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与路径
2017-03-26谈宏慧
谈宏慧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与路径
谈宏慧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大数据时代“慕课”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高等学校“未来课堂”离线与在线混合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将成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及其专业发展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教师身份中的设计者、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倾向于科学维度,辅导者、引导者身份的专业发展则更倾向于艺术维度。“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强调科学,转向更加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同步交融发展,专业发展的路径应从强调个人作用,转向更加强调组织的作用。
“慕课”;“未来课堂”;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专业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关教学的重大变革经历了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开创了教育的先河;第二次是16世纪,夸美纽斯将工业革命引入教学,创立了班级和课堂学习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扩张推动了大数据时代到来,也推动了教育的在线化和网络化发展,“慕课”应运而生,传统的班级和课堂教学形式受到冲击。
在国际教育界,一般将2012年定为国际“慕课”元年。[1]“慕课”兴起之初即掀起风潮,一些学者认为,“慕课”将把高等教育从工业化时代带到数字时代,传统教育将被颠覆;Udacity平台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伦认为,传统大学学位已经是过时的东西,应该创建“21世纪的大学”。但是自2013年起,有学者开始审视、检讨“慕课”,强调它可能导致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出了对“慕课”的谨慎态度。[2]目前,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离线与在线结合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将成为趋势。[3]
“慕课”的发展与演变还在持续进行中,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慕课”的探究也没有停止。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对象,分析“慕课”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 “大数据”与“慕课”
“大数据”指巨大而多样化的数据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可以用“BB”(brontobyte,千亿亿亿字节)作为单位的数据信息新时代,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些“cyber”行为都会留下“digital footprint”,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4]大数据的典型特征是 “量大”和 “高价值”。[5]而在网络时代之前,人类这些物理意义上的行为是很难被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大数据形成的基础就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舍恩伯格( Viktor Mayer-Schnberger) 与库克耶( Kenneth Cukier) 合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BigData:ARevolutionthatWillTransformHowWeLive,WorkandThink)被认为是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它把大数据推向了公众视野。
“慕课”(MOOC)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于2008 年首先提出,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学习课程。作为时代产物,“慕课”从兴起、发展到如火如荼,背后真正的推手就是大数据。[6]“大规模”(massive)指课程学习者人数众多,“开放”(open)指课程面向全球所有学习者开放,“在线学习课程”(online courses)指课程资源和学习者的学习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在“慕课”元年,世界顶尖大学名师课程开始免费向全球学习者开放,2013 年是“中国慕课元年”,中国高校加入了国际MOOC 阵营,开始建设自己的MOOC。[7]
随着“慕课”的发展,“私慕课”(SPOC)、“微课”(Micro-lecture)、“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得到快速发展。“私慕课”和“微课”是“慕课”的两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慕课”一样,都属于教学资源范畴。[8]其本质特征都是在线学习,区别在于,“私慕课”有学习者基础能力和水平要求的限制,“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翻转课堂”不是教学资源,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慕课”、“私慕课”或“微课”资源的在线学习,在学习者身份的基础上叠加“教师”身份,将传统课堂呈现的“先教后学”模式,翻转为“先学后教”模式。[9]
二、“慕课”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慕课”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慕课”、“私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创新(“翻转课堂”等)等特征,在“慕课”背景下,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定位也被重新定义,赋予新的内涵。随着时间的延续,“慕课”的其他特殊表现形式还会不断被开发,创新的教学方式也还会不断涌现,从而更加丰富其资源,强化其特质。“慕课”已经带来的改变与影响以及可预期的发展与演变,促使学校教育的改革与重构正在发生,新的教育秩序与教育生态正在形成。[10]
(一)混合学习成为趋势
混合学习,简单地解释,就是一部分教学通过线上完成,一部分教学通过线下课堂完成。选取一门“慕课”的部分资源与教学过程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便构建了一门属于自己的混合式教学课程。
“慕课”不会让大学消失,学校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慕课”推行以来也显示出其短板和先天缺陷,其课程学习低通过率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面”缺失可能带来的人文关怀问题等,决定了它不可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提供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结合,更多运用混合学习法。实现多种学习体验,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之一。
对于英语语言类学习课程,混合学习的优势更趋明显,因为不同于其他课程,英语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练习,需要时间与耐心,也需要现场感,压缩饼干式的教学对于语言学习损害尤其明显,这些特征决定了“慕课”在普及、传播语言知识方面有巨大优势。因此,大学英语混合学习可能,也应该来得更早、更快、更猛一些。适应“慕课”带来的挑战,处理好大学英语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的关系,对教师的视野、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二)合作学习突破传统
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2人或2人以上的互助性学习。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就是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第二课堂就是课堂外的学习,诸如英语角、英语影视作品欣赏、英语社团等。合作学习局限在校内,局限在组织几次活动,局限在英语专业学生,表现为范围小、面窄、参与者少、语言环境不够,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结果导致花了大量时间,还是听不懂、说不好,学习效果欠佳,这也是大学英语成为最令大学生失望的课程之一的原因。[11]
“慕课”背景为英语语言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学习突破个人局限,所有教育系统相互连接,多学科、多种族的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超越个人活动的学习体验与交流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同伴、老师间的讨论、辩论等方式来合作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开展合作学习,语言学习的环境更好,对老师的依赖将减少,课堂授课时间也可以减少,传统学习的局限将被突破,语言学习的效率会得到提高。
(三)“未来课堂”悄然到来
今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绝大多数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和参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传统课堂强调教师讲授与指导,以教师“教”为中心。“慕课”改变了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翻转课堂”则改变了学习者学习的模式。混合学习强调线上与线下,“翻转课堂”则强调课前与课后。“未来课堂”现在较为流行的新兴教学模式就是“翻转课堂”,已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推广阶段。[12]在“未来课堂”里,学习内容被录制为视频或别的形式,呈现方式将多种多样,虚拟课堂 (Virtual Reality)、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虚拟实验(virtual experiment)等进入课堂,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学习与练习,课堂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参与方式包括小组讨论、分组练习、作业报告、作业互评、实践等形式。“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学生“学”为中心,融入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ESP地位得到强化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不同,ESP更注重学生的需求,在注重学生基础语言教学的同时,更加强调为学生从事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培养人文素养和批评性思维能力。ESP也不同于专业英语,是一种向专业英语过渡的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区分,ESP强调大学英语教师的某一种或几种非英语语言专业的学术素养或者通用学术英语素养,专业英语则强调非英语专业教师在本专业上的英语语言能力。
全球现行的“慕课”平台的三驾马车是Coursera,EdX和Udacity,其课程大部分是全英文课程,果壳MOOC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Coursera提供的课程中,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占课程总数的88%[13],“慕课”学习者必须听懂全英文授课,在平台上与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完成测试。
束定芳将“需求分析缺位”放到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九大问题中的第二位。[14]蔡基刚认为,大学生上基础英语课之所以出现普遍的懈怠的重要因素,就是为学习语言而学语言,走的是完全语言驱动的路子,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或毕业后的职业需求。[15]因此,为学生在线学习各类专业课程提供语言保障服务,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之一,专门用途英语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学英语ESP教学将得到新的发展。
(五)教师身份多元呈现
“慕课”、“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期望。“慕课”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先学后教” 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相对单一的教师“教”的身份和学生“学”的身份多元呈现。
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的减少和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课堂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决定了“慕课”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教”的依赖的减少。学生通过混合学习、合作学习等共同作用,使大学英语教学的混合环境成为现实,教师以课堂教学的“教”为特征的单一身份已不能适应“慕课”环境下的教学新要求,教师“教”的内涵发生变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还要扮演一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设计者、辅导者、引导者等新的身份特征被重新定义在“教”的特征中。
此外,学习者身份也将成为教师的新要求,ESP学习及以信息与网络等为特征的教育新技术知识的学习更加迫切。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呈现多元素养,其身份认同就会受到怀疑。“慕课”从火爆走向冷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身份认同没有跟上,当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慕课”的发展会反推教师身份认同变化进程的加快。
三、“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西方国家自1970年就开始拓展教师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教师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工作环境的整体专业性地位,还能增进教师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16]
(一)专业发展维度
教师专业工作中“专业”的含义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界定。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教学的“专业”,是指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三个维度的内涵[17],这是基于教师职业的职责属性。从教师扮演角色来看,它具有科学、艺术两个维度的内涵。“慕课”背景下教师身份中的设计者、学习者多倾向于科学维度,辅导者、引导者多倾向于艺术维度,同时二者也有交叉。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贯穿于科学与艺术维度的方方面面。
1.科学维度
首先,“慕课”推动“未来课堂”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成为“慕课”的设计者,成为“未来课堂”的设计者,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者。学校和学生分层分类,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色;即便同一所学校,大学英语也还有分级教学,不可能所有的大学英语课程都由某一所学校某一个教师的“慕课”来解决问题。因材施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大学英语“慕课”资源。
设计大学英语或ESP “慕课”需要从四个层面进行考虑。一是整体设计,大学英语或ESP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慕课”课程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整合学习资源,进行在线运行的设计与实施,将内容完整、科学地呈现,不能因为视频碎片化就忽略了课程的整体性、科学性。还要考虑教学运行中的各个要素,如开课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通过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视频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即时互动等)、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课堂练习、课堂测试、课程考试等)来实现大学英语或ESP教学。二是教学周设计,一般一周需要完成4学时或2学时的课程内容,包括核心知识点、教学评价、讨论主题或活动主题等。每一周的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可以测试、评价。三是知识点碎片化设计,完成教学周设计后,针对课程内容做知识点的视频教学设计,在设计知识点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将一个点讲成一节课。四是教学运行的整体设计,在完成了上线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学周设计和知识点碎片化设计后,还要进行课程的教学运行设计,指导学生按照设计的教学要求自主学习。
其次,教学是一门科学,“慕课”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成为学习者,通过学习来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英语语言功底。无论是从“慕课”的设计还是从教学的辅导等角度看,“未来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储备量,应对学生的学习质疑。教师还必须对课程有完整的把控、精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否则在一个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未来课堂”,将很难保证课程学习的系统、完整、科学。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ESP教学能力。将语言教学建立在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慕课”资源,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加强自身ESP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将线上教学简单植入到教学中只会稀释教学效果,“慕课”也是如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能够设计、提供在线教育课程,追踪本领域学科前沿,建立大的课程观,重新设计课程和教法,在技术创新及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能手。第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职业的敬重需要教师具备更强大的人格魅力,大学英语教师应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及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不断提高,在线教育的冲击,教师“教”的一面相对弱化,但是“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成人成才”首先要“成人”,现阶段“教书育人”只教不育或多教少育的现状在“慕课”背景下将会彻底改变,只有教师的全人格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可能。
2.艺术维度
一方面,“慕课”、“翻转课堂”、“未来课堂”强化了教师“辅导者”的身份,“慕课”背景下的“未来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艺术的维度。
辅导者的艺术性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第一,传统课堂80%以上的课堂讲授可能改变为20%的课堂讲授,学生80%的时间可能以任务、作业、讨论、演讲、体验、竞技、实践、互评、模拟等多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主学习。第二,教师在大学英语或ESP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课程实践,更多地考虑将知识部分融入课堂实践与学习参与中,弱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传授部分的课堂讲解,强化课堂与课外辅导,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不预习将无法融入“未来课堂”)。第三,教师应该强化课后讨论与知识拓展。传统课堂教学应试成分多,学生往往只关注成绩,学习主动性、紧迫性不够,压力传导不够,容易“拖”和“等”,所以出现花大把时间学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在“未来课堂”,这种情况将消失,学习者将更多关注“慕课”、“翻转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和拓展学习的问题,学生“拖”不得、“等”不起,因为有走上讲台的压力,因为作业和评价已经在课堂中完成,新的成绩反馈将在下一课堂进行,学生无法改变之前的成绩,要通过课程就必须改变下一次的成绩,这就需要更多的提前准备与预习。第四,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艺术强调策略、方法与技巧。“慕课”时代,师生界限模糊带来角色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教师应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本人才是教学方法的最佳生成者,策略、方法与技巧因人而异,教学艺术的关注点也要从关注策略、方法与技巧转变到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适应了长期以来自成体系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艺术,在面对以“辅导”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时,“辅导”艺术可能储备不够,所以,从艺术维度,尽快提升“辅导”的艺术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教师应该成为“慕课”引导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翻转课堂”、“未来课堂”走进大学校园,从学生的角度看,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逐渐由课堂中的“客体”成为“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多方位地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学生“备课”常态化,未来学生的备课任务甚至要比教师的备课来得更充分、更完善,这也是学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教师角色由课堂主导者转向引导者。“引导”是一门艺术,一是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源自于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不好。“慕课”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是一幅经过选择的符合学习者学习愿景的三维画面:风景、声景和心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语言学习立体式自然场景。学生用眼观察与欣赏,用口表达与沟通,用耳聆听与共鸣,用心体验与感悟,语言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走出了课堂,走进了自然,走进了社会,走进了生活,学习更有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慕课”的优势,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要履行“教”的职责的时候,独立思考将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三是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四是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性和规律,特别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适时调整学习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按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课程学习。
3.科学与艺术同步交融发展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重视科学,重视知识的传授。“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设计者、学习者、辅导者、引导者等新的多重身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看,应从重视科学转向更加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同步与交融发展。同步就是从更加重视科学的维度转到科学与艺术并重的维度,实现教师个人的全面均衡发展,不留短板,以适应“慕课”带来的新变化。科学与艺术本身就有其共性,都追求真和美,都需要智慧和情感,都有创新、和谐等共同的美学准则,交融就是科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科学化。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未来课堂”需要的是既有科学素养,又有艺术魅力的大学英语教师。
(二)专业发展路径
发展和推行“慕课”,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没有他们的引领,“慕课”发展的步伐就会滞缓。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直面新问题,尤其是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整体把握。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重新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资源开发配送模式、评价管理模式[18],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个人发展路径
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体现在敬重职业、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持续学习、合作共享等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要有一份对职业的尊重与敬畏之心。教师的身份内涵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专业化的身份还要求教师有能顺利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这个专业共同体的道德标志,包含专业责任、专业精神、专业良心三个基本要素,并贯穿于教师专业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因而,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19]“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项道德的事业。”[20](P146)教师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育人”。[21]
“未来课堂”决定了自觉性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完成“慕课”课程的重要因素,自2012年以来,混合、合作、翻转等“慕课”所延伸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或影响传统课堂。大学英语教师不必担心会丢掉饭碗,但要为“未来课堂”做准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己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与艺术能力,自觉接受“慕课”,接受教育教学的变革,走进“未来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学方式制约了教学理念的实现。“慕课”环境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既是师者,又是设计者、学习者、辅导者、引导者,更应该尽其责,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协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教育资源越丰富,越需要教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主体立场来引导和规约自我实践,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改进。在专业知识方面,提高本体性知识,此外,还要努力掌握跨学科知识,譬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作为教师的在职学习,要尊重问题导向,“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一般称之为PBL学习方式。过程为自律性学习——基于各自的经验促进全员的学习——经验的重建,旨在问题解决与价值创造。[22](P46)问题学习在问题解决、运用知识和假设生成方面,具有传统的知识教学无法匹敌的优势。它将学习变为“我的学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使学习者的学习观从知识是教师传递的认知主义的接受式学习观,转型为知识是每一个人自身同伙伴协作建构的建构主义的能动的学习观。[23]
除了持续的学习与反思之外,大学英语教师更要与他人合作,在共同体中,与他人分享学习体验。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世界各国出现了许多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其中比较成功的有Tapped In、ILF、Teacher Net、K12教师频道、教育在线等。[24]Little基于美国的现实,曾指出教师的合作或同事关系主要出现在四种场合:关于教学的日常交谈,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研究,课堂观察,同事间就新的想法、做法等开展分享活动。[25](P165~193)“慕课”背景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得到本地学校不能提供的高质量的在线专业发展机会,与专家及同伴开展合作,进行持续的交流和磋商,发展共同体,开展合作,共享资源、经验和成果。
2.组织发展路径
组织发展路径即从组织的角度,实施支持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举措,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心可以采取职前或在职的方式,通过教师论坛、课题研究、学术沙龙、观摩研讨、网络交流、教学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举行。
把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霍德在1997年首次提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这一概念,在学习共同体里教师们“一起工作,共享关于他们自身、学生和教学的规范、价值、观点与信念,并被组织到强调相互依存性的合作文化与结构中”[26]。教师专业合作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学校固有文化的抵制。Hargreaves认为,学校存在四种类型的教师文化:个人主义的文化、分化的文化、合作的文化、硬造的文化。个人主义的文化和分化的文化是学校中最为常见的;硬造的文化是教师基于行政的压力而进行的不自愿的合作;而合作的文化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缺乏的。[27](P216~240)教师合作是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技术过程,学校要倡导合作的教师文化,为其提供生成与发展的平台。合作平台的构筑主要是基于校内的各类资源,“资源可以包括时间、专长、空间、设备及其他有价值的东西”[28]。因此,学校应充分挖掘、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与信息等资源,探索新型的专业合作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指导与服务。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如下支持:教学资源服务,如大学英语“慕课”、“微课”、“私慕课”开发,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组织与观摩,名师教学视频和教学软件提供,等等;建立教师共同体,经常组织开展诸如教学互助和教学观摩等类似的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出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明确学习的导向,通过制度的支持,帮助教师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和养分;开展培训,在有可能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生群体中开展职前培训,如ESP课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入职后所在学校承认其先前的学习经历,一些针对新教师的培训课程可以免修。也针对在职教师提供教学技能培训,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
3.更加重视组织的作用
“慕课”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也可能使部分一线教师偷懒或丧失信心,自觉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29]。随着时代变迁和高等教育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重点也在发生变化。美国是最早开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教学技能;其后,随着教师发展工作的组织化与制度化,教师发展由教师个体目标向学校组织目标演进;近二十年来,教师发展目标又进一步跃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30]
教师专业发展更加依靠组织作用是发展趋势,“慕课”背景下这一趋势更加强化。教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在强调教师个人努力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并切实发挥组织的作用,成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切实发挥其作用。
[1]Laura P.The Ear of the MOOC[N].The New York Times,2012-11-04(26).
[2]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3]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认识[N].光明日报,2016-01-05(14).
[4]唐文方.大数据与小数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5]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4).
[6]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机遇[J].外语电化教学,2015(1).
[7]连小英.“慕课”影响下的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8]陈维维.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11).
[9]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
[10]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2).
[11]王守宏,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12]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与限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13]钱敏娟.慕课课程模式下ESP发展新机遇[J].海外英语,2015(4).
[14]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15]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6]Evans,L.What Is Teacher Development? [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1).
[17]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
[18]桑新民.教育信息化的新潮流与攻坚战——大规模网络课程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
[19]陶西平.21世纪课程议程:背景、内涵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6(2).
[20]Tom,A.R.Teaching as a Moral Craft[M].New York:Longman,1984.
[2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22]P.Griffin,B.McGaw & E.Care.21世纪型能力:学习与评价的新模式[M].益川弘如,等,译.京都:北大路书房,2014.
[23]钟启泉.问题学习:新世纪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24]冯华.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7(11).
[25]Little,J.W.Teachers as Colleagues[A].Lieberman,A.Schools as Collaborative Cultures:Creating the Future Now[C].New York:The Falmer Press,1990.
[26]Jose Manuel Lavie.Academic Discourse on School based Teacher Collaboration:Revisiting the Argument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6(5).
[27]Hargreaves,A.Cultures of Teaching:A Focus for Change[A].Hargreaves,A &M.G.Fullan.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C].Cassell: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28]Cook,L.& Friend,M.Educational Leadership for Teacher Collaboration[EB/OL].http://www.eric.ed.gov,1993-03/2007-03-28.
[29]Reich,R.Much Ado About MOOCs [EB/OL].http://bostonreview.net/us/much-ado-about-moocs.
[30]林杰,魏红.大学教师发展的国际趋势[J].高校教育管理,2016(1).
DimensionsandPathsofCollegeEnglish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undertheBackgroundof“MOOC”
TanHonghui
(ForeignLanguageCollege,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background of MOOC in the era of big data.The combination of offline and online 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 will become the basic teaching form,in which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may play different roles and thus they should develop more skills in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 the designer and learner tend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scientific way while teachers as the facilitator and instructor mentor and the guide are more inclined to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artistic way.In the context of MOOC,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shift from emphasizing science to more emphasis on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art.The path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shift from emphasizing individual action to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
MOOC;the future classroom;College English;teachers’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7-06-09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033)
谈宏慧(1968-),女,湖北荆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
H319
A
1673-1395 (2017)06-0088-07
责任编辑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