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7-03-27李瑾
李瑾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摘 要:生活就是作文,生活处处充满着美,而作文教学就是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去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用优美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作文课堂内的美育因素挖掘,使作文与美育相结合,贴近学生的情感,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美育,使学生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审美教育;作文;学生
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阶段才能实现。”通过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因而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素质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创造力最强,对内部自我完善能力又最高。
审美教育给语文教学和文学创作以诸多影响,它让审美主体处于情感共鸣中,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审美教育若与作文创造有机融为一体,那将是精美的呈现。审美与作文的结合,即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审美主体的潜力与个性,把现实生活体验与动情的美感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整的作文审美心理结构。
一、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去感知美、欣赏美
美有丰厚的内涵与外延。高山有耸立的形体美,百花有色艳的色彩美,鱼儿的动态美,这山川景观、古迹名胜、花鸟鱼虫,属于自然美。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陈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这些仁人志士、民族忠臣,他们身上又洋溢着一种激荡人心的精神美。这些山川景观,名人贤士都是审美过程中的情感载体和观照物质。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先创设审美情趣,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从直观的色彩缤纷的语言、情感盎然的外在景物、形态可掬的画面展示中让学生去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激动,然后去感染并挖掘美的底蕴。
如写春,教师先用精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景物、实物或人。“阳光普照大地,河边桃红柳绿,绿草如茵,习习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季节,整个教室春意融融,学生沐浴在春光中。然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进一步进行延伸。由春风想到春雨,由秀丽的春景想到浓郁的春趣,再联想到温馨的春情。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一位学生这样写春雨:春雨,飘到果林——点红了桃花;洒到树梢——染绿了柳芽;降在池塘——唤醒了青蛙……这是何等美妙的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只要你能用心去感知,那么这情感将会成为审美的动力。
二、让学生从自然生活,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事会让你目不暇接;芸芸众生千差万别,风采各异;大自然千姿百态,一年四季风光无限。透过浅露在外的表面,有时会体验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久而久之,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就会越来越丰富。当你看到一颗种子的嫩芽掀开瓦砾顽强的生长,难道你就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你是否意识到这小东西身上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力量?我们是否应以它为榜样,振奋精神,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样,学生透过浅在的外表认识到了无形的力量的伟大,体会到积极向上的美。
拉近了生活与写作的距离,还要让学生把他们那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独立创新的理趣结合起来,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一个学生写母亲:临出门时,细心的母亲发现儿子衣服上的一颗纽扣快掉了,于是立刻找出针线,由于天气寒冷,为了不让孩子脱下衣服,宁愿自己弯着腰,弯着患严重风湿的双腿为儿子缝上纽扣。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细节,它源于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崇高的母爱,而这一切,需要仔细的观察,用心去体验。
三、开阔视野,展现自我,学会创造美、表达美
感受美,观察美,最终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美。学生掌握了种种美的知识,接触了各种美的形式,感受了美的内蕴,在意识中对美的形象开始外化、物质化,也产生了创造美的意愿,希望自己能成为美的缔造者。这样,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写作实践的机会,即在传授知识时,抓住合适的切口,辅以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学会创造美,要有一种思想和积累,情感的积淀,这需要学生平时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有些文章闪烁着古人今人的智慧,有些书历经千年而不朽。平时随笔的记录,会让你丰富素材、活跃思维。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开阔视野,不断累积,厚积薄发,这样写作时必然会文若泉涌,妙笔生辉。
真实、自然的写作也是一种美,“文如其人”,作文应是真我的体现,是人格的真实表露。审美的结构必须以智力结构做基础,以伦理结构做向导,才能培养完善的审美素质。古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诗歌敢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善于讽刺现实生活,因而博得了“史诗”的美誉。学生在习作时,也要展现真实,不断审美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切勿虚伪、矫情,切勿闭门造车、揣摩题意、主观臆测。应当摒弃虚假浮夸,使作文成为自己的精神园地,成为他们人生的“史记”。
总之,智慧与美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在作文教学中若能与美育相结合,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审美的愉悦中,在感情的共鸣中,陶冶情操,达到“人成学亦成,人成语亦成,人成文亦成”的实效,则能提高学生素质,呈现美育与作文最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俞培菊.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
[2]張瑞婷.在观察中培养审美感受能力[J].阅读与鉴赏(下旬),2009(8).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