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17-03-27马泓宇张俊斌周敦峰
马泓宇 张俊斌 周敦峰
【摘 要】本文分析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新认识,针对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用游戏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文化特色分层教学法等,创新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实现“体育生活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广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66-03
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需求旺盛,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却不能与时俱进。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为技术动作的掌握而服务,割裂多元文化的整体性,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传递的信息是“讲”而不是“教”等问题。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要通过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尊崇历史化,通过现代教学形式:游戏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文化特色分层教学法等,实现“体育生活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新认识
我国自19世纪末引进国外优秀的体育教学方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引进借鉴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方法,即“学习苏联”;20世纪60年代,围绕“又红又专”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即“革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开始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教学方法,即“向西看”,逐步推动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面引进苏联体育教学方法,总结为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及纠错法。
经过多年来的理论联系实践,国内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百花齐放。首先,体育教学方法逐渐细分为教与学法。教法仍然主要通过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纠错法等来展现,学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听讲法、模仿练习法等宏观层面体现。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现了师生教学的互动性,促进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其次,体育教学实现分层教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任务,采用各种任务的分层教学,使得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例如,技术动作这层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练习法等方式为运动技能的习得而服务。这样的分层教学方法推动了体育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在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应从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着手,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入手,不断完善进行层级教学;从教学质量出发,重视技术和文化并重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考虑,进行娱乐教学方法等。
二、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开展现状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政府历来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先后成立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示范基地等基地,在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广西民族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广西民族体育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等研究中心,同时,其他很多高校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和“民族体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舞狮、跳芦笙、武术、抢花炮、珍珠球、投绣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成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现阶段,广西高校已有一些学校积极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是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课程开设的面比较窄。据调查,广西的37所高校中只有8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他高校还没有开设该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从课程内容情况来看,至今,经调查统计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近300项,广西各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1项,所占比例极其低。所设课程主要以广西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引入少数其他省市却在广西较为普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绣球与板鞋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备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众高,开设此课程内容的学校最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广西各高校开设课程项目的必选项目;诸如抢花炮、高脚马、跳竹竿、珍珠球项目,已有2所高校设置此类课程;射弩、竹球、龙舟各有1 所高校开设。这表明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突出了地方民族特色,但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资源融入到学校教育还远远不够。
(二)课程类型与课时安排方面。广西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类型以选项课与选修课为主,普修课次之。此课程类型设置充分尊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突出了学生体育课的自由选择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与育人理念。纵观课时安排,发现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时偏少。例如河池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右江民族医学院所开设的民族体育课程,总学时为32,平均下来,每个项目的课时安排所占总学时的比例极其低,真正用于实践课的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掌握其技术动作。据调查,只有广西民族大学的课时安排相对合理,每个项目都有32个学时,充分保证了此类项目的有效教学。
(三)课程开设时间与年限方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项目的学校,开课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年左右,例如百色学院是2005年、河池学院是2008 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则是2010年开设。这表明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四)课程开设对象方面。课程多半针对体育系学生,对于普通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相对较少,据调查显示,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项目的广西4所综合类院校中,只有广西民族大学在公共体育课程中设置了抛绣球。
三、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广西高校的全面发展展现出了一定的生机,但是在广西高校中以球类为主的体育项目仍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偏向于球类技能项目。那么,专门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指导的专业人士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已经陆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和特点采取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炼知识,没有凸显民族传統体育教学的特点性。
(一)教学方法传递出来信息的是“讲”而不是“教”。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运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描绘它,没有传授给学生理解与评定所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功效和道德价值,不能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主动地去学习与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识与技能。简而言之,没有帮助学生得到“鱼”,又学会“渔”,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讲”,而不是重于言“教”。
(二)教学方法割裂文化多元整体性。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数表现为身体技术的运用和文化理念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一样,重点围绕技术层面教学,利用体操式的教学束缚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忽视其文化内涵的教学。例如,武术倾向于体操式的动作表达、投绣球倾向于排球式的得分表达、抢花炮倾向于手球式的动作表达等等。这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传统色彩的运动项目,习得技术的同时,帮助学生体验技术背后的民族风俗。
(三)教学方法脱离理论联系实践。民族传统体育许多项目并不是非常适合在高校领域开展,且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技术特点、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的认可标准也不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摒弃了民族传统体育原有的风格特点,进行不切合实际的项目改造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在高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四、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民间体育文化传承的观念和认知,在广西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既传承了广西民间体育文化,又利用这些鲜活、趣味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竞技性、娱乐性等多种项目,在当前大形势下,在一些传统体育竞赛项目的基础上,不妨多挖掘一些具有区域性、乡土性、民族性的终身体育性的项目,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要重点展现出“体育生活化”。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教授的方式来进行不断挖掘,突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趣味化、教学手段艺术化、课程形式人文化的现代体育教育新模式。
(一)“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根據项目的特点、表现形式、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地把教授的技术动作的表达形式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综合性民俗运动,其体育价值的定位满足人们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以普遍适应、生活化、游戏性的特征迎合人们的需要,因此,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动技术,更好的体验技术背后的民族风俗,达到身心和谐。
(二)“娱乐”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开心、更多的欢喜、更多的愉悦,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内外兼修的目标。因此,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各个项目多种“娱乐因子”,每一种娱乐因子可引发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将这些“娱乐因子”系统整合,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因子的功能和特点,引导、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炼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练习,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美、健、情的境界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并获得运动技能。
(三)“体育生活化”教学法。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学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最主要的是为了促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在教学实施之前,通过教法的细致地探索和研究,多赋予项目更多的一些节日性、乡土性、民族性的内容,让老师的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获得的实践性的东西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与能力。
(四)文化特色分层教学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元文化的整体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同一般体育项目教学一样,忽视其内在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差异性,各高校各教师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竞技体育技术,同时还要兼顾健身娱乐和艺术表演的技术性与文化性的并重,不同阶段横向展开文化特色分层教学。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传播。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广西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以本区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结合现代体育教学的实质特点,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做到民族传统体育专门化教学,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
[2]曹丹,张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可行性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3(3)
[3]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
[4]徐金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5]李建荣.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J].贵州民族研究,2007(4)
[6]李惠琳.试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高校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7]张新,夏思永.生态教育观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8]花家涛.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审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9]郭廷权.青海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之浅见[J].青海民族研究,2005(2)
[10]杨莹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究——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16(7)
[11]陈雁飞,董文梅,毛振明.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层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12]刘绍曾.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2)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