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乡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7-03-25刘家均李文贤

茶业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西乡茶园茶叶

刘家均,李文贤



西乡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刘家均,李文贤

(陕西省西乡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乡 723500)

西乡县茶产业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大、品质优异、质量安全有保证等优势,也存在茶叶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产品附加值低,茶园土地利用率低,茶叶加工装备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调结构、促融合、降成本等发展对策。

西乡县;茶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

西乡县是就我国北方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是较早种植茶和生产饮用茶的地方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茶园2.07万hm2,41万人口有茶农25万余人,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2015年9月,西乡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现代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提出思考,以期促进茶业提档升级,提高产业效益。

1 西乡县茶产业概况

茶叶产业是西乡县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西乡茶叶产业已发展成长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和新支柱。西乡县选择茶叶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1 历史悠久

北宋时蔡交曾赋诗《洋州》,诗中“丰宁(今西乡县峡口镇)旧奥墟”点明诗歌描写的地点就是今汉中市西乡县及周边县区;“地兼秦蜀美,川会汉洋纡”描写西乡县独特的宜茶地理特征;“采茶惊雉鹧,护橘趁狨狙”说明西乡县在北宋已产茶记录。

明万历年间黄一正撰写《事物绀珠》罗列全国名茶97种,其中“西乡茶”位列第三十三位,说明西乡茶在明代已具有很高知名度。

1.2 茶产业规模大

西乡县现有茶园2.07万hm2,2015年总产量1.3万t,实现茶叶现价总产值16.5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

1.3 品质优异

西乡绿茶“色绿亮、毫闪光、香鲜嫩、汤清澈、味醇爽、形优美”,尤其是西乡县的午子仙毫曾先后荣获“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国际博览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

1.4 质量安全有保证

西乡县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茶园认证要求,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达到全县总产的47.6%。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茶叶局形成不定期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机制,确保茶叶质量有保证,杜绝了“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发生。在制度保证方面,西乡县委、县政府按照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标准,积极推动规模经营、绿色种植、精细管理、系统服务、标准采摘,加强绿色防控制度建设,最大限度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1.5 人员与技术优势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站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为依托,建立茶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县级茶叶技术推广中心1个;培养评茶师、茶艺师1000余名,广泛开展各类茶叶技术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县、镇两级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西乡茶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茶叶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产品附加值低,茶园土地利用率低,茶叶加工装备落后等诸多问题。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重点从调结构、促融合、降成本上进行分析。以期优化资源的配置,扩大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调结构

通过结构调整,促进茶叶产业由规模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化为重注效益,注重市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增长。

2.1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顺应市场的需求,积极引导茶企、茶农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丰富茶叶产品种类,延长茶产业链,调整生产中高、中、低档茶的比例,扩大二、三产业比例,继续加强对茶叶食品安全的要求。

2.2 调整经营主体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将茶叶现代园区建设作为经营主体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加强基础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茶叶加工装备水平。以经营规模适度为目标,在茶产业经营中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植、加工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把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生产和市场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园区建设将企业、合作社和分散农户进行有机的、紧密的联结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以集约、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2.3 调整营销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

借助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机遇,在打造公共区域品牌上下功夫,以仙毫和炒青为代表的西乡绿茶,将西乡茶叶打造成为西乡县对外展示的金字招牌和重要名片。鼓励企业发展茶叶电子商务,完善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网络,促进茶叶流通。

3 促融合

以茶文化为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茶产业功能的多样性,把茶园基地建设与茶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休闲、观光、旅游等多种服务形式将具有本地特色的茶叶销售出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法效应。

3.1 发展休闲旅游业,促进茶叶与旅游产业融合

利用和保护好西乡县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西乡县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发展茶业旅游经济。根据不同主题开发出旅游项目,展示西乡茶的历史、植法、制法、饮法、品法。满足游客对茶叶的需求,让游客在西乡过足茶瘾。

3.2 改良茶艺表演,促进茶叶与服务产业融合

秦巴茶艺是陕西省五大劳务输出品牌之一,结合西乡茶叶品牌的推广,对秦巴茶艺进行适应于西乡茶叶品质特征的改良,丰富和创新表演形式,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3.3 鼓励涉茶创作,促进茶叶与文化产业融合

鼓励对具有历史价值的茶文化碎片进行收集整理,组织专家、作家、摄影家等创作有深度、有影响、反映西乡茶内涵的影视戏剧作品和图书作品,营造创作氛围,促进茶文化繁荣。

3.4 加强标准化茶馆建设,为产业融合创造场合

茶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休闲空间,也是公共领域、社会意识的生产空间和表达场所。加强标准化的茶馆的建设和管理,让消费者在品茗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文化体验。

4 降成本

4.1 鼓励茶园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鼓励开展茶叶产业社会化服务,为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开展代管代采代加工、联合加工、茶园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

4.2 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支持复合生态茶园建设,鼓励循环农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西乡县实际情况,鼓励发展茶树——杉树、茶树——板栗、茶树——黄豆套种,茶园——鱼、猪——沼——茶循环等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美化园区环境,提高茶园的综合效益。

4.3 强化茶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降低生产成本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建立和完善茶叶技术开发、推广的人才支撑体系。开展高效建园技术、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绿色防控的相关试验研究,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引入和服务支撑系统、茶树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茶园土壤肥力检测系统、茶园土壤肥力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责任编辑:蒋文倩)

S571.1

A

1006-5768(2017)01-012-03

2016-10-09

刘家均(1976- ),男,助理农艺师,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西乡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