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委的遴选及其在期刊审稿过程中的作用
2017-03-26李明敏刘德生
■蔡 斐 李明敏 徐 晓 俞 敏 刘德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媒集团 《航空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100083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树立期刊品牌、扩大期刊影响以及刊社的市场化运营中发挥独特的作用[1]。在传统的办刊思维中,学术期刊的编委多由已功成名就的资深专家、权威学者来担任。这些专家、学者通常在本学科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如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对本领域的学科发展有宏观认识,同时在学术资源的分配方面有话语权。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或担任领导岗位,或担任科研团队负责人,或兼任多个期刊的编委工作,导致其事务性工作较多,分身乏术。他们即使担任了某个期刊的编委,也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学术期刊服务。据笔者调查,与国外学术期刊编委会运作模式不同,国内半数以上的期刊编委为挂名编委,主编为挂名主编,他们并未真正参与办刊,不能为期刊学术质量保驾护航。
青年学者具有创新思维,接受新生事物快;具有活力,精力充沛;具有工作热情,沟通顺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学术期刊要想提升编委会的活力并使其真正具有执行力,为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发挥作用,建立青年编委会是一种有效途径。
早在2000年初,我国一些医学期刊,如《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就建立了青年编委会。近10年来,不断有期刊成立青年编委会或编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例如,《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国科学》《环境与职业医学》《电子元件与材料》《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森林工程》,但并未深入探讨如何遴选及发挥青年编委作用。
已有编辑同仁对遴选编委的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林松清等[2]探讨了《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编委遴选方法与措施,易基圣[3]基于文献计量学提出《中国舰船研究》编委遴选方法。如何强化学术期刊编委职能、发挥编委作用的研究也有不少文献进行了报道[4-9]。但上述研究均为传统编委的遴选与使用,青年编委的遴选及如何发挥青年编委作用的研究却较少文献报道,孟艳等[10]在2015年探讨了《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组建青年编委组的做法。
综上所述,多数期刊尚未建立青年编委会,也未意识到青年编委可发挥的独特作用。鉴于此,笔者以《航空学报》为例,探讨青年编委的遴选方法,并分析在学术期刊的办刊过程中,青年编委在稿件质量控制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1 青年编委的遴选
1.1 遴选条件
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置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项支持45周岁以下的学者。近年来,国家与各省部委不断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基金政策,包括“青年千人计划”(40周岁以下)、“优秀青年基金”(38周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2周岁以下)。近年来陆续推出的支持人才对象年龄不断减小,由45周岁降到32周岁。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周岁至45周岁,峰值是37周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学者的思维创新、精力充沛、沟通顺畅、可自由支配时间多等优势,同时也为了加快期刊的国际化进程[11]、缩短审稿周期、提升编委会活力,并为未来编委会培养后备力量,《航空学报》编委会于2016年成立首届青年编委会。
青年编委遴选条件为:(1)年龄在40周岁以下;(2)具有国际视野,有海外留学经历;(3)“青年千人计划”“优秀青年基金”“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才之一;(4)原则上是具有正高职称,如为副高职称则需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本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以上;(5)关心期刊发展,审稿认真,人品端正;(6)学术兼职不多,有时间和精力为期刊工作。
1.2 遴选途径
《航空学报》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航空学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是航空航天学科顶级期刊。《航空学报》各项引证指标在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数据库的航空航天学科均排名第1,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TOP50项目资助;被EI、Scopus、化学文摘(CA)、文摘杂志(AJ)等多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办刊50余年以来,《航空学报》刊登了许多知名院士、机型总设计师、学科代头人的代表作,为推进航空航天学科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2]。
由于《航空学报》在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力较高,现有编委学术实力很强,均为航空航天领域知名专家与总设计师,包括16位院士,25位长江学者,27位杰青及多位机型总设计师,如大飞机C919、大型运输机Y20的总设计师。
鉴于期刊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具备高影响力,所组建的首届青年编委会也应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除了均衡的学科分布外,还要考虑广泛的来源单位分布。经编委会讨论决定,青年编委的遴选途径为:(1)由编委推荐本专业领域的青年人才;(2)由各航空航天院校及相关研究院所推荐;(3)由中国航空学会推荐;(4)从航空航天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中遴选;(5)从《航空学报》的优秀审稿专家中遴选;(6)从《航空学报》的高被引论文作者中遴选。
1.3 遴选结果
经过层层推荐、筛选、编委会讨论、主编审查、中国航空学会审批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了35位青年编委。分析结果如下:(1)平均年龄仅为36周岁,学术思维活跃;(2)大多数为正高职称,25.7%的副高职称编委均为高被引论文的作者;(3)均有海外留学背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科研活动能力强;(4)有10位是近2年刚从国外引进的青年杰出人才,国内兼职较少。
编委会决定,为了保持编委会的活力与执行力,青年编委会采用3年一届、人员名单动态调整的方式,并设置激励与退出机制,即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为期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编委在任职期满后,经编委会与主编审批,可考虑增补为编委;反之,则在换届后不再续聘。
2 青年编委在审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1 参与稿件初审
《航空学报》的来稿量较大,年均1500篇左右,而且按照编委会审稿制度要求,所有稿件在2位专家外审通过后,均需专业编委把关,因此,编委的工作压力较大,再加上现任编委科研任务重,往往无法保证在规定审稿时间内完成审稿任务,难以满足当前缩短论文审稿周期的需求。
为了保证刊出论文的学术质量,充分发挥编委的学科引领作用,国外一流期刊通常是由主编或编委亲自送审稿件。国内也有部分期刊采用编委送审或编委初筛稿件的方式[13-14],但采用该方式的编辑部普遍反映因编委事务繁忙,送审、催审稿件不及时,导致稿件的审稿周期比编辑送审长。
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到期刊来稿量大,退稿率高(约75%),为了缩短审稿周期、提升审稿质量与审稿效率、避免浪费外审专家资源,编委会在《航空学报》的审稿流程中增加青年编委初审的环节,改进后的审稿流程如图1所示。在学术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后,由青年编委将稿件进行初筛,质量不佳的稿件直接退稿并给出具体退稿意见,质量尚可的稿件则由其推荐2~3位小同行专家评阅。
图1 改进后的审稿流程
2.2 初审工作模式
由图1可见,稿件在投稿后,首先需经学术编辑进行抄袭检测、专业评价和写作质量检查,检查通过后,方可由学术编辑将稿件发给相应专业的青年编委。
为了节省青年编委初审时间,提高初审效率,编辑部专门设计了稿件初审工作单,要求青年编委初审后填写返回。初审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论文整体研究水平与期刊目前定位与排名是否匹配;论文研究内容是否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论文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具有创新性;论文的结果和结论是否遵循科学原理,能否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15]。
经统计发现,青年编委给编辑部反馈的初审意见包括以下3个结果:
(1) 初审退稿或改投他刊。稿件质量与期刊要求相去甚远,可以直接退稿或建议改投他刊。青年编委除了在初审工作单上从上述4个角度进行打分以外,还需写明具体退稿理由,学术编辑在拿到青年编委的初审意见后,需将评分转化为文字,并将编委意见有选择性地转述,在转述过程中需做到既告知作者稿件不足之处,又不打击其投稿积极性。
(2) 送外审并推荐2~3位小同行专家。稿件初审质量尚可,但还需请小同行专家仔细评阅,再决定是否录用。青年编委对专业把控准确,且对本领域专家比较熟悉,故推荐的专家通常为专业对口、学术思维活跃的小同行专家。按照编辑部要求,推荐的专家必须规避与投稿者可能有利益关系的外审专家,此举措保证了专家外审的公正性、有效性与及时性。
(3) 直接录用并快速发表。对于追踪世界前沿研究,具有极高学术水准,并极具创新性的稿件,青年编委可以直接推荐录用并要求编辑部快速发表。当然,该稿件是否录用还需经过编委会与主编的审查。
2.3 初审优势及存在问题
表1为2017年1月—4月青年编委初审结果统计表。由表1可见,采用青年编委初审,优势明显:
第一,提高期刊声誉。青年编委对本领域最新科研进展非常了解,重视期刊的初审工作,加上审稿时间相对充裕,因此平均初审时间只有3天。与学术编辑初审结果相比,初审退稿率由10%提高到33%,青年编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稿件初筛,对质量较差稿件及时退稿,既节省了论文质量不佳的作者无谓的等待时间,也保证了送外审稿件的质量。
第二,审稿意见准确到位, 规避利益冲突专家。由于专业分类把握准确,青年编委推荐的往往是专业非常对口的小同行专家,同时青年编委对本领域专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比较了解,可以规避与作者有利益冲突或有共同利益的专家,保证专家审稿意见的准确性与权威性,避免在稿件审理过程中,非专业的专家给出不合理的审稿意见,引起作者不满,甚至提出申辩,影响期刊的学术声誉。
第三,缩短审稿周期。由表1可见,稿件的平均审稿周期由初审前的30天缩短至初审后的18天,大幅减少了作者的等待时间。
第四,拓展青年审稿专家数据库。青年编委推荐的专家通常是年轻活跃,且在专业有一定建树的青年学者,这类学者或从海外归来,或在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工作,因行业保密原因,导致编辑无法在网上查阅其相关信息,因此往往未被列入期刊的审稿专家数据库中。通过青年编委推荐,学术编辑可以随时拓展审稿专家数据库,增补优秀青年专家入库,为专家库增加后备人才。
第五,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如表1所示,由学术编辑自行查找审稿专家的同意审稿率为50%,由青年编委推荐专家后,专家同意审稿率较高,达到70%,大幅提高了学术编辑送外审工作效率。
表1 2017年1月—4月青年编委初审结果统计
注:初审前有10%的退稿率是由专业编辑进行稿件内容抄袭检测与写作质量检查后产生的。
当然,采用青年编委初审稿件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青年编委推荐专家的研究领域相对集中,覆盖面不够广,尚需拓展;(2)初审工作对青年编委的人品要求较高,其初审的公平公正性还需在后续日常工作中进行考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航空学报》的解决方案为:
(1) 学术编辑应择机转告青年编委,注意拓展推荐的审稿专家。
(2) 学术编辑在初审工作流程中不仅要统计青年编委的初审时间与初审质量,还应根据作者对审稿意见的反馈及时总结,判定青年编委初审的公平公正性。编辑部也应定期汇总所有青年编委的初审工作情况,并上报主编,根据青年编委的表现及时动态调整青年编委名单。对于审稿速度较慢、审稿质量不佳的青年编委,要适时提醒,如经提醒后工作表现还未达到编辑部要求,则应将其及时剔除。反之,始终支持编辑部工作,返回审稿意见详尽、公正、快速,并能为期刊撰写或约组高水平论文的青年编委则可考虑作为下一届编委成员候选人之一。
3 结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也应摒弃传统的遴选编委思维,重用杰出青年学者,组建青年编委会,不拘一格降人才。《航空学报》由青年编委对稿件进行初审,初审时间仅为3天,初审退稿比例达33%,大幅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审稿效率、减少外审专家资源浪费、提高期刊的学术声誉。实例证明,青年编委的加入,增加了期刊编委会的活力与执行力,并为编委会储备了后备力量,值得借鉴与推广。
因篇幅有限,本文仅探讨了青年编委遴选方法及其在审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编辑部还应发挥青年编委具有思维创新、学术交流活跃的优势,在撰稿、约稿与宣传推广等方面,充分调动青年编委的积极性,为学术期刊发展增添活力与动力,助力期刊向国际一流期刊迈进。
[1] 王爽娟. 编委会在现代科技期刊运营中作用的构想[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186-1188.
[2] 林松清,佘诗刚. 英文科技期刊编委遴选方法与措施——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57-263.
[3] 易基圣.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编委遴选方法[J]. 编辑学报,2017,29(1):55-58.
[4] 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 编委贡献源于编辑部做好编委服务工作——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J]. 编辑学报,2011,23(4):339-341.
[5] 林松清,张海峰. 发挥科技期刊编委的作用与相应对策[J]. 编辑学报,2011,23(5):424-425.
[6] 张凤新. 科技期刊核心编委队伍的建立与作用[J]. 中国出版,2012(12):14-16.
[7] 张瑞麟,范敏. 论科技期刊编委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J]. 编辑学报,2013,25(4):361-363.
[8] 刘岗,魏海明,王婉,等. 编委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9-243.
[9] 王亚秋,陈峰,王家暖,等. 强化编委职能 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J]. 编辑学报,2011,23(3):244-245.
[10] 孟艳,贾艾莎,吴小艳,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委员会组建青年编委组的做法和作用[J]. 编辑学报,2015,27(2):159-160.
[11] 蔡斐. 国际航空航天期刊现状分析与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433-437.
[12] 蔡斐,葛建平. 《航空学报》50年[J]. 航空学报,2015,36(8):2497-2506.
[13] 王敏,武文. 《菌物学报》探索“编委办刊”之路[J]. 编辑学报,2011,23(1):63-64.
[14] 姜敏,董悦颖. 建立“编委初筛”环节 强化稿件初审工作[J]. 编辑学报,2014,26(1):49-51.
[15] 李明敏,蔡斐.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论文审稿新助力——编委初审[J]. 编辑学报,2017,29(3):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