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孩子不是家里的“第一人”

2017-03-27

现代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辈礼仪意识

在 日本留学期间,我和日本一位电视台的编导成了同学。她告诉我,对于中国的教育她十分不解。因为日本的孩子绝对不会成为家庭中最受关注的人,他们只是家庭里的普通一员,也要和大人们一样,承担家庭责任。

长期观察中我发现,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有效,归纳起来,有以下4个特点:

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日本妈妈十分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她们不会像中国的家长,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而是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在孩子两三岁时,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意识,如自己过马路、自己整理房间、书包自己背。日本孩子到6岁左右,日常生活基本上不再需要父母操心。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和习惯。日本家庭重视礼仪,全球皆知。当日本家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你绝对见不到大声喧哗的孩子,小朋友间的交流也保持着礼仪和谦让。当有长辈同桌吃饭,日本家长会强调孩子要主动给长辈盛饭。

第三,给足孩子面子。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很多错误并不是他们主观上要去犯。日本家长从不会盲目地对孩子说教,而是懂得区分孩子的犯错情况。如果仅是因为孩子不清楚是非原则,他们会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倘若孩子明知故犯,日本家长也不会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因为那样有损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充满羞辱感,还不能从根本上讓孩子意识到错误,日本家长会把教育和批评放在家里,甚至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第四,培养孩子的社会属性。在日本,有些教育方式我们可能觉得很奇怪,甚至完全不能理解。比如家长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在玩耍中建立起团队意识。日本父母还会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以此锻炼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最常见的是大冬天坚持给孩子穿短裤、洗冷水澡。

其实,想培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需要适当放手,把孩子看作独立人格的人,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我们中国家长需要学习的。 (铭之)

猜你喜欢

长辈礼仪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筷子礼仪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礼仪篇(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