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产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17-03-27廖文劲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摘 要】本文阐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产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与实践,認为教学模式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职业类学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依靠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才能切实提高中职生数控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控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72-02

“人人有才,人人成才”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般来说,职业学校根据课程体系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人才培养。因此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而言,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数控专业人才,从而提高中职生数控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进行调研、确定岗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等具体步骤来完成。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2002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显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政府的一项战略举措。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课程体系,宏观层面主要指课程观念、课程模式,中观层面主要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微观层面主要指教学法、考核方法、实训条件等。

二、建设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的步骤

(一)成立课程体系建设专家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是依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在对企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专业“引产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成立的课程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应有企业行业专家、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专家、本校数控专业学科带头人。

(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了建立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研。根据专业对应的专业岗位及其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深入区内外企业,对机械行业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用人单位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2.对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就业有渠道、升学有通道”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目标。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是部分中职学生的梦想。深入高等院校进行调研,了解高等院校对中职生的要求。

3.对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现已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是原有的课程体系的实践者,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有最深切的体会。通过对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原有课程体系的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

(三)召开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讨会。邀请企业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专家、机械行业技术能手与本校数控专业带头人座谈,分析讨论调研报告,提取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四)召开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引产入教,工学交替”,涉及到中职学生的升学梦想,涉及到中职学校的教学。因此必须邀请企业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专家、机械行业技术能手与本校数控专业带头人座谈,分析讨论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课程体系,确立数控专业课程。

(五)对接职业标准,形成项目化教学任务。针对工作岗位开展企业调研,明确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将教学内容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形成项目化教学任务,将知识、技能整合排序后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实施,将课堂教学与项目化实训相结合,改学科课程模式为岗位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把学生分为数控车工技能方向、数控铣工技能方向和数控维修工技能方向,在校期间可以考取普通车工、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维修工等多个中级职业资格证。

(六)确立教材内容。经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对数控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讨,确立每门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企业用得上的,目前社会所需的,学生继续深造所必须的内容。

(七)对课程体系初稿进行试用。新构建课程体系是否达到目标,必须进行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完善。

三、新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引产入教、工学交替”。校企共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在校实训基地建立企业的加工车间,引进企业的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教学项目载体。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毕业前进入企业实习,进一步熟悉企业文化和适应企业。校企共建“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善于沟通、懂得协调、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调整课程排序。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阶段和课程的重新排序。具体情况如下。

阶段 1:基础教学

实施人文、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教学,学生初步具备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

阶段 2:校内见习

安排学生下校办工厂、实训基地实习,了解机械零件加工工作过程,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按企业方式运行,突破原有的理论和实践分割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阶段 3:专业教学一

实施专业知识及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工装调试、质量控制等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专业素质与能力。

阶段 4:生产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工作气氛、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专业目标,确定实习岗位,学以致用。

阶段 5:专业教学二

在第4阶段生产实习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提高后续顶岗实习的适应性。

阶段 6:顶岗实习

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专业对口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学习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就业适应能力。为了保障顶岗实习有序进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编印实习作业指导书,确定实习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按照“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学校企业一体”“教室实训室一体”“学生员工一体”,实现工学交替。

课程内容以企业典型产品为教学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进行实训场景与企业工作场景对接、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師角色与师傅角色对接、学生角色与学徒角色对接,最终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

(三)建设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体系涵盖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动画课件、教学视频、课堂实录、仿真实训、教学游戏、企业案例、测试习题、考核评价、网站资料等多种介质融合的纸质、电子、网络课程资源。课程体系全部上网,全学期开放。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调阅查询,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在线学习、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平台进行答疑与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改变单一考试评价形式,建立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从理论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到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改革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学习过程评价为主,考试成绩为辅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同学、教师、企业、行业多方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分阶段的评价为依据,综合评定成绩。

四、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进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由于没有认识到企业、行业参与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了教材就行,教材有什么就教会学生什么。对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了“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召开专家访谈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引入学习课程中。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中引进企业的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同时将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引进学校,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安排学生参加短期的生产实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第三个学期安排生产实习,了解企业,加深对企业的认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中级技能等级证考核后,参加产品加工。新的课程体系依据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课程学业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考核试题,邀请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实施学生职业能力多元化评价。

新的课程体系对培养数控人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培养新形势下适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切实提高中职生数控技能和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廖文劲(1968— ),壮族,象州县人,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应用。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以数控专业毕业生企业调查促进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