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五种有效教学方法
2017-03-27吴谨
吴谨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安川学校)
摘 要:德育为首,是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之一。在初中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阵地,而思想品德课又是这个阵地的排头兵。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否有效达成教育目的的关键之一,对此,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新颖开头、小品演示、辩论法、多学科整合、课内外结合等一些适合学生实际与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各位交流。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高认识与优化自我、认识与适应社会,学会如何做人,培养成功做事的能力。对此,我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实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新颖开头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同样有效。因为一节课就像一个复杂点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如果悬念迭出、异彩纷呈,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所以,上课伊始,老师就要马上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注意力,以引起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好奇与兴趣。我的做法通常有:趣问激欲,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故事激趣,讲一个蕴含知识点的寓言或历史小故事作为课堂开始;热点激思,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在讲八年级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时,向学生展示:“山东某镇中学5名家长为让孩子及早到工资较高的乡镇企业上班,强令孩子辍学务工,5名学生在多次要求父母同意其回校继续读书遭到拒绝后,联名将父母告上法庭。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5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送子女回校读书。”这个案例中,家长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什么权利?当地执法部门的判决,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具有什么特性?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认真思考且跃跃欲答。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品演示法
演示法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法,具有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与参与度的作用,并且生动活泼,让学生对所演示的内容有持久记忆的良好效果。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小品片段:“十一”长假期间,小明替妈妈购买了一瓶酱油,这瓶酱油是一家商店半价销售的,小明买回后却发现酱油已经过期,小明去退货,商店以搞活动为由不予退款,便发生了争执。问题是:“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与小明进行演示。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有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这节课要学的核心内容“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辩论法
人很在意自己在群体中的表现,特别是青少年,在群体生活中更加争强好胜。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我把辩论法适时地引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之中,让它为政治课堂建功立业。当然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想法,不求全责备。例如我讲七年级“身边的诱惑”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组织辩论,正方观点为手机的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手机的弊大于利。正方學生找手机的优点,认为手机除了接打电话发消息外,还可以搜题,查资料,听音乐,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心智,开启思维;反方学生认为手机处在网络当中,不良信息、超时游戏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损害身心,有碍于思想健康。经辩论,正反双方得出了各自的结论,而反方在辩论中认识到对方观点的重要性。我最后总结:面对手机诱惑要合理节制自己,扬长避短。学生对此心悦诚服。这种辩论教学法,有教育性、针对性,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激越的环境中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法
世界是联系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更不用说。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学会语法知识,却在学英语中学到了,这就是不同学科的互补性。其实,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就决定了多学科之间具有整合的可能性。思想品德这门社会科学课也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历史知识实际上也是政治课内容,比如地理中的祖国山河与环境知识,同样也是政治学科的内容。基于这些相同点或互补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综合能力。
五、课堂内外结合法
事物的变化或者转化,都是内因与外因起作用的结果,学生的转化或者教学效果的获得,也必然符合内外因作用的法则。所以课堂内外结合的教学法,更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达成课堂教学目的。所以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途径的有效补充。
以上方法,如能用好,必有功效,各位不妨试试!
参考文献:
[1]李兆峰.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韩亚晶.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