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写出“真作文”

2017-03-27杨小录

甘肃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写作初中语文

杨小录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社会生活;

写作情感;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1—00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陶行知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作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社会生活,注重积累知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發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此,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立诚最为贵”的训练思路。他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如下意思,从原料上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的态度。”那么,要做到“求诚”的途径是什么呢?叶圣陶又指出:来自于生活的充实。如何把学生引向生活充实的路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通过阅读,要求学生建立好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完成好如下几个本子:优美语言摘录本,不同人物的人物描写本,不同片段的景物描写本。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并把准备充分、整理认真的本子在全班展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开阔视野,观察和认识生活,吸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写作营养。

3.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学习写作知识,作文也是如此,必须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给学生总结了这样一条写作线索:生活--观察--体验--积累--想象--作文。学生掌握了这条线索,也就学到了写作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仅不厌恶作文,反而会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二、激发写作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作文要包含生命意识,激发情感才能在字里行间体现生命的涌动,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植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景,使其人格化、情感化。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看到孤者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看到隐者的高洁。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印件,而是要在情感的感悟思索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从而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个“真我”的灵魂,以释放生命的活力。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写作如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责任感和荣誉感,那么,这种强烈的情感就会每时每刻鼓舞和推动他们去参与写作活动。例如,在写作辅导活动中,适时抓住时机,展示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一种高涨的激情,这就是“创设情境法”。同样,还可采用培养情感,幽默激情、哲学生情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三、张扬写作个性,拓宽思维视野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写作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将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把张扬写作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创新的前提是个性,个性的前提是开放,开放写作才能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广阔天地。①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知道学生会写些什么,也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他们该写些什么,任你放胆去写好了。②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散文或小说,甚至诗歌。命题就像给你一块布,或做帽子,衬衣或者裙子,全是你的自由,只要做出来,得体、好看就行。作文是生活表现的一种方式,脱俗的立意、新颖的见解更来自构建于想象与联想基础之上的创新思维。中学生阅历浅,教师应引导他们借助对社会的观察、生活的感悟、阅读的思维去进行独特的体验、夸张、联想或想象,才能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空谈,没有灵气的文章是乏味的文字堆砌。只有作文用神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仄,用心灵深处的感受展示着社会的赤橙黄绿,这才是写作视野拓宽的需要,作文多角度立意的需要。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写作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