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探究

2017-03-27文万

新课程·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语感

文万

摘 要: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合理运用古诗文的规律并尊重学生诵读的个体差异,注意古诗文诵读的特殊性和系统性,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语感;途径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逐步积淀的结果,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文本教学的倡导者洪镇涛老师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强调语感是对语言文字蕴含的知、情、意的知觉特点,诵读就是“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包含“记忆”和“朗读”两个环节。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古诗文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和领悟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个过程就是利用语言材料,通过读、念、背、悟的手段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经过长期潜心浸染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由此可见,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本质与语感教学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古诗文是最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素材,诵读教学是语感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给学生古诗文诵读的正确方法

要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读出重音

诵读时重音处理得好,就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响亮的高音,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幽沉的低音,表示肃穆、哀伤的感情。如,诵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重音落在“灭”和“雪”上,形象地再现了洁、静、寒凉的画面,表现出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

2.读准语调

语调指通过声音的升降、高低变化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升降,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诵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时,“更上”读得平缓,“一层”开始上升,“楼”达到顶点。通过诵读进一步感悟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道理,以此激励我们不断向上。

3.读出情感

情感欢快向上的,用明快节奏;情感忧郁低沉的,用缓慢节奏。如,诵读《伯牙绝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时,情感基调是热烈、欢快的,“钟子期曰”部分要读出轻松、喜悦以及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之情,前后句轻读,得以过渡。诵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由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要读出低沉、哀伤、悲痛的情绪,从语感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重情重义和知音难觅的深厚情谊。

二、合理运用记忆古诗文的规律,尊重学生诵读的个体差异

背诵包含“记忆”和“朗诵”两个环节,要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就必须了解记忆的规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实验报告表明:从“记”到“忆”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记忆,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有可能被遗忘,经过及时复习,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时,不能以一次背诵了之,应通过不同形式在较长时间内反复识记强化。如上课前随意抽查,以诗人或者内容为专题的诗文背诵比赛、表演式朗诵、写作式朗诵等形式敦促学生不断巩固已经记忆的古诗文。从记忆的材料来看,一个人最先遗忘的是他没有理解的、不能引起他兴趣的材料。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时,就要力求背诵有趣、有意义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记忆的兴趣,并引導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初步记忆。

新课标为古诗文诵读教学设置了分阶段、渐进性的学段目标,这几个学段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紧密联系。以第一学段为例:“本学段主要目标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诵读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指导诵读时标出简单的二三节奏,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诵读即可,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读诵《悯农》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春种一粒粟”中,学生仿佛看到农民满怀丰收的希望。“秋收万颗子”中,感受丰收后的喜悦。“四海无闲田”中,体会满地的丰收。“农夫犹饿死”中,想象农民颗粒无归的悲苦。小小一首诗,引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无穷的想象,对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记忆提速,并时常将诗挂在嘴边,达到语感训练与积累的双赢。

三、注意古诗文诵读的特殊性和系统性

古诗文语句凝练,节奏感强,有音韵感,易于诵读,这有利于学生识记,但有些古诗文语句理解难度大,思想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遥远,学生不易理解,因而学生读懂、读通古诗文是进行诵读的基本前提。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古诗文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觉状态下记忆和运用所学内容。如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的角度而言,与古诗文背诵关联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就有默写、仿写、成语运用、古文阅读、古诗鉴赏、写作等。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多名篇的深意和妙处未必都能理解欣赏,比如杜甫《绝句》,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朗朗上口,真所谓“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但理解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深层意蕴。然而,这并不影响学生通过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音色之美。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时,不能孤立进行,要考虑小学阶段的教学状况,有机整合教材背诵篇目,对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做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发挥记忆的作用。

四、古诗文诵读要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

采用诵读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化和延长对文本情感体验的过程。诵读是记忆的好方法,一旦做到心、口相应,背诵自然水到渠成。在设计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和过程时,要重视学生体验性目标的实现,即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语境氛围,如,教学苏轼的《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时,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懂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理解能力弱的同学也会感知到“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个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的意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尝试诵读古诗文的同时得到语感训练,获取诵读古诗文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古诗文诵读的乐趣和愉悦。

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都有“诵读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第三学段甚至表述为“体会作品的情感”,表明情感体验的逐层升级,这与学生成长是同步的。因此诵读古诗文,就要加入语气语调、节奏韵律要求,运用语感感悟诗意、体会情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本单元在进一步学习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中外现代诗歌,并让学生学会写诗。从情感表现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景物寄托诗人的喜怒哀怨,理想渴望,声声息息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容易理解诗歌内涵,有了对诗歌的理解,诵读自然津津有味。

总之,古诗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词语、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千百年流传的佳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文诵读教学,一方面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另一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文、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文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