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的“紧日子”和百姓的“好日子”

2017-03-27郁建兴

浙江人大 2017年3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供给财政

郁建兴

日前,浙江省召开了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努力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主轴,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在其中,减税是重中之重。不减税,无以真正减轻企业负担,更新供给体系就无从谈起。

但是,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下降,继续L型筑底。相应的,财政减收压力大,收支形势严峻,实行减税并非易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就是一种宣示,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经济增速下滑、财政减收的严峻形势下,政府首先削减开支,过“紧日子”。

而对企业,要坚持不懈地减税减负,让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供给侧要素活力迸发;对群众,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不能减,只能增。也就是说,要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政府不能新建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更重要的是,政府还需要真正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能简则简、应放则放、该改则改,集中力量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可以看到,把原本不是政府的职能“简”“放”“改”了,政府就能够更好地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其支出就减少了。而且,政府还权于市场和社会,去除了原先捆绑在市场和社会身上的“細铁丝”,从而大大降低市场和社会的成本,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就此而论,政府过“紧日子”与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之间并不是一种平行关系,而是一种先后逻辑关系:只有政府过“紧日子”,群众和企业才能过“好日子”。

当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的论述,不能简单解读为经济增速下滑、财政减收的严峻形势下的权宜之计,而应进一步解读为现代政府的理念宣示。以后,经济走出了L底部,财政形势好转了,政府也仍然要过“紧日子”,政府要一直过“紧日子”!不过,话又说回来,政府一直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上了“好日子”,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么政府的“紧日子”也就成为了“好日子”。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供给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