美习惯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的印记。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从中获取取悦自我内心的审美创造。这就是三台山德昂族腰箍突出反映的在努力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不断吸收美、创造美的悦己审美意识形态。
3.小农经济影响下的朴素审美
由于三台山德昂族乡是一个闭塞的山区,当地人们仍旧使用最古老和最传统的牛耕作业,虽然生产工具十分落后,但当地德昂族人还是积极地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地改造当地艰苦的环境。这使得德昂族人在长期的战乱与天灾的环境中形成了勤俭朴素、刻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这从德昂族以纯朴为美、重本色、尚自然的服饰审美追求中就能体现出来。受到小农经济环境的制约,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德昂族人不得不把实用功能摆在第一位,正如法国的保罗·苏里奥在他的《合理美》中提到的:“一种产品的形式只要明显的表现了他的功能,就是具有美。”功能与美是相同共生,在物质未能满足的情况下,德昂族人无法追求过于华丽的装饰情趣,而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竹子、藤蔑制作腰箍,他们知道只有努力改变自我贫瘠的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更加优越的审美追求,所以日常三台山德昂族妇女所带腰箍极其简单,不会过多地在腰箍上装饰其他物件,甚至大多是塑料简易腰箍,这大部分原因都是为了方便生产生活,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只有在节庆穿着盛装时,才会佩戴上装饰华丽的精制腰箍,可以说贫困的生活环境和小农经济从未影响德昂族人生产美、实现美的艺术追求。
二、审美趣味的表现
不同民族的审美追求使得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千差万别,审美趣味的具体表现是来源于一个民族审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偏爱用某种颜色作为主色,偏爱并重复大量使用某种图形,或者如何以一种特有的装饰规律协调装饰物的节奏感和主次感,以及如何巧妙地兼容饰物的实用功能等等,无不体现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巧妙地表达美的能力,这些都是民族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三台山德昂族的腰箍亦在多个方面凸显了自我民族独特的文化审美情趣。
1.色彩选择的外显审美
德昂族虽然是个含蓄内敛的民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形式来表达自我民族追求美、热爱美的方式,那就是大胆地运用色彩的搭配来使民族独有的饰物—腰箍。三台山德昂族人深知色彩是审美感觉中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表现手段。色彩作为德昂族人构建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被十分巧妙地运用到腰箍上,如常见的黑色、大红色、青绿色、粉红色等都是富丽而沉艳的对比色,都被夸张地堆叠在一条腰箍上。也有单纯涂以黑色,却在黑色腰箍系上五彩鲜艳的绒线,这种强烈又别出心裁的颜色对比手段使得整个腰箍的形态被完整地展现出来,让人在庄重中感受到一种活泼灵动的审美情趣;还有的腰箍被贴上一圈彩色的条布,条布上五色的滚边和艳丽的亮片也使得整个腰箍的颜色更加缤纷多样。心思巧妙的德昂族人还选择了漆色作为涂料,目的就是使得整个腰箍能呈现更为光亮、耀眼的感觉。还有腰箍上缀满的五彩绒球和彩色坠花、亮片,颜色更是层层推进,热闹而跳跃。可以说,从每条腰箍不同颜色的对比到一条腰箍上不同颜色的相兼对比,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三台山德昂族人对于绚丽生活的无比向往。正如艺术家丹纳曾经说到的,“色彩的不同的配合给我们不同印象,所以色彩的搭配自有一种表情”。
德昂族妇女所戴的腰箍
三台山德昂族人正是通过色彩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秀美山河、五彩花朵的热爱。三台山德昂族人将单一的原色交织着运用到腰箍上,不仅体现了三台山德昂族人崇尚色彩美、生命美的自主能动性,而且明快鲜艳的色彩表达也将大山的生活点缀得更加多姿多彩。
2.图案雕刻的取象审美
德昂族可谓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他们在体会和接触大自然生活的同时善于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各种动植物,将他们美好的形态用自我民族独特的理解方式记录在自己的腰箍上。在理解过程中,总结它们的形态规律,以自己对于美的体会将之描绘出来,这正是一种取象的艺术审美过程,一种自我的对美的创作冲动,他们将美好的寓意蕴含在这些图形当中,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固定的相对独立的形式美的产物。如三台山德昂族腰箍上的蝴蝶纹与南瓜籽纹,三台山德昂族人选取了蝴蝶的展翅飞翔来作为抽象变形的原型,通过将南瓜籽纹和蝴蝶纹相互映衬的方式组合画面,线条流畅,画面生动自然,在不经意中将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将不同的物象巧妙地排列为一种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地摒弃物象之间实际的大小比例,而是将之夸张、抽象、变形、浓缩,以象征性手法统一表达,这正是三台山德昂族人自主能动的取象审美的表现。就像卡西尔说的,“艺术为人生开启了一个崭新层面,他为人生提供深度,我们仅凭对日常事务的领悟是不可企及的”。三台山德昂族人不单懂得将大自然不同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我独特的标准化认知。还善于利用重复的手段,将几何图形运用的淋漓尽致,让整个腰箍富于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如蕨叶纹的有规律的排列,雕刻时对“O”型的不断重复使用等,通过对图形的不断重构与变化,给人以无穷的延伸之感。
3.腰箍搭配的主次审美
三台山德昂族人亦十分注重腰箍搭配与设计的主次层次的视觉效果。如当地“黑德昂”所用的黑漆藤篾腰箍就十分典型。制作者统一地将整个腰箍漆以黑色,重点突出德昂族人崇尚黑色的象征寓意。有别于其他民族,既大胆又独特。在这种大面积的黑色里,德昂族人将细小繁密的银圈规律地装饰在腰箍上。这种黑与白巨大的颜色反差效果使得腰箍更具视觉的冲击力,而再在腰箍下系上五彩坠花、绒球和亮片则使得整个沉稳的腰箍一下有了活泼的气息,打破过于沉闷的色调。黑德昂宽大的银圈,加上黑色腰箍配上单纯的银白色银圈亦是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种腰箍和服饰的黑色和红色呼应,整体而和谐。相比于“花德昂”的繁复和“红德昂”的多彩。“黑德昂”的这种腰箍搭配确实显得更为庄重、朴实。
总的来说,德昂族人善于用五彩的细碎的装饰物来突出黑色腰箍主体的整体感。这种做法使得腰箍的主体与次体部分被巧妙的拉开,二者在强烈的对比中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同样,“红德昂”和“花德昂”亦是将主体腰箍漆上单一的原色,然后在四周搭配上五彩的绒球,这种大面积颜色与小面积装饰的视觉效果很自觉地就能将腰箍地主次关系自然地拉开。同样,漆色整体的光滑透亮搭配以零碎的装饰物,使得人们在视觉上一眼就能被腰箍所吸引。
4.腰箍暗含的实用审美
德昂族的腰箍的审美趣味是建立在适宜日常生产劳作的基础上的,如果光是花枝招展却不利于生产生活,则腰箍也无法随历史的发展保留至今,“实用审美存在于人类间的普遍心理诉求和泛化力量,即使在生产力落后的地区,人们对服饰的态度仍然是物尽其用、美在其间,会尽可能的实现服饰的功能与美观的结合”。[3]如德昂族腰箍选用的就是轻巧耐磨的藤蔑和竹篾为材料,妇女日常所戴的腰箍亦很少装饰,这样既起到了展示的作用,又是生活中实用美的体现。
黑德昂宽大的银圈
老年妇女服饰
注释
[1]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浙江:苏州大学,2011.
[2] 袁生.审美生态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379.
[3]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浙江: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