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7-03-27陈迎娇
陈迎娇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教学要保证其效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学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使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就小学数学而言,小学数学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教学的枯燥性、复杂性、困难性、费脑性等特点,这也是小学学科中的教育难点。在多数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可以观察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非常少,且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教师面对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么是任其自生自灭,要么严厉批评,这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劣。所以,教师教学无法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学校教师教育过程中,把教学实践、方法、辅助工具等结合起来,专注学生的基本特征,把教学方案和小学生的特征相互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成绩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矛盾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学生的数学成绩好,教师就会放宽要求,让学生做别的事情。而如果数学成绩差,那么,教师就会严厉批评学生,不给学生留面子,这样严重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就会自暴自弃,甚至在教师上课时捣乱。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对成绩差的学生排斥或者孤立,这也是师生间关系僵化的又一个矛盾。
(二)数学教师没有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看做教学的主体,认为学生只要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就可以学好数学。殊不知,学生虽然听从教师的安排,但是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根本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教学数学只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很明显,这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解,不提问,不与学生互动,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三、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采取的对策
(一)数学教师应当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且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实施优势互补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而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其他学科并不一定都好,可以让别的学科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这样才能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生本就对各种事情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教师讲解乘除法口诀口算数学知识时,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动物进行改编:如果有30根胡萝卜,6只小兔子,那么作为兔兔的领头人,需要怎么分才可以平均分配给每个小兔子呢?再比如,40根胡萝卜,有5个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呢?学生听到小动物的故事,会被故事吸引,且会集中精神听课。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的东西来设计数学问题,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把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要对象,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而不是教师嚼烂了,再喂到学生的嘴里,对于学生而言有害而无一利。学生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有自己的独立意见,而不是被教师鼻子走。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把学习重点放在学生认知层面,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者动手比一比、画一画,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和身边的小伙伴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教师可以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比如糖果、花朵、笔记本等。而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可以对其优点放大,尽量不要伤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比如,先搞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其独立思考。最后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对于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剔除掉,继而设计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84-18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