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叶菊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初报

2017-03-27罗彩虹徐生海

中国糖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穴距甜叶菊全膜

罗彩虹,徐生海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威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威733000)

甜叶菊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初报

罗彩虹1,徐生海2#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威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威733000)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甜叶菊生育期、性状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甜叶菊6种种植模式(全膜垄作、全膜高畦、全膜平作、半膜垄作、半膜平作、露地平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存在差异,全膜垄作和全膜高畦两种种植模式,甜叶菊苗壮、长势旺、抗逆性强,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甜叶菊鲜叶产量增加10.8%~23.3%,纯收入增加19.6%~42.0%,单方水效益增加30.6%~56.9%,可作为甜叶菊种植区首选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甜叶菊;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又名甜菊、甜草、甜茶,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在河西走廊灌区发展甜叶菊生产,可极大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效益。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甜叶菊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甜叶菊生育期、各性状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开展了甜叶菊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六沟村1组。属井水灌区,砂壤土,土层厚度1.2m。平均海拔1578m,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为161.3mm,≥0℃的积温为3473℃,≥10℃的积温为2948℃,无霜期155d左右。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茬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甜叶菊品种:甜菊3号。供试地膜:聚乙烯农用地膜,幅宽90cm、120cm、140cm,厚度0.008mm,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全膜垄作、全膜高畦、全膜平作、半膜垄作、半膜平作、露地平作(CK)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0m2。

各小区管理措施相同。2014年3月25日温室提前育苗。4月9日结合整地,每亩(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500kg、尿素10kg、磷二铵30kg、复合肥25kg、硫酸钾5kg。4月15日覆膜。5月7日,当苗长到5~7对真叶、高8~10cm时用破膜穴栽的方法进行移栽,移栽深度10cm左右,各处理适当调整株距使栽植密度达到1200株/小区。各处理栽植方法如下。

全膜垄作:垄宽60cm、沟宽40cm,沟深25cm,用幅宽120cm的地膜将垄与沟全覆盖,每个垄面栽植2行,行距40cm+60cm,穴距10cm。全膜高畦:畦宽1.0m,畦间距20cm,沟深10cm,用幅宽140cm的地膜将畦面与沟全覆盖,每畦栽植4行,行距30cm、穴距15~17cm。全膜平作:全膜平作,膜幅宽140cm,膜间距10cm,每幅膜栽植5行,行距30cm、穴距15~17cm。半膜垄作:垄宽60cm、沟宽40cm,沟深25cm,用幅宽90cm的地膜将垄覆盖,每个垄面栽植2行,行距40cm+60cm,穴距10cm。半膜平作:覆膜,膜幅宽140cm,膜间距20cm,每幅膜栽植5行,行距32cm、穴距15~17cm。露地平作:不铺地膜,栽植行距30cm、穴距15~17cm。

1.3.2 调查方法对甜叶菊生育期进行观察记载,不定期观察甜叶菊田间长势,调查保苗数、株高、株型、叶色、叶型、抗逆性等性状。收获前每小区随机选取3个样点,每样点连续抽取20株,测量株高、茎粗等性状指标,并称量其单株鲜叶重。成熟期进行一次性测产,各小区单收,分小区计产,并对产量进行新复极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记载

观察发现,全膜垄作、全膜高畦二处理,与露地平作区(CK)相比,分枝期提早2d,现蕾期滞后3~4d,生育期延迟5~7d,二者差异不明显;全膜平作次之,与CK相比,其分枝期提早2d,现蕾期推迟3d,生育期延迟5d(详见表1)。

2.2 性状指标及产量测定

据6—8月份田间观察(表2),全膜垄作、全膜高畦二处理在株型、叶色、长势等基本性状上差异不大,均明显好于其它处理区,表现为苗高而壮、株型挺拔、长势旺,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抗逆性强,抗病性好,未发现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发生;全膜平作、半膜垄作、半膜平作三处理次之,三者差异不明显;露地平作处理性状表现最差。测定结果(表2)表明,全膜垄作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鲜叶重、鲜叶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区,分别较露地平作区(CK)增加27.4%、28.4%、25.0%、23.3%;全膜高畦次之,其株高、茎粗、单株鲜叶重、鲜叶产量分别较对照区增加24.3%、32.6%、23.1%、20.3%;二者株高、茎粗、单株鲜叶重、鲜叶产量比其它处理(除CK)分别高8.8%~20.1%、8.0%~21.2%、9.4%~20.4%、10.8%~20.1%。经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单株鲜叶重,全膜垄作、全膜高畦与半膜垄作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鲜叶产量,全膜垄作与全膜高畦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极显著,半膜垄作与CK差异显著,其它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

表1 各处理甜叶菊生育期记载

表2 各处理性状调查结果

2.3 效益分析

甜叶菊按干叶15元/kg,计算得出各处理收入及单方水效益(表3)。各处理纯收入及单方水效益均比CK高,亩纯收入:全膜垄作(2567.0元)>全膜高畦(2466.5元)>半膜垄作(2063.0元)>全膜平作(1887.5元)>半膜平作(1860.5元),分别较CK(1808.0元)高42.0%、36.4%、14.1%、4.4%、2.9%;单方水效益:全膜垄作(5.46元)>全膜高畦(5.25元)>全膜平作(4.02元)>半膜垄作(3.97元)>半膜平作(3.58元),分别较CK高56.9%、50.9%、15.5%、14.1%、2.9%。其中,全膜垄作和全膜高畦处理的纯收入及单方水效益均最高,比CK分别高36.4%~42.0%、50.9%~56.9%,比其它处理(除CK)分别高19.6%~38.0%、30.6%~52.5%。

表3 不同处理甜叶菊效益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3.1 本试验相同密度同等管理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全膜垄作、全膜高畦两种种植模式,甜叶菊株型、叶色、长势等基本性状均明显好于其它种植模式,表现为苗高而壮、苗齐,株型挺拔、长势旺,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抗逆性强。

3.2 从高产高效角度考虑,全膜垄作和全膜高畦两种种植模式,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甜叶菊鲜叶产量增加10.8%~23.3%,纯收入增加19.6%~42.0%,单方水效益增加30.6%~56.9%,可作为甜叶菊种植区首选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3.3 本试验测定的增产、增效、节水植株模式是否能在整个河西灌区有推广应用前景,仍需在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甜叶菊品种等做进一步试验,并探究不同因素间是否存在互作效应。

[1]唐彩梅,马占川.红芪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5(2):50-51

[2]周群喜,杨秋萍,苗正雨,卢斌.甜叶菊茬口的利用及其高效种植模式[J].种子科技,2011,29(9):36-37

Preliminary Report on Comparison Test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Stevia

LUO Cai-hong1,XU Sheng-hai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Liangzhou District,Wuwei,Gansu 733000; 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Wuwei City,Wuwei,Gansu 733000)

The contrast experiment of 6 planting patterns of Stevia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effect on period of duration,agronomic traits and economic traits of Stevia.The 6 planting patterns were plastic-film mulching whole ridge-furrow tillage(A),plastic-film mulching whole rectangular pieces of land in a field(B),plastic-film mulching whole flat planting(C),plastic-film mulching merely plant-row of ridge-furrow tillage(D),plastic-film mulching merely plant-row of flat planting(E),open field flat planting(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Stevia.The treatments A and B were superior to others in growth vigour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Stevia seedling;Yield,the net income and water benefits of Stevia increased by 10.8%~23.3%,19.6%~42.0%and 30.6%~56.9%,respectively.A and B planting patterns as preferred choice could be 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Stevia planting area.

Stevia;planting pattern;contrast test

S566.9

A

1007-2624(2017)02-0034-03

10.13570/j.cnki.scc.2017.02.011

2016-12-16

罗彩虹(1969-),女,甘肃泾川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大田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Tel:0935-6975698,18993575409;E-mail:lch5014@163.com

执笔作者:徐生海(1970-),男,甘肃凉州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植物检疫工作。Tel:18993576288

猜你喜欢

穴距甜叶菊全膜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会宁县玉米等穴距不同减穴增株模式效应研究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最甜的叶子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