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倒退还是进步
2017-03-27
中国式相亲:倒退还是进步
当下的相亲现象,确实有一个问题——过于注重物质条件。长辈们首要介绍的就是双方物质条件:在哪里工作,是否有房有车。它们或许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但除了物质介绍以外呢?
对现代人而言,家庭其实是抵御人生风险的最后一个“堡垒”。很多人会想,没有家人,生病了谁管?个人的很多生活问题,仍然需要依靠亲人、依靠社会关系来解决。所以,直到今天,婚姻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理性选择
每当过节回家,单身男女免不了被长辈催婚,甚至直接去相亲。“中国式相亲”由此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年轻人不找对象,大家焦虑。可是父母插手此事,岂不是又回到了从前的包办婚姻?网上热议一片,究竟如何看待相亲这个现象?
父母偷偷给孩子相亲
近日,《中国式相亲》节目里的相亲方式,引发了热议。尤其是让父母和子女一同上台。有人说这种形式充分暴露出当下相亲的典型问题,比如奇葩的父母、强烈的代际冲突。
对此,姚瑶(《中国式相亲》节目组导演)表示:“我们能感受到父母确实很焦虑。许多父母是背着子女悄悄来报名的。有一位妈妈给我们报名邮箱写信道:我的孩子是个飞行员,很优秀,但是至今没找对象,又不肯找,我帮她报名。上节目必须父母和子女都同意,女儿最终还是拒绝了。报名电话更是充分体现家长有多着急。有的在电话里说,‘我59岁了儿子还没有对象,能报名吗?’‘我70多岁了,想给儿子找个二婚对象’……还碰到一位90岁的妈妈,陪着59岁的儿子来面试。也有一对父母,已经离异了,但为了孩子又重新走到一起,这让我很感动。中国的父母年龄越大,越着急小辈的婚事。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日渐衰老,未来照顾不了孩子,担心孩子一直独身没人照顾。”
那么,相亲这件事上父母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姚瑶表示:“当时我们设计父母与子女同台,首先是想扫清婚姻路上不必要的麻烦;其次,一个人背后的家庭和父母,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第三,孩子喜欢父母不喜欢,孩子有爆灯的权利,反之父母喜欢孩子不喜欢,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现实点说,婚姻和谈恋爱不完全是一回事。奔着结婚目的的相亲,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配偶,不可能不与父母沟通。”
面试了上千个家庭,中国式相亲的症结如何解,姚瑶有着以下看法:催婚让年轻人“累觉不爱”,但年轻人也不要一提爸妈就跳脚批判。两代人互相理解很重要。有位男嘉宾挑中了约40岁的单身母亲,为她爆灯。他妈妈一直不知道原来儿子的择偶观是这样。回去之后她和儿子彻夜长谈,发现儿子从小缺乏母爱。她后来跟导演说,自己已经好多年没和儿子这么聊过天了,以后会更多地与儿子沟通。我们也默默看到了一些好的家庭示范。如果你喜欢的,爸妈也喜欢,这是一件和睦的事情。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双方都有表达的权利,随后都能学会彼此沟通,最后由子女自己做决定,才能最终组成一个和和美美的家。
只见物质条件不见人
其实相亲并非中国独有,韩国、日本等也同样成为社会话题。这是不是现代社会必然出现的现象?
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表示:作为寻找恋人的方式,相亲是全世界都会用的。现代人结识陌生人的机会,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结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通过他人介绍。所以,我觉得相亲是一种正常的模式,我们没必要过于妖魔化、标签化。但是我们当下的相亲现象,确实有一个问题——过于注重物质条件。长辈们首要介绍的就是双方物质条件:在哪里工作,是否有房有车。它们或许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但除了物质介绍以外呢?依然什么都没有,尤其看不到介绍的“人”怎样。“人”被隐去了。
但这个问题不只年纪大的人才有,年轻一代也没超脱到哪里去。所以,过于看中物质这点,不仅长辈们需要反省,年轻人同样需要反省。只不过长辈表现得更加赤裸一点,他们通过家庭、工作来判断,而年轻人会通过服装品位来判断。双方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们处在“压缩的现代化”状态
对现代人而言,家庭其实是抵御人生风险的最后一个“堡垒”。很多人会想,没有家人,生病了谁管?个人的很多生活问题,仍然需要依靠亲人、依靠社会关系来解决。所以,直到今天,婚姻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理性选择。
而婚恋问题集中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我们正处在一个“压缩的现代化”状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每一代比上一代略微有一点点改变。但是我们在过去40年中,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成长经历、生活观念、审美习惯等差别极大。所有不同的人被压缩在了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中,这就是“压缩的现代化”。
处在这样的阶段,今天两代人之间婚恋观上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如果想要缓解今天的“单身焦虑”,沈奕斐建议:第一,社会层面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不能完全依靠家庭抵御风险,尤其对独生子女的一代来说,能否有更多风险抵御机制,发展多元的社会养老和福利保障体系,由此缓解不得不成家的压力;
第二,就是我一直提倡的扩大可冻卵人群范围,以此缓解女性对理想生育期的焦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当我们看到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时,先放下自己的判断。大家需要改变原有的婚姻观,接受结婚年龄延后,接受个人生活的多元。
今天,全球化的速度比过去都快,互联网连接起了一个个小群体。但是群体和群体之间却更加难以沟通,造成更大的割裂。城乡之间、代际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似乎隔着天然的沟壑。相亲的问题不仅出在老年人身上。关键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双方需要正视各自的差异,彼此多沟通、多了解。
(朱权利荐自《解放日报》2017.2.6)
【链接】
二孩难生,专家建议适度放开代孕
相亲结婚后,孩子也困扰着许多家庭。尤其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很多高龄妇女加入了生育队伍。然而,“生不出二孩”也成为不少家庭的最大心病。数据显示,全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9000万左右家庭中,60%的女方年龄在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而一般而言,到45岁以后,将近90%的妇女没有生育能力了。
相比卵子,精子更脆弱。近年来,男性不育增高趋势比女性不孕还要明显。相关统计表明,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已降至目前的2000万到4000万个。我国不孕夫妇约有1500万对。
治疗不孕不育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但这些方法的疗效尚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一般的药物治疗怀孕率为10% -15%,试管婴儿的怀孕率为40% -50%,人工授精的怀孕率为15% -20%。如果自己没法生二孩,另一条路就是代孕,但我国严格禁止代孕。2001年,原卫生部曾出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其中第3条第2款指出:“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尽管如此,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认为,伦理不应该成为代孕技术的负担,而应成为促进技术有序发展的工具。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夫妻双方处在精子、卵子尚可用的情况下,却已没有生殖能力了,代孕能解决失独家庭的生育问题。
针对灾难、疾病等可能带来的再育难题,国家卫计委科研所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耿琳琳、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丽娜等人亦呼吁,加强伦理监督和技术监管,适当放开代孕准入,但要防止商业代孕。对此,国家卫计委表示:继续严厉打击代孕违法违规行为。
(《人民日报》《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