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仰望教育先哲 低头在学习中前行
2017-03-27黄海涛
黄海涛
(黑龙江省大庆市二十五中学)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写照。这句话也时刻激励着我。做过普通教师,当过班主任,做了十几年的教学校长。在闲暇之余经常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怎样做教育?这是个艰难的选择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声音越来越多,各种教育实践也越来越多,洋思、杜郎口等学校模式的成功,促使各地各个学校都效仿,但教育是效仿吗?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育思想;反思不足
一、教育是什么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可以看到许多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读李镇西的博文,可以切实感到,李镇西是一名忠实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在“逍遥者行的博客“中,有一千多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感想。他们之所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无外乎想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但是我敢说:“我们谁也赶不上他”。苏霍姆林斯基既是校长,又是任课普通教师;既教一门学科,又当班主任;既是实际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他的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等等。他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每个教育思想,都来自于他对学生和教学的研究,他的每个思想都有一个鲜明的教学案例。现代的教育家能做到这一点吗?所以,我接受和崇拜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他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认为个人全面发展思想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学校教育理想和目标,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
二、教育为了什么
闲暇之余经常看“李镇西的教学博客”,被李镇西的言行深深感动。李镇西作为一校之长,还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不断出书,先后著有《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等多部著作。他在博文中谈到:“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孩子,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孩子。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教育朴素的起点。最近,我逐字逐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感慨万千: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几乎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的中国版!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我们已经遗忘了很多常识,远离了教育的起点,去追求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之类;其实,真理是朴实的,教育是无华的。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正是如此。
三、怎样做教育
1.做教育先做人
李镇西的文章有很多,在博文中说过:“做教育就是做人”。我很赞成他的观点。我们整天教育老师和学生如何去做人?校长先应该学会做人。我努力做一个单纯的人,大气的人。单纯,就是我的精神要始终专注于我的事业,不要世故,不要过多地考虑庸俗的“人际关系”,绝不能八面玲珑、见风使舵。
我还要做一个大气的人。做干部,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一种境界。包括对那些曾经和你“有意见”的老师,即使他恨你,你也不能恨他。对于老师,包括那些和我们吵过架的老师,都要宽容。
2.校长要做到“两结合”
(1)工作与读书学习相结合
读书可以开启心灵,扩大视野,充实思想,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读书与工作结合起来,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有创造性的工作;读书与领导实践结合起来,改革就不会偏离方向。
(2)工作與课题研究相结合
以研究态度对待工作,把工作作为研究来做。研究不仅能增强校长日常工作的创新性,减少机械重复,减少职业倦怠感,而且还使工作同时变成了一项富有挑战和创造力的研究。
(3)反思不足
①人文关怀还存在差距:李镇西能利用一些报刊开设的专栏,推出所在学校的老师。在《中国教师报》的“镇西随笔”专栏上,已经连续三年写他所在校老师的故事。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被全国的同行所熟知,并敬佩。这样细致入微对老师的情感关怀,使李镇西得到了学校教师的认可,也取得了其他教师的钦佩。
②离开了教学一线。李镇西坚持给每届新生上一堂语文课《一碗清汤荞麦面》,以此作为每一个孩子进入学校的爱的启蒙教育。在课程改革遇到困难时,有老师叫苦,他就主动上示范课。这一点我还没做到。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怀揣着对理想教育的梦想,怀揣着对教育先哲的崇敬,一边学习教育家的理论,努力理解着他们的教育行动;一边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摸索。虽然,教育的路上还有风雨,还有不顺利。但坚定的信念,促使我不断前行。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