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源于生活

2017-03-27楼巧娟

新课程·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生活化

楼巧娟

摘 要:新课改要求,必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们传授科学知识,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科学新课标强调要把科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可以让学生只学会书本的知识,而不会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应该是连接书本和生活的桥梁,而不是隔绝生活的孤岛。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科学课的流程,不要在讲授的时候让科学脱离现实,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探究材料的生活化,研究的生活化,作业的生活化,只有以生活为基石,才能让科学这栋大楼拔地而起。

关键词:生活化;体验科学;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用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段讲授科学,务必要使课堂内容轻松有趣,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激励他们多用发散思维考虑问题,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使他们感觉科学并不是多陌生,他们就会发挥学习能动性,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和社会,自然和社会是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两个词,因此教育不能让学生脱离了现实而学习,更不能让学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看法。科学的课程倡导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形成一种整体的认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在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潜能,点燃他们的灵感,使他们习惯用创造性思维去考虑问题。

小学科学必须与社会和自然结合才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做到真正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去把科学教学变得生活化。

一、教学情景生活化

在实践当中可以获取新知,生活是检验实践很好的方式。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为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提供灵感和可以借鉴的东西。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和生动的,需要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支撑,需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材做框架,能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好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科学学习离不开探究实验,想要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自然就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有利于激发新的灵感。探究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品质,即使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虽然不够成熟,但探究的品质早就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了。我们可以创设一种生活情景,这种情景一定要尽量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让他们既容易理解又不会产生抵触心理,才可以调动他们本身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去面对困难。课堂情景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进去,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

比如,在教科书五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关于种子发芽的课程,可以提前两个星期让学生回家种植绿豆种子,并坚持写观察日记。然后让他们自己尝试对种子的发芽状况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一个简短的小报告,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总结能力和讲述能力。另外,在针对他的报告提出相关的问题时,例如“在试验中你有没有碰到突发状况”“你觉得有没有办法可以让种子长得更快”“你认为种子为什么会发芽”等等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可以提出自己心中不解的问题,针对种种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情景中去,让学生有真实感,想问题就会比较全面,并结合实际情况,而不至于想的问题太大、太空,脱离了我们要讲授的内容。学生的问题必定是在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我们也就了解了每位学生对于科学到底了解多少,才能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因材施教。而当学生提出问题,或有的问题他们自己无法解答时,他们就会了解自身的不足,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产生想要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激励他们主动地完成作业,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老师和学生相处得越好,学习效率也就越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他们在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之前,以他们的学习基底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一个他们能够理解且感兴趣的生活情景。

另外,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一个情景。比如,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种植一颗种子,自己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每天记录种子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认识种子发芽的过程。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又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惯性思维,并且他们创设的情景,对于他们来说,会比老师创设的情景更有可行性,而老师对于他们创设的情景要积极地鼓励,即使可能有些不全面的地方,我们也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未来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我们要保护这种可能性,让他们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探究材料的生活化

科学课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还具有探究出新的科学理论的可能。学生在模仿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科学事实,善于探索、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品质。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用到相关的探究材料,这是支持学生探究的必要条件。所以老师首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各类探究材料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小学科学课程要用到很多的信息材料,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可查阅的书籍、报纸或者来自网络的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探究材料,让学生养成留意生活、观察细节、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而在很多课程中,则需要用到实验室的物品,因此我们要保证科学且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是科学的基础,任何科学所得出的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能形成真正的可以供他人学习的概念。而小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階段,让他们做的实验一定要提高安全系数,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老师一定要在旁边陪同指点,以免发生意外的情况。最好还是让他们做一些符合年龄特点的简易而且没有危险性的实验。例如,在教学生“热胀冷缩”这一原理时,给他们讲解他们很难理解或记住,所以可以让他们用透明的小玻璃瓶和塑料瓶来进行实验,这些物品既容易拿到,安全系数又高,而且提前为他们准备这些材料,才能节省课上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他们在课上做的实验完成得并不是很好,也可以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或学校继续做。因为这种实验很安全,实验探究的材料也很容易收集。

另外,学生的探究空间不应该只在这小小的一间屋子里,也要鼓励他们进行户外实验。户外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展自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宽广的空间去学习科学,去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在大自然中最容易被發挥出来。大自然不同于学校,少了很多限制和阻碍,学生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科学,他们也就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探究,而且大自然可以给予学生教室中所没有的自然的探究材料。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更适合学生去学习科学,教室内的探究材料大多数都是学生不常接触的东西,而大自然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探究,而且也提升了安全系数。另外,除了老师要带着学生去户外进行探究之外,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去户外采集探究材料,进行探究。这样既可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又能够掌握学生在课下的学习动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也帮助他们丰富课余生活,让家长和老师都放心。课外的探究也会让学生细致观察科学现象,从而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希望学校能够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材料采集,这样既不会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又有利于学生之间感情的加深,使班风更加良好,营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课外活动的生活化

课堂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是只有这个场合才能学习科学,生活处处皆课堂,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课余活动尽量与科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受到科学的良好影响,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我们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不只重视结果,还要推行现代教育观的形成,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多了解他们对于科学的感受。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将科学探究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比如,当学生学习和指纹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让他们去采集家庭成员的指纹,这个课外活动既简单又充满趣味性,学生都愿意去完成,家长也愿意配合。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还处于生长阶段,在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做到难易适当,要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玩得好,也要在课外活动中增加知识。课外活动一定要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知道了解科学是一件有趣的事。反之,如果课外活动太繁重,又脱离实际,学生就会觉得很无趣,不愿意完成,如果课外活动太容易,学生失去了兴趣,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并且将德育渗透到具体的课外活动中,这不但要在课堂中开展,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深化,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加强德育的培养。科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再利用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情感体验,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使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寻找生命”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常用到的物品作为探究材料,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去探究,适当地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户外探究活动。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运用他们日常接触到的东西去探究,以他们自己的方法去获得科学知识,会让他们记忆深刻,并深刻理解。科学不是一项简单的研究,却也没有那么复杂。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要拟订合适的探究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总之,是他们能够完成的。小学科学会影响学生以后对待科学的态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给他们以好的指导。小学科学生活化会让小学生喜欢科学,会让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用科学改变生活,用生活打开科学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鲍拥忠.拥抱多彩生活,感受科学魅力:对于小学科学生活教学的几点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3):1.

[2]李嫣昉.欣赏美文感受魅力: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阅读学习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5).

[3]赵婷婷.源于生活 受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浅谈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6):52.

[4]周友利.生活与课堂有效衔接: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0):30.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学习兴趣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