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所充满生命气息的农村小学
2017-03-27王晓红
王晓红
摘 要:想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健全、体质强健、多识多能充满个性的师生,就必须为教育教学搭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平台。如何打造一所富有生命气息的校园,也成了教育人的新课题。
关键词:风景;希望;自由;文化
教育在古代汉语中是“上施下效”的意思,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有“引导,唤醒”的意思。这样似乎肯定地说教育必须是充满生命体征的,所以我们的校园必须为生命奠基培根。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时刻谋划着如何打造一所具有生命气息,同时又适合乡村中成长发展的教育之路。
一、学校是一道靓丽“风景”
远远望见的学校,巍巍山下青墙环绕,绿树遮蔽;高高红旗随风飘扬,青山碧水。校门两旁树木修剪整齐,形状新颖别致。匠心独具,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大小相嵌,整体变化中和谐统一。举目环顾,校园四周鲜花朵朵,芬芳迷人,绿树环绕,蝶舞鸟语……校园里诗情画意,书声琅琅。当我们教师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充满美好的向往与憧憬;当家长们把孩子放逐在校园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是对教育的信任与期望;当孩子们飞也似的进入校园时,他们无穷的小宇宙是无尽的奇思妙想,是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向往……
整个校园春花、夏荫、秋色、冬韵的优美画卷,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促人高尚文雅;既清香可人,又书香浮动。
二、学校是一缕希望之“光”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在教育弥留之际,校长必须把握住教育的方向:质量与创新。
关于质量,学校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权利。
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更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也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关注人的,也是关注社会的,更是关注过程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结果。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和教师,都应该怀有立足乡村实际,同时也应该具备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赋予校园良好的生态、文化的内涵,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怀。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追求,有理想,心系国家,又要有建设乡村的朴实情怀。
有品质的学校,它的每一个高大的建筑,以至于每一处绿树花草,都应该精雕细刻,精心选择,细节中无不折射着教育人的品位。学校的使命不仅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个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沉睡着一个完美的自己,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把那个沉睡中完美的人唤醒。
三、学校是自由的“磁场”
自由是与人性化相辅相成的。学校必须成为孩子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到生命的原生态本真状态,在风雨的磨砺中走向成熟的单纯,单纯的成熟。引导学生蜕去幼稚的表皮,丰富人生的阅历,向生命更高的层次回归。以诗意的思考,洗净心灵的积垢,还原心灵的简约与宁静。
学校是孩子们可以犯错误,可以淘气,可以打闹、追逐、嬉戏玩耍的场所,主要的是与人纷争之后学会了解决冲突,学校就是一个自由的磁场,可以尝试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学校的图书馆、微机室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殿堂,也可以自由地行走在数据时代。
四、学校是文化的栖息地
学校最终必须是文化的栖息地。學校最终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学校是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组织。它的生命之源就是文化。
一所农村学校,它应该是有乡土气息特色的学校,它的文化也必须是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化,同时也必须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的文化。
首先,要努力打造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比如,蔡元培对北大的地位、品位、风气的确定,养育了“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北大文化,陶行知对大众教育宗旨的确定形成了晓庄学校“做中学”的文化,为我们理解和创建学校文化树立了榜样。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所有教育必须走在浪尖,也就是我们的学校必须具有前瞻性。让每一个孩子多元发展,让学校充满活力,就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信息技术、网络空间、网络资源作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健康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
乡村学校既需要信息技术支撑,也一定要有立足乡村实际、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有泥土味的生态的办学特色。互联网环境下的老师是自由的教师,学生更加宽松和自主。
有自由生长的野花,有自由欢快的鸟鸣,还有自由流淌的小溪。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有物联网技术支撑的智慧教室,还有那自由生长的可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未来的乡村学校,有生命气息的地方!
参考文献:
余永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J].石河子科技,2005(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