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
2017-03-27周慧
周慧
(江西省进贤县第二中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关乎整体教学效率。从以下方面入手,包括提升学生兴趣、有效课堂提问、改变教学方式、实施有效评价等,分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要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學生的主体性,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正确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心理,给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造成极大困扰。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入手。
一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运用幽默的语言形式,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好奇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精巧的语言能力,将课堂中将要学习内容中的地点、时间、任务等关键点包含在内,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接受知识,带着这些关键点进入课堂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用图片、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出来,给学生构建更加有效的场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见,教学活动其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渴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场景构建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众多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体性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然后给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之后在课堂中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独立思维,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提升教学生活化,优化语文作业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无论是日常的对话,还是上网、阅读等都需要用到语文知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因此,教学中应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例如教学中的敬辞、敬语等,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俗语、日常用语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够缩小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学整体效果。
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布置作用存在随意化、重复化的现象,在作业批改中也不够规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同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加以启发。同时,还应该注重课堂作业应该能够与新课具有一定的联系,促进学生预习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关键阶段,通过正确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足够的尊重,也是保护学生心理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于勇于发言的学生,更需要及时肯定、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为学生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尤其是对于课堂讨论环节,应该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在阅读、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为了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月.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14(2):100-102.
[2]杨明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4,20(8):254-255.
[3]李爱民.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20(2):65-66.
[4]程国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2):117-118.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