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咨询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7-03-27马翠凤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出发,分析现代心理咨询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现代心理咨询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以培育、塑造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关键词】现代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49-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一整套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工作方法和艺术。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育、塑造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其基本功能如下:
(一)宣传—引领—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具有宣传理论思想、引领社会思潮风尚、明确行为导向和行动指南的功能。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先把自己的思想理念、政治主张、观点方法进行包装、宣传、阐释,从而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认知、理解、认同、建构起我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二)教育—培养—塑造功能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努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可靠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团结—批评—团结功能
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中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时代新发展,使中华民族生发出巨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感召下,青年大学生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四)预警—行处置—行纠错功能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大肆泛滥,无孔不入。要及时鉴别、预警、调整、扭转、纠正大学生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作为培养、塑造、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任重而道远。
二、现代心理咨詢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调试、心理适应、人际关系指导、情感与情绪管理、学业与就业压力排解,往往是针对学生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启发、引导、指导、帮助,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一种教育性、指导性比较明显的活动,它不仅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所需,而且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二者的根本目标都是培养心理健全、人格协调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深度融合。
(一)现代心理咨询可以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理念提供借鉴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共性,通过权威压制、强词说教等方式推行,往往难以获得学生认同。而现代心理咨询强调关注个体思想、心理发展实际,以此为基础开展认知调整、情绪调试、行为调控。把心理咨询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尊重学生个性特征,把握其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通过平等互信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主动认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
(二)现代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撑
现代心理咨询的价值追求是帮助来访者澄清自我认识,消除心理困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人格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心理咨询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智健全的个体,为其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和心理条件,并为其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深度融合可以规定价值导向,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心理咨询过程中认知调整、行为调控的心理阻抗得到化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亟须引入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方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惯常使用灌输、说教、训诫等方法,在今天很多大学生看来充斥着“假、大、空”色彩,他们不愿意认同甚至排斥和抵制。而借鉴心理咨询中尊重、同理、内省、引导的原则,通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慰藉、说理教育、精神激励等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认知—思维—需要—价值—理想—情感—内化—动机—反应—信念—意志—能力—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形成立体化的合力,可以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现代心理咨询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心理咨询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维持心智健全和人格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则聚焦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见表1)。尽管二者各有侧重,但在聚焦领域和发展目标方面相互交叉,互相渗透,都以人的精神世界和素质提升为主旨。因此,将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教育视野及路径,革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增强其针对性、内隐性及实效性,十分必要且可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实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思想引导和行为塑造
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价值多元、情绪多变、行为多样等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借鉴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生心理诉求和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心理问题、实际困难,指引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认同、内化、践行“勤学多思、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笃实进步”的成长信条,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努力使个人理想信念、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协调联系,爱党爱国,克己奉献。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那些遭受思想和信仰危机的个体,一方面加强认知重建和价值引导,通过持续的心理干预、咨询、辅导、帮扶,帮助他们正确应对个人思想矛盾、情感挫折、心理危机,重拾生活信心,增强心理能量;另一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思想引导和行为塑造,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盲信、不盲从、不妄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顺利成长成才。
当然,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和行为养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时下的大学校园几乎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随时接触到各种社会信息,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是巨大的,特别是如何回应和阐释社会热点及思潮。近年来,学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和观点,以帮助大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把握世界形势和社会现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说理教育、榜样激励等理念和方法有机融合,革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思想层面的灌输、说教与外在形式上的行为实践,从而忽视了个体的认识偏差、情感失调、行为差距,这种模式难以触及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教育效果十分有限。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尴尬局面,必须革新理念和技术方法,特别是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说理教育、榜样激励相互融合,有机运用,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人文关怀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而来,指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人格平等,尊重个体心理差异及丰富多彩的个性需求,通过精神关爱和帮扶,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格完善和发展。人文关怀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树立起“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求同存异”的基本观点,尊重和理解学生心理实际和人格特征,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教育,不强求、不强迫,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内心过程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不急于求成。 心理疏导是一个引导与自我调节相结合,排除障碍与提高自身修养相并论,理解与尊重相融合,个体心灵与社会意识相交流的和谐发展过程。心理疏导的核心技术是疏通和引导,即疏通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引导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突变、人格完善、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常常面临很多思想困惑、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适时运用心理疏导和认知引导技术,帮助他们消除思想矛盾,化解观念冲突,舒缓心理压力,恢复心理机能,纠正行为偏差,使其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维度上协调发展。 說理教育是一种理性战胜非理性的方式,常常通过价值澄清、认知重构来扼制非理性思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不是说教、说服、劝服,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强词夺理,不是讲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而是理论结合实际,求真务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分析和把握现实问题,通过学理严谨、情理交融的说理过程对大学生进行认知澄清、思维引导和行为干预。与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相比,说理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重塑和行为矫正颇具实效,具有入脑入心、沁人心脾的育人效果。 榜样教育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使用,往往是对某个先进模范人物树以行为标杆示范,号召并要求特定人群学习甚至重现其思想行为,在今天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榜样激励法是通过认知重构、心理激励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行为引领。值得注意的是,“榜样”的选取必须契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有血有肉”而不是“横空出世”,真实而不做作,高尚而不俗套,充满社会正能量但又能回应现实世界。
由此可见,将现代心理咨询的理念、技术、方法融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建构起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必然出路。
(三)寓教于心,情理交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宣传工作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年大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急剧变化和复杂态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有效呈现教学内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这是一项艰巨且艰辛的重大课题。当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如火如荼,成果比较丰富,很多高校也在广泛学习、借鉴、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基本上逆转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中备受吐槽、责备、批判的局面,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但也有少数高校照搬他人成功经验,罔顾自身实际条件,依葫芦画瓢,如此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反倒累及教师和学生。笔者认为,尽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建设标准、教材使用统一规范,但教法和教学过程可以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认真了解、分析、把握学生群体思想实际,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特点,紧扣并梳理教材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回应现实,契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寓教于心,情理交融,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孜孜不倦,敢于创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娴熟驾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果。
(四)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则超过96%。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可以借助信息终端如电脑、手机等轻易获取、发布、传播各类信息。由于互联网监管、控制技术相对滞后,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海量信息交互充斥在大学生视野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冲击甚至阻抗。当前,高校应尽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络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更新和传播真实有效新闻事件,聚焦全球热点问题并进行科学全面剖析,回应学生内心世界矛盾冲突并深刻细致地为学生解疑答惑,主动引领网络社会舆论方向和潮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正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渠道日益多样化,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实效性价值。
综上所述,借鉴现代心理咨询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推广。
【参考文献】
[1]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2]佘双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5)
[3]周利华,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发展趋势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4]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2013年度立项课题“中国梦视阈下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SZ021)
【作者简介】马翠凤(1981— ),女,陕西大荔人,硕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