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娃娃”刘大铭:母亲的“狠心”成就了我

2017-03-27

现代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瓷娃娃母亲英语

刘大铭,1994年4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因基因突变,患有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被称为“瓷娃娃”,医生断言他活不到5岁。在他战战兢兢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陪伴着他,“狠心”锻炼着他。他一度特别怨恨母亲。如今,他经历过11次大型手术、9次小型复位手术,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仍顽强地活着,还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2016年10月2日,他飞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始新的人生征程。他说,他终于理解了母亲,母亲的狠心之下,其实掩藏着最深沉的爱——

母亲使我正视自己

因为疾病,在刘大铭成长的过程中,母亲赵娇莲一直更多地关注着他的健康,总叫刘大铭看动物世界,边看边唠叨:“跑得不够快、长得不够强壮和不合群的动物,都会被吃掉。”为了锻炼儿子,等他稍微长大一些,赵娇莲不再轻易地抱着他上床,而是每次都让他用一部分力气。而为了让儿子休息好,她还把书放在儿子够不着的地方,让他午休时好好睡觉。刘大铭一度抱怨:“天下怎么会有如此恶毒的母亲!”

刘大铭8岁之后,赵娇莲不再帮他穿衣服。刘大铭第一次拿起衣服,莫名慌张。他吃力地坐起来,在清冷的空气中找到羊毛衫套头,慢慢塞进去,胳膊却没有足够的力气把羊毛衫拉下来,脑袋憋在里面,喘气都成问题。终于穿好了身子部分,又费力地找袖口。他尝试着把手塞进袖口,顺便用拇指勾住内衣,以免被毛衣带上去扎着皮肤。做完这个动作,他浑身触电一般麻木,胸口不停起伏,只好躺平了,把脚蹬进裤子,用腰部支撑身体,艰难地提起裤子。等终于穿好衣服,刘大铭也深刻明白了自己的脆弱,意识到自己必须尝试着克服困难。之后,他要求自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办成事情。

刘大铭最怕别人谈论他的病情,便试图用成绩来掩饰不足。赵娇莲却说:“你没必要隐瞒和解释,就直接告诉别人你站不起来,不能摔倒;同时你也要知道,你是最棒的,别人能做的你照样能行。”刘大铭一直不愿意接受母亲说的前半句,却牢牢地记住了后半句。

为了证明自己,刘大铭偷偷摸摸读的书,能摆下一个书架了,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可是,一次与伙伴玩耍时,他的骨骼被无意压断了。他听到了骨骼的脆响,眼睁睁地看着膝盖一点点肿大。检查结果出来后,母亲不敢与他对视,说话极不连贯。他把母亲的话连起来,放大三倍后,才得知事情的真相——他膝盖前端一根骨头分为两截,急需做牵引手术。

绷带层层缠绕,刘大铭被裹得像个粽子。他无法翻身,也失去了伸腿的自由,目光触及的,唯有天花板。那时他想:“疾病才是我忠实的伙伴,即使它给了我致命的伤害。”

手术要开始了。刘大铭被平放在手术推车上,母亲紧握着他的手,悄悄把一个三角形的红荷包塞进他的手心,说:“拿好,它会保佑你的。爸妈在手术室门口等你回来。”醒来时,他的眼前像个万花筒,支离破碎,不停旋转。那是麻醉在起作用。转眼间,他看到了母亲的泪珠一颗一颗滑下脸颊。赵娇莲头发蓬乱,眼睛布满红红的血丝。这不是他心中的母亲,刘大铭想问发生了什么,声音却变成呜咽。母亲一遍遍地说:“我知道你疼,孩子,你渴不渴?”他硬撑着回答:“妈妈,我没事,我要读书。”

14岁那年,母亲背着刘大铭爬山。趴在母亲背上,听着台阶响亮的回声,刘大铭的双手渐渐变凉,他劝母亲:“我们停下来歇歇吧。”母亲没有停,只是说:“最美的风景在高处,我们走得迟一点儿,但总会走到的。” 那一刻,刘大铭发现,母亲弱小的身躯竟然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当他们到达山顶,看着万丈霞光把石林染成金色,母亲问他:“漂亮吗?”刘大铭点点头,找不到更多的词汇表达激动的心情。赵娇莲望着远方,意味深长地说:“他们都说你上不来,也劝我别带你上来,可我们最终还是上来了。”

登山归来,刘大铭迷恋上了出行的感觉。他的轮椅陪他一起出入网吧、KTV、火锅店,他过起了比正常人还要有滋味的生活。他不顾背部疼痛,近乎疯狂地学习。由于坐的时间太长,他的双脚冷热不均,遭到了母亲的猛烈批判:“生命永远比学习重要。你不要拿健康跟成绩赌气,为心理平衡抹杀自己残缺的事实。”

每周六,刘大铭都倔强地坚持补习英语。他的脊背越来越痛,坐着时必须用两只手臂牢牢支撑桌面,不到一刻钟,手臂和脖子就阵阵酸痛。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再坚持一下就下课了。”更可怕的是,小时候埋在他腿里的钢针,在11年后竟然穿透骨骼、神经和血管,露到皮肤之外。光照下,一枚三公分的金属,发出刺眼的光芒。他极力隐瞒着,不想让母亲担忧。

可最终,刘大铭血迹斑斑的裤子还是被母亲发现了。赵娇莲心疼万分地问道:“你不疼吗?遭这么大的罪,你是怎么忍过来的?”他明白手术已经不可避免,就哀求母亲:“让我上最后一天课,与学校告别。妈妈,就一天,最后一天。”父母对视着,彼此发出长长的叹息。这叹息让刘大铭的心莫名颤抖。

走进教室,空无一人,刘大铭面对比自己高大得多的书桌,翻开英语练习册。有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未来和颤抖的右腿一起模糊起来。可是,坐在座位上,他又觉得飘摇的魂魄有了归宿,内心不禁激动起来。恰好英语晨读,刘大铭把课代表叫到身旁说:“今早我来带大家读吧!”课代表疑惑地看着他,把书递到了他手中。

教室里静得出奇,翻书的声音听得很清楚。刘大铭深吸一口气,说:“这是我进这个班级以来,第一次领读英语,请大家配合。”掌声如潮水般漫过他的心灵。他领读完单词,教室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这掌声,让他的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

母亲使我意志坚强

回家后第三天,父母带着刘大铭前往兰州市做手术。夜深了,病房里一片黑暗。母子俩挤在窄小的病床上,母亲紧贴着病床邊的护栏,努力蜷缩着,以便能给他留下更大的位置。刘大铭将手放在膝盖上,慢慢想明白一个道理:“既然病不至死,就一定有活着的办法。”他想,他还能回到学校,还能学习英语,生命还能再次燃烧。

迷迷糊糊中,刘大铭听到医生的话:“为什么让他读书呢?快乐地活着,就是他的价值,别让他受苦了。”剧烈的愤怒和不甘占据了他的内心。这些话,多么无妄和浅薄!

一周后,他们回家了。母亲将刘大铭从车里缓慢地移出。她的左臂托着刘大铭的脊椎,右手抱紧他的石膏,使出全身力气,将50斤的石膏和他紧紧抱起。赵娇莲身高不到1.6米,瘦弱的身体却爆发出如此大的力量。刘大铭觉得,那是他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奇迹。

他们住在六楼。为了让儿子舒服一些,赵娇莲尽量放轻脚步。刘大铭的头随地心引力向后仰去,肌肉触电般麻木,只好咬牙坚持着。母亲沉重的脚步叩击着台阶,发出厚重的回响,豆粒大的汗珠顺着她的脖颈滴到刘大铭的脸上。他内心酸涩,多么期待自己能独自走接下来的路啊!母亲的疲惫不堪,把他拉回艰难的现实,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无比卑微。

第一届瓷娃娃病人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刘大铭受邀参加。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这位脊椎S形、硬生生拧在一起的瓷娃娃,做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英语励志演讲。就是这次演讲,重新点燃了刘大铭活出自我的信心。可是,就连亚洲首屈一指的脊椎外科专家,也对刘大铭的病毫无办法。

无奈又不甘的刘大铭坐在床上,一连创作了六篇小小说,分别投往六个不同的全国文学大奖赛。同时,在休学一年后,他决定参加中考,放手一搏。

2011年6月,刘大铭连续荣获六个国家级青少年文学大奖,还被甘肃省师大附中北辰人文实验班录取。这些丰硕的果实,让他更想好好地活下去。

一个凌晨,刘大铭趴在床上,用英语完成了自救病历,并发送到世界各地。他想寻找一丝希望,更好地活下去!可是,各大医院都认为他错过了做手术的最佳时机。刘大铭落魄地打算关上电脑,却发现还有一封未读邮件:“大铭,给医生发病历时,附上你辉煌的过去。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单纯为了活着才去做手术。”这是一位帮他把关的英文教师的提示。刘大铭又补充了邮件,再次转发出去。这一回,他没抱任何希望,倒在床上一觉睡到晌午。

三天后,刘大铭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意大利的医生被你的简历深深打动,他们在米兰专门为你组织了会诊,决定让你去做手术,他们愿意为你冒一次险。”刘大铭流着泪水挂断了电话。赵娇莲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临行前几天,赵娇莲连续失眠,打起了退堂鼓,她担心把儿子带到一个连语言都不通的地方,无法再将他完好地带回来。刘大铭被母亲的“软弱”激怒了,他对母亲吼道:“你必须带我去看病!即使有风险,我们也要去承担。我再也无法忍受每时每刻都在疼痛的生活!”赵娇莲任凭儿子叫嚷,没有说一句话。有那么一刹那,刘大铭感到母亲如此陌生,他甚至想:她是不是不想要我了?或者妹妹代替了我?刘大铭回到房间,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

一周后,赵娇莲顺利拿到签证。刘大铭打开电脑,准备公布于众。不经意间,他看到母亲的QQ留言板上有条动态,主人寄语一栏写着:“麻烦大家,谁有在意大利的朋友请告诉我,我需要帮助,谢谢!”那个动态竟然是母亲拿到签证一个月前写的。刘大铭像被电流击中,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

飞机上,赵娇莲说:“小时候,你经常唱‘漂洋过海来到意大利,没想到梦想成真了。”刘大铭蜷缩在母亲身旁,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回答:“这是一个惊人的巧合。”

母亲使我创造奇迹

来到米兰,刘大铭和母亲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外”。令人欣喜的是,他完全可以听懂他们所讲的英语。赵娇莲高兴地说:“小时候很多人反对你读书、学英语,我犹豫过,却没同意他们的看法。现在看来,我是对的。”

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成骨不全病人,刘大铭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手术开始了,他的大脑似乎被电流击中,他感觉昏昏沉沉,拼命抽搐,嗓子火辣辣地疼。不知过了多久,刘大铭恢复了意识,高声喊道:“别碰我!”医生们面面相觑,随即升高病床。他一下子反应过来,这里是意大利,医生听不懂中文,他即使疼,也必须咬牙说英语。刘大铭的抗议让医生停了下来。

刘大铭挣扎着看向母亲。赵娇莲站在他身旁,穿着蓝色的消毒衣:“孩子,你的脊椎已经好了。你最大的心愿是来米兰给妈妈买件漂亮的衣服,而妈妈只想让你醒来,陪伴着爸妈,这就够了!”刘大铭鼻子一酸,想起母亲教他扣纽扣的情景。那时,赵娇莲总会说:“扣纽扣和做人一样,只要细心、认真、坚持,就一定能做好。”

刘大铭的心肺压迫解除了,从此可以自由呼吸,他的胸椎腰椎也矫正了大多半,再也不用承受疼痛的折磨了。告诉儿子这些时,赵娇莲握着儿子的手,语气透露出莫大的喜悦。她说:“十个半小时,妈妈在手术室门口都快站不住了!”那一夜,刘大铭握着母亲的手安心地睡去。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如此幸福过。

在经历了无数次腹泻、呕吐后,刘大铭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他坐起来时,不再疼痛,这种感觉让他无比享受。趁着赵娇莲为他分拣饭菜的间隙,刘大铭尝试着自己翻身,用左手支撑身体,向右侧用力,力量被一点点地集中到腰椎。没有疼痛,但他的毛孔还是全部张开了,浑身战栗。五分钟后,刘大铭成功了。映入眼帘的,是与先前完全不同的风景——蓝色的门框,白色的地板,还有一辆红色的轮椅!

赵娇莲转过身来,发现了这惊人的一幕。刘大铭喊着:“妈妈,我翻身了!”母子紧紧相拥。这一天,他们等待了17年。

因为求生的强烈欲望,刘大铭推翻了医学定论,他的身体以惊人的速度康复着。一个月后,刘大铭的手术宣告成功,他感觉全身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力量。

2014年3月,刘大铭的右腿髌骨挂在轮椅上,意外骨折。医生为他进行了石膏固定,没有实施手术。可是,躺在床上,刘大铭无法用笔书写、计算。那段日子,他无比消沉。赵娇莲安慰儿子:“你努力了很久,却在快到终点时摔倒。人们在乎的,是第一个冲线的人。这就是无常的人生。可是,你也要看到,有时你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是上天要让你得到更好的。”刘大铭眼前一亮:“能够参加这次赛跑就很幸运了。就算爬着,我也要过线。疾病对于我而言,是生活的一种常态,我必须得接受现实。”

两个月后,刘大铭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在全国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坐在第一排,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走到他面前,对他说:“要继续努力学习,将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好地发扬下去。”那一刻,刘大铭觉得对未来更有信心了。接见结束后,赵娇莲摸摸儿子的头,说:“不错,你挺棒的。”刘大铭心里暖暖的。母亲这一亲昵的行动,让他觉得同样是世界上最高的奖赏。

2015年6月,刘大铭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他成为我国第一位在本科阶段坐着轮椅走出国门的学生。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次玩笑。一直照顾他日常起居的小姐姐签证被拒4次,刘大铭雇不起每天8000元高价的雇工,只好在痛苦甚至几近绝望中申请延期入学。这次意外,给刘大铭和母亲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又一次在快到终点时倒下。而这次,却与身体无关!上帝不仅关上门,连窗也关上了。”当年秋天,刘大铭同母亲商量,到天津医院做志愿者,完成一个公益项目。赵娇莲知道,这是儿子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就同意了。

刘大铭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感化了照顾他的小姐姐,去年秋天,兩个年轻人相爱了。2016年8月8日,他们登记结婚,陪护的签证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刘大铭已经开始了英国留学生涯。与此同时,他还和同学一起,正开发着一款互联网软件,他说,这个软件投入生产后将会极大地优化人们的生活。对于未来,刘大铭说,他希望自己40岁时,能够创作4本著作,拥有1000万读者。

看着儿子日渐成熟的身影,赵娇莲欣慰地笑了,还有什么比儿子成才更让她高兴的呢?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瓷娃娃母亲英语
布娃娃的礼物
给母亲的信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泥娃娃和瓷娃娃(下)
泥娃娃和瓷娃娃(上)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暴力瓷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