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7-03-27周言覃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周言覃

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则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发展实际,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给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其通过合同、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形成紧密联系,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笔者结合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发展实际,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给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与成效

1.龙头企业稳定发展。近年来,青白江区以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截至目前,青白江区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2016年,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实现税后利润0.64亿元。

2.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2016年通过自建或与農户、合作社签订订单等方面带动我区及周边区县发展基地5.7万亩,通过合同、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5万余户。

3.品牌培育成效凸显。青白江区按照“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原则,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体系。2016年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共4家,已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共5家,已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共8家。

4.助农增收效果显著。龙头企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有效吸纳了当地的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职工共计1884人,季节性职工共计3654人。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企业规模较小,示范性龙头企业缺乏。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的仅有6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不大,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较弱。2016年成都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36家。而青白江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仅1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在二圈层中排名最后。

2.产品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够。从横向看,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档次偏低。

3.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足。青白江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较少,知名度不高,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缺乏。

4.与农户联系较弱,带头作用不强。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户形成了联系机制,但总体来看,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弱,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基地还没有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紧密型的利益机制,且部分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在区外,对区内农民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提升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培训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引进人才,满足企业创新所需的人才储备。二是以农博会、展示会等方式搭建创新技术交流平台,让我区企业能够借力打力,驱动创新;三是积极为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机构搭桥牵线,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让更多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2.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一是打造区域品牌。着力打造我区“青溯”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使用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发展潜力品牌。引导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名品牌,并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品牌进行重点培育,扩大区内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营销能力。三是开展品牌营销。组织企业参加成都农博会、四川农博会等各种展会,积极加入省、市级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展农产品营销空间。

3.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实时收集企业生产原料需求,并组织农户、专合社等与企业加强对接,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企业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4.建立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信息共享链。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政府主管部门定期组织龙头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邀请农户、专合社等一并参加,打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息不畅通的屏障,促进企业与农户、专合社等在原材料方面的合作,实现共赢。

5.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强化区级财政预算保障力度,确保全区农业投入水平不低于成都市全市平均水平。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区域品牌创建等项目。认真研究上级扶持政策,积极向上沟通协调,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以政策宣传为着力点,利用网站、微信公共平台等现代宣传媒介扩大政策宣传渠道,切实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打通服务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磁石. 龙头企业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主体[J]. 黑龙江粮食,2013,(06):4-5.

[2]张瑜.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3]张维达,王连忠.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08,(01):48-5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