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务教育阶段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2017-03-27李艳子
李艳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一书中对“社会教育”是这样认定的:“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及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但是我们所探讨的社会教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单纯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社会教育就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有益的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让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呢?
一、通过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输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学生上完一天的课程离开了学校或者学生完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之后就会走上社会。这个时候学生其实已经开始接受社会教育。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宫、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资源完成自己人生使命的最佳途径。在图书馆里面,孩子可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中让自己的精神成长得更为坚韧,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在体育场,孩子通过足够的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在电影院,孩子通过宏大的视听盛宴让心灵更为舒展。走出家门,走向一个个名胜古迹,孩子能够看到更为多彩的世界,增长知识和见闻。走进博物馆,各种古生物化石和矿石、动植物标本、宇宙中曾经存在过的生命会让孩子获得大量的学校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参观,学生的奇思妙想会更加丰富。踏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孩子接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不屈的奋斗和顽强拼搏的豪情,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教育资源如此丰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共同发力的结果,社会教育资源,像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宫、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要向孩子开放,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教育层面的教育资源。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来看,城市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资源要更多一些,农村孩子则接受到的少一些。国家在分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现实问题,尽可能多地向农村倾斜,让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在农村孩子身上得到更多的体现。当然,单纯靠教育行政部门是无法让社会教育资源起到明显作用的,政府各个部门要协同合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反复权衡考量,让社会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发挥得更加明显。
二、通过社会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输入,实现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让教育越来越和社会紧密融合到了一起。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生事物每一个都和教育发生着关系。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通过社会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输入,实现学生学习广度的不断延伸。以翻转课堂为例,孩子要想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依靠互联网这个学习路径,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实现教学内容的学习。以课堂教学的班班通为例,教师要想让孩子接受到全国最优秀学科教师的教育资源,就必须依靠班班通这个平台,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连接到教学平台上,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学。以孩子的课后辅导为例,教师要引导家长和学生多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使孩子的学习更为便捷。以班主任和孩子的沟通为例,以前要想和家长进行沟通必须是老师家访或者托人带话让家长到学校来,但是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交流变得非常便捷。不用出门就可以视频对话,不用碰面就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社会教育资源的不断输入,让学校教育的力量更加强大,也让孩子接受终身教育的渠道更加广阔。
三、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从社会教育呈现的形态来看,社会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从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教育的施行能够弥补和健全国民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让国民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社会教育能够提升学校教育制度的大幅飞跃,突出实践育人的教育成效。但是,要想让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校教育必须和社会教育协同起来。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树立起一種“大教育观”,要让社会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更为彻底。在国家经济允许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建立有序、统一、合理、高效的社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局面一定会成为现实。当前,针对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已经提上教育的日程,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同培养目标已经确立,最关键的还是在步伐的迈进上,学校教育要大胆一些,紧跟时代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主动作为,顺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教育要有序推进,形成对学校教育的推动作用。在教育目标的培养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和谐发展的总趋势必须遵循,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牢基础。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和谐发展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6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