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仙”谈麦,助力河南小麦产业大发展

2017-03-27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八仙强筋优质

卞瑞鹤

3月2日,在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推进会上,河南省副省长王铁、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等领导,对于今年乃至将来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的整体发展做了明确要求与布局。息县、延津、濮阳县、内黄、永城等8个县(市)作为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的试点县(市),其代表在会上汇报了近年来小麦种植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经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可谓是“八仙”谈麦,助力河南优质小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息县: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

近年来,息县以实施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以农民种植意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主动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为“中国生态主食厨房”输送优质食材。

目前,息县小麦供给侧改革试点项目区内种植品种主要是弱筋“扬麦15”,搭配种植中筋“泛麦5号”。在中央财政下拨600万元项目资金基础上,息县财政又配套500万元用于项目实施,特别是县政府又专门拨出弱筋小麦技术服务经费100万元,为种植弱筋小麦的农户购买保险,制定了弱筋小麦收购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以保证项目实施取得圆满成效。

在技术支撑方面,息县主要实施了“四良”战略,即良田、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特别是在良法方面: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保障小麦品质,推行“一村一品”“一企一品”“一社一品”“一场一品”,并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确保生产出达标的优质专用小麦;推广农机农艺新技术,针对稻茬麦生产技术“瓶颈”问题,着力示范秸秆腐熟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机械条播等技术,确保优质品种夺取高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绿色理念,采购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提高绿色防控水平。

然而,息县小麦供给侧改革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弱筋小麦销售路子不宽,价格不高,效益不高,与农民的期望值相差较远,农民对发展弱筋小麦仍有疑虑等方面。因此,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扎实、去完善。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之路任重道远。

延津:努力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

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以延津小麦为代表的“新乡小麦”被国家农业部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延津强筋小麦”区域品牌价值17.55亿元。从1998年开始,延津县就坚持以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不断做大做强小麦经济,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小麦产业。

延津小麦始终坚持优质导向,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转变;坚持特色导向,实现了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转变;坚持安全导向,实现了传统种植向绿色有机转变;坚持专用导向,实现了一般面粉加工向中高端制品转变。同时,延津坚持两大理念,助推小麦产业再升级:坚持产业化发展理念,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麦种植、购销、加工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优质小麦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坚持集群发展理念,依托特有优质小麦资源和“中国第一麦”品牌优势,引进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小麦产业集聚发展。

延津小麦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形象,但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如何实现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亟待解决。为此,延津县将紧紧围绕“绿色、高产、高效”目标,以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促进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为重点,落实订单种植和优质优价,努力实现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解决小麦生产供需矛盾、产销脱节、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模式。

濮阳县:搞好产销对接促农企双赢

濮阳县是河南省14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曾12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濮阳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

2016年,濮阳县以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为抓手,围绕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销、专加工,强力推动优质强筋小麦的发展,并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等环节,重点推广了一批适宜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并集中在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实施。

按照往年情况,优质强筋小麦的收购价格每公斤较普通小麦高0.4元,濮阳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搞好宣传推介,引导面粉加工、食品加工、种子企业、粮食购销经纪人等,与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方所在乡镇、村对接,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协议,开展定向、订单收购,实现了农企双赢。

目前,濮阳县建有小麦种子繁育田8万亩,年生产小麦良种3000万公斤,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对小麦种子的需求,还销往山东、河北、安徽等地,覆盖小麦种植面积300万亩,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拓展了新空间。与此同时,濮阳县积极引导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小麦面粉加工产业集群,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麦产业化合作模式。

2016年,濮阳县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整建制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试点县,为破解该县农业发展难题、提升农产品供求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内黄:促进优质小麦产业提质增效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县之一。目前,内黄县确定了专种、专收、专储、产销一体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目标,引进了一批“当家”品种,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达16.2万亩。

为解决卖粮难、优质不优价等制约优质小麦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内黄县大力推行三种订单种植模式。“本地企业+农户”订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签订优质强筋小麦回收合同,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至0.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小麦,确保优质优价。“购销企业+经纪人”订单模式:依托内黄县粮油购销公司和小麦收购经纪人,积极与外地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订单生产,拓宽优质强筋小麦外销渠道,拓宽发展空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订单模式: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发展訂单生产。

在优质小麦集中产区,内黄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重点,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做到“藏粮于地”,并在优质小麦项目区内进行了种子、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物化补贴。同时,内黄县还积极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大力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乡”技术服务活动,提高了农技人员综合素质。

今后,内黄县将继续以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实现小麦专种、专收、专储和产销一体为目标,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并立足市场需求,开展单收单储,探索优质优价机制,促进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永城:“五招”推进小麦供给侧改革

永城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面粉生产基地。2016年3月,经国务院专题会议研究,该市被确定为全国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永城集中资金、集成技术、集汇力量,通过实施市政府“小麦供给侧改革15152工程”,辐射带动全市175万亩小麦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加快了永城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促进了永城面粉、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布局。永城按照不同的土质与生产条件,规划专用特色小麦种植,在砂姜黑土、淤土等土壤区域规划了85万亩强筋小麦种植区,在省地质调查院认定的集中连片富硒地带规划了35万亩富硒小麦种植区。

建设优质小麦基地。永城实施了“15152工程”,2016年秋季集中建设15万亩强筋小麦、15万亩富硒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并试种2000亩弱筋小麦。目前,小麦播种工作已结束,3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任务全部完成。

发展订单农业。永城积极探索以需定产、以销定产模式,引导面粉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签订种植合同和收购协议,企业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参与,对订单小麦承诺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进行收购,不仅保证了原料小麦的数量与质量,还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五大面粉集团对30万亩专用特色小麦全部实现订单种植和收购,为企业节省成本4030万元,增加效益1.04亿元。

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小麦品种。永城以选用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品种为目标,推广半冬性小麦为主,做到了以良种调品质、以技术保质量。

落实“六统一”措施。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机农艺和统一技术集成。

滑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夯实“豫北粮仓”

2016年,滑县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后,充分发挥优质强筋小麦最佳产业带区位优势,重点以调品种为主,逐步由优质中筋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转变,着力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发展优质强筋小麦30万亩,全部实行种子和商品粮订单生产,确保农民能种好、销路好、效益好。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已建成高标准粮田91.5万亩,打造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5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粮食总产连续24年稳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十二连冠”。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2017年滑县计划整合资金3亿元,按每亩1500元的投资标准,建设高标准粮田20万亩,到2018年全面完成155万亩建设任务,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力度,计划在2017年将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发展到50万亩,优化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改优质中筋小麦“大路货”为优质强筋小麦“抢手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土地流转为依托,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高效农业基地,从基地规划、设计、布局、建设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及时把农业政策、管理知识传递给农民群众。目前,滑县瓜菜种植面积达64万亩,总产量220余万吨,预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1万余户农民脱贫致富,年均增收2万余元。

淮滨:“弱麦经济”环环生金

近年来,淮滨县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瞅准国内外弱筋小麦供不应求商机,充分利用弱筋小麦种植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弱麦强县、食品惠民”战略。

为通过区域化布局实现规模化种植,淮滨县大力实施弱筋小麦区域化布局高标准粮田建设、整村化推进、统一化供种、规模化生产、订单化跟进等,从而使弱筋小麦产业化经营亮点频出,持续叫响“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品牌。

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带动,提升附加值。淮滨县近年来培育出总产值达10多億元的金豫南、富贵、麦得隆等8家食品加工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从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到直接收购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弱筋小麦产业链条。

产前有订单、产中有服务、产后有保障,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淮滨县通过产前、产中实施统一半价供种、统一补贴供肥、统一免费供药、统一分担农业保险,亩均节本增收77元,增产增收173元;通过产后实施统一入村加价收购,亩均增收90元;通过“五统一”产业带动,亩均节本、增产、增价、增收340元。

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增收,“弱麦经济”环环生金。淮滨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按照贫困户优先的原则,优先吸纳3000多名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平均每人每月收入2200元左右。

随着“弱麦经济”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五粮液集团到淮滨寻求合作,签订每年12万吨弱筋小麦购销协议。目前,淮滨县已形成了以弱麦为“头雁”,以“面粉—面点—休闲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运输”两条产业链为两侧编队的“雁阵”发展布局,年产值达3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已达5亿元。

浚县: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生产能力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古称黎阳,有“黎阳收,顾九州”之说。近年来,浚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近几年高标准粮田建设和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浚县耕地面积107.6万亩,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高产创建示范区亩产达600公斤,连续多次创下全国粮食生产同时期、同地区、同面积单产最高纪录,粮食高产创建连续7年领跑全国单产水平,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成为全省标杆。

浚县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措施,加大科技创新、模式攻关和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示范带动大面积种植绿色高产高效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努力提高小麦品质和生产效益,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浚县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减少普通小麦种植面积,促成农业种植结构重大调整,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重大转变。同时,坚持特色导向,实现了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的转变。在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浚县调整小麦种植和繁育结构,扩大小麦良种繁育面积,通过种子的价格优势增加种粮收入。

此外,浚县坚持市场引领,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四化”要求,进行谋划,全面提升了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能力。

猜你喜欢

八仙强筋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醉酒八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