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思考
2017-03-27陈囿辰
陈囿辰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当今,国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各个地方都在倡导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广东省会的广州,在教育上更是勇为人先,将“国学经典教育”这股热潮推及城市乃至农村的中小学,即使是在农村小学,你也能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国学经典教育的影子。
所谓“国学经典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作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本文将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落脚点,着眼于广州农村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探讨在农村小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一、广州农村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广州也不例外。比如有些学校会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与国学经典教育相关的活动和课程;另一方面也来自社会多方的协助,比如有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当地图书馆开设的国学讲座。
对于农村小学,自然欠缺以上所述的城市小学的优势。另外,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同样有机会去参与,同样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春风同样吹拂着广州的农村小学。因此,国学经典教育在广州农村小学同样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果实。
在广州的农村小学,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国学校本课程,鼓励学生阅读与朗诵中华经典,规定了阅读的书目和数量;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设立“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许多学校也渐渐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国学经典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国学经典的意蕴,每一面墙都诉说着中华优秀传统的智慧。对于《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农村的小学生也能出口成章。
二、广州农村小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教育,广州农村小学应当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国学经典教育的形式,充分发掘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
(一)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以师传道
著名教育家朱自清早就强调过经典训练的重要性,主张“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中华国学经典辉煌灿烂、极具魅力,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古诗文,音律和谐,思想丰富。读经典,感受古典的、含蓄的美,可以培养一个人温文尔雅的气质,提升自身的国学素养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更应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汲取国学经典的智慧,使之转化为自身教育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师的身上具备一种独特的“国学魅力”,这种“国学魅力”会直接感染我们的学生,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师传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流于空洞的说教,而是饱含智慧的感化。例如,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就会用《弟子规》中“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来告诫他们。久而久之,这句话就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教师的“国学魅力”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耳濡目染,更是精神和灵魂上的洗礼,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懂礼仪、明是非,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著作的语感
国学经典著作往往以古诗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和朗诵古诗文。对于农村小学生,经典古诗文的阅读并不要求学生具备很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而是以培养朗读和感悟诗歌内容为主。有些老师就只专注于对古诗文字词句意思的解释,导致古诗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领略不到古诗文的古典美和含蓄美,更无法真切地感悟古人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反复诵讀的方法,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文的语感。华南师大文学院周教授说:“读古文,就要结合句子的语境,读出古人的韵味来,读出文气。”这说明我们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读出经典作品中古人的本意,而不是死抠字眼,泛泛而谈。
(三)坚持文道结合,以理性化感性
国学经典作品往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堪称为典范,即无论是语言风格、写作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值得后人称道。国学经典不仅能带给我们审美的享受,同时也用古人的智慧打动我们。优秀的国学经典是千百年先贤的智慧结晶,能给人以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小学生学会批判继承,并学以致用,将古人的经验总结和忠告训诫反映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更要学会理性地运用古人的智慧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多媒体辅助国学经典教学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国学经典教学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国学经典注入音乐、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元素,丰富国学经典的表现内涵,让沉睡的国学经典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活起来,更有效地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阎海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
[2]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