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巴南》
2017-03-27
巴南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为基础,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产业、文化精英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文化文明,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巴南文化发展和繁荣,区域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文化民生迈出新步伐。一是区文化中心、区广播电视传输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巴南区电子书屋中心平台。扎实推进集电影放映、舞台演出、会议培训于一体的基层街镇影院会堂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标准化文化中心户覆盖率达到100%。一二是开展了“文化赶集”、“七送”文化服务活动到基层、创办“有声书屋”等活动,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区内文化资源全覆盖,全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6%,在重庆各区县中率先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建卡贫困户电视户户通”一三是全力推进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试点工作,大胆探索“互联网+”模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你点我送、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社会参与”预约点单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管理方、供给方、需求方三方互联互通,全年为基层群众配送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文化服务近千场,深受群众好评。四是成功创办“欢笑巴南”群众文艺大舞台、“巴地听雨”文艺鉴赏沙龙、“巴人图语”市民知识讲座、巴滨游艺团街头演艺等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品牌知名度和群众参与率逐年递增,两次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一是开展全区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了全区可移动文物的清理、建档和数椐登录。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二是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普查、理论研究和名录申报。编辑出版了《木洞山歌集》、《接龙咴打乐》、《巴文化传说》和《姜家舞龙习俗》等理论专著。鱼洞乱针绣等4个项目列入市级代表名录,成功创建了二圣茶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木洞小学、接龙小学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接龙吹打、木洞山歌应邀参加台湾节庆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木洞山歌还先后登上央视《小崔会客》、《城市一对一》栏目,宣传塑造巴南形象。三是深入推进抗战文物、古建筑保护与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南泉抗战遗址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孔园、听泉楼保护修缮和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成为南温泉景区核心景点。完成丰盛古镇十全堂、禹王宫、仁寿茶馆等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再现了传统历史风貌,促进丰盛古镇旅游开发。四是大力开展文化遗产月宣传展示活动。在中国三峡博物馆、市园博园相继举办巴南非遗成果专题展、巴南文化展演周,在巴南成功承办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重庆展演活动和重庆市民间艺术之星大赛。
文艺精品增添新色彩。一是舞台艺术和文学作品创作取得新突破,创作并成功上演了反映巴南地域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广场大型歌会“巴国霓歌”。舞蹈《闺绣》、曲艺《山娃背妈》、小品《简单与复杂》等优秀作品,在长江流域小戏比赛、全市乡村文艺汇演、全市戏剧曲艺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闺绣》更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件舞蹈类作品参加全國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决赛。二是儿歌集《立德童谣》被评为重庆“五个一”工程奖。创作反映巴南抗战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战俘营》正式出版发行。三是着力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强力推进“一镇(街)一品”特色文化创建,已培育东泉车灯、麻柳荷叶、惠民谐剧、南彭小品等特色文化品牌17个,逐步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扩大影响。接龙镇、木洞镇、花溪街道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四是传统节日活动、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二圣格桑花旅游节等乡村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彰显巴南区地域特色文化,有效提升了巴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了巴南区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打造新亮点。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以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为主的产业门类,截至2015年末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3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了108.6%,文化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94%增长至2015年末的4.27%。二是文化招商成效突出。引进凤凰西部文化城、龙舞剧院、东温泉文旅综合开发等重点文化项目15个,投资总额超100亿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三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以巴滨路和龙洲湾商圈为核心,引进了国开·华熙重庆巴南体育中心、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海洋公园、珠江欢乐园等商务文化休闲项目,巴文化电影公园、巴滨城市公园等项目部分建成开业,打造“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在樵坪山及周边地区,以温泉资源、生态资源和工业优势为基础,实施了南温泉抗战文化旅游、正大原创动漫游戏基地、曙光珠宝园等项目,打造“环樵坪创业设计文化圈”;在麻柳沿江开发区,以民俗文化、历史街区、自然山水为基础,开展了木洞传统风貌区、桃花岛整体开发等工作,常青国际养生园建成开业,打造了“沿江民俗文化养生圈”;在广阔的生态休闲经济区,依托山、水、林、湖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古镇、寺庙、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丰盛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东温泉鲜花温泉小镇、中泰天心佛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成开业,打造了“城郊生态游憩区”。
文化市场监管取得新成效。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上线使用工作,制定了《巴南区文化市场项目并联审批实施办法》,严格执行文化市场项目并联审批,切实优化审批项目,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创新实施网吧视频信息监管手段,实现网上巡查监管。强化文化、环保、消防、公安等综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促进全区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未来,巴南区将以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支撑,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努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扎实建设“尚文巴南”,不断提高巴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核心驱动。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