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繁就简谋发展 固本求真教语文

2017-03-27韩英

新课程·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求真语文课语文课程

韩英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直面语文教学现状,深入思考语文教学的出路,固本求真教好语文,谋求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足发展。

一、现状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当下语文课堂受诸多因素影响,纷繁复杂使人无所适从。其一,手段繁杂。不顾语文教学特点,想方设法丰富表现形式,挖空心思制造亮点,本该有的语言训练少之又少,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泛滥运用,吹、弹、奏、唱等手段齐齐上阵,语文课成了音乐课、舞蹈课。其二,内容繁杂。从思想品德到历史天文,设置许多学习内容,语文课成了品社课、历史课。引导学生真正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不多,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难以落实。其三,环节繁杂。为了迎合一些新的课改理念而设计许多环节,忽略课堂生成,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不少,语文教学“流水式操作”。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少了,安静书写的时间少了,语文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二、成因林林总总,让人顾此失彼

笔者认为,造成当下语文课堂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够。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程”?可以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层面地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但真正吃透的有几人?心中无“本”,不清楚语文课堂“教什么”,语文课不免成为品社课、历史课。二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研究不深。语文课“怎么教”?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姓“语”思之甚少。三是教师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一方面是受语文教学新理论和各种教育改革的影响。新的教学理论都有各自的学术背景,教师难免将之当作权威。教育改革也让部分教师看不清、悟不明,语文教学便“依葫芦画瓢”。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影响。用强势的教育行政干预来指导处于比较弱势的语文学科教學,让语文课堂画上圈、带上锁,而对语文学科本身的研究却很少,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不明的导向。语文教学常常顾此失彼,造成纷繁复杂的现象。

三、删繁就简求发展,固本求真教语文

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面对新的语文教学改革和主张,语文教师应有“我心自有天地”的精神,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1.要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删繁就简教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此,于永正说:“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由此可见,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紧扣文本、稳扎稳打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教学。除此之外,不能过多地侵占课堂,要敢于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诚如阅读,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又拿多媒体使用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媒体的作用仅仅是辅助,不能因为媒体的使用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堂要删繁就简做好四件事:领着学生把字识好写好;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好背好;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批判对待新主张,固本求真教语文。这里的批判不是全盘否定。新的教学理论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理论研究比较深入。但理论与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一线语文教师的工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鲜明的实践性。面对无论看似多么正确的新的教学理论,要勤于思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检验。教育改革让语文教学在不断观察、思考、实践中不断发展,如最近提出的“共生教学”。但是,课堂是灵动的,学情是有差异的,教学风格也是迥异的,在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时要进行科学分析。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新的教育改革完全不好,而是强调教师要善于进行对照思维。已有的好的东西要保留甚至发扬光大,如果存在问题,而新的改革恰恰可以解决的话便可加以借鉴和运用。当老师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今天说“这样的”课堂好便这样上课,明天说“那样的”课堂好便那样上课,这是不行的。不要为了刻意迎合某些前卫观念而让课堂忙得晕头转向,不要为了符合某种标准而让语文课堂雾里看花,不管“东风”还是“西风”,要深入思考、辩证对待,守住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根本任务,固本求真教语文。

3.要广泛学习,强化自身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可以说,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还影响着学生能否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薛瑞平老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如果教师文化底蕴不深,知识储备有限,必然在传授知识时照本宣科,在新的改革、新的主张面前不知所以,“打包”全收,其结果就是教学风格“缺个性”,知识传授“失重心”,课堂组织“跟形式”。唯有多学习,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言之有物、教之有法、传之有道,才会守得住语文教学的“本”,护得住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课堂姓“语”,语文教师应该心中有语文、有学生、有主张。语文教学应该固本清源、删繁就简,守住语文课堂“三分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真真实实打好母语学习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建浩.新课程背景下的“本色语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求真语文课语文课程
可怕的语文课
张锦绣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