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阶段寓言的语言特点
2017-03-27陈华东
陈华东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寓言故事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们文体特征独特,故事内容短小精悍,蕴含哲理且耐人寻味。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寓意的揭示,无视这类文本的语言体味,更不要说运用了。因此,在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同时学习运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该提到教师教学日常中来,毕竟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提下,了解寓言的语言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组,曾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选篇,做了专门的提取与研究。搜寻了小学语文的不同版本教材,分别是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中寓言故事的具体数量,其中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5篇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等;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3篇寓言故事,如《狮子和鹿》等;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14篇寓言故事,如《天鹅、大虾和梭鱼》等。
寓言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夸张但又独具幽默讽刺意味,它主要靠故事的吸引力来表达其内在的寓言道理,却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比较于其他文学体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笔者想通过探究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特点,为寓言的教学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研读三种版本的寓言故事,笔者认为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主要分为:叙事性语言表达、树型性语言表达、对话性语言表达和哲理性语言表达。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这四种语言表达占比如下:
下面将从寓言故事语言表达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叙事性语言表达
叙事性的语言在表达上虽然是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但是寓言故事是通过故事来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寓言故事中的这种叙事性语言表达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对于故事呈现给读者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这时,学生脑海里出现农夫焦急万分的样子。“一天,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长拔。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此时学生眼前的农夫又会是什么樣子的。以上几句话即是叙事性语言。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将这个寓言讲述得活灵活现,给人以画面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十分明了。
二、树型性语言表达
树型性语言是寓言故事为树立塑造各类形象所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特点。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语言将是区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活动最好的方式。故事情节中的各类形象是叙事的主体,这些主体的语言可以算得上是寓言故事的人物灵魂。大家熟知的人物形象的创作概念,即在创作中注意形象的建立在于神似不要形似。
例如,《狼和小羊》的故事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狼的阴险狡诈,霸道无礼,甚至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羊的个性温和,说话也是彬彬有礼,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已经将这两个形象跃然于纸上。
三、对话性语言表达
寓言故事中的对话性语言表达是寓言这种文字体裁中最常用到的,也是最具有灵活性的。通过语言中的对话表现,不仅在推进故事发展的节奏上比较快,而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十分鲜明。小学生的兴趣自然会被吸引到对话中,通过对话加强小学生对故事的注意力,就能够很好地起到营造寓言故事情景的作用。
对话性语言表达的情景关系应该是特别分明的,力求通过对话将中心思想表现出来,将故事情节推向新的高潮。《狐假虎威》的故事就是通过对话来表现其中的哲理。“……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为什么不敢?……‘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对话性的语言符合形象特点,让寓言故事显得稚气十足,又显得灵性充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也为学生正确学习对话描写、双引号用法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平台。
四、哲理性语言表达
我们前面提到了寓言故事就是寓理和故事的结合,通过故事来表现其中蕴含的寓理,所以说寓言故事的哲理是其精髓所在,同时对于寓言故事的哲理性总结语言的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寓言故事不仅能够通过小的幽默故事向世人传达一些劝世警语,而且在寓言故事结尾的总结性哲理语言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天鹅、大虾和梭鱼》的故事,一开始就说出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不能心不一,那么出现最后的结果也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这类的寓言故事就是使用的开门见山哲理性语言来推进故事整体发展的。
总之,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文学题材,这也正是寓言文字研究的可贵之处。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不仅可以让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通过这类语言的朗读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的行为,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