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27信师良
信师良
摘 要: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因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生动离奇、引人入胜,契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而备受儿童欢迎。在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教学内容,实施高效化教学策略,实现童话类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美好的童话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探讨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其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童话类课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就已经编入相应的童话作品,如何应用有效的策略提高童话类课文教学效果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讲授,忽视学生主动性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童话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童话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童话相关知识不完善,同时,由于教师本身缺乏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相关诠释并不完善,或是根本就没有关于童话知识储备,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及童话教学的重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
2.童话教学学生主体性缺失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虽然在课本上接触了童话类的课文,但是,很少的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这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童话课文的内涵,对于课本上的童话故事也没有深度的思考。例如,在童话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顾其中的乐趣,对于教学内容不重视,这导致学习效率较差。
二、小学语文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的提出
1.生动教学情境的创建
教师在童话类课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涵的时候,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并进一步进行延伸,积极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一定的平台。同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其所学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想象能力的发展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认知特点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出发,设置学生感兴趣、能够有效理解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狮子与鹿》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组合,并进行角色扮演,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有效思考。通过这一方法,不但充实童话课文的内容,又可以营造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想象能力有空间进行发挥,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童话教学直观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新颖化,同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量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通过动静结合,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教学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小学生都希望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学习。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让学生与高科技进行亲密接触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决心。其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呈现的直观效果。例如,在进行《小木偶的故事》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这一故事内容的播放,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形象地呈现出各个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加深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从更高的层次进行问题的考虑。
3.创新童话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讲解不仅枯燥无味,同时,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童话教学过程中。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采取有趣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例如,在进行童话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進行童话课文的表演,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教学证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在进行童话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角色,进行童话故事情节的幻想。如,在进行《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身动作的创作。学生可以对小松鼠的神态、动作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即兴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这一欢快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其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童话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这一方面有效教学策略的提出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葛正华.走进名著“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1):90.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