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7-03-25刘爽张海燕
◎刘爽 张海燕
舞蹈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刘爽 张海燕
美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舞蹈这一新型舞蹈课程,借助舞蹈美育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模仿、即兴表演、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等素质的新型课程。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中小学在艺术尤其是舞蹈教育方面的能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
素质教育舞蹈 课程 推进 实施
学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素质教育舞蹈实现以舞蹈美育服务于公民,服务社会,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素质教育舞蹈不以舞台表演为目的,不追求艺精技高,而是以人为本的多种素质能力培养,充分借助舞蹈美育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模仿即性、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等素质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舞蹈教育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推进舞蹈教育由少数精英向全体学生的历史性转变,促使舞蹈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优势。素质教育舞蹈借鉴和运用了国内外先进的素质教育舞蹈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为我们的素质教育舞蹈课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的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中小学在艺术尤其是舞蹈教育方面能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2016年5月,在甘肃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九所高校成立了“甘肃省高等院校舞蹈教育联盟”,对于甘肃省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打破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打破传统舞蹈教育排挤男孩子的情况,让男孩子也加入舞蹈课堂,发挥男孩子的特长,启发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年龄及心理的舞蹈。素质教育舞蹈紧紧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一种新的舞蹈教育模式与方法,无论其背景、天赋和身体条件,都有权接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
素质教育舞蹈在教学上从传统的“跟老师学跳舞”转向“学生跳自己的舞”,教师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作品表现从“老师编学生演”转向“学生编学生演”,教师引导学生表现他们自己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与评价意识,提升创作能力。
二、开发身体无限可能
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让学生们认识到动作的产生来自于人的生活与情感;让学生认知身体,学会使用身体、唤醒身体、解放身体,开发身体无限可能性,培养学生的优美体态、审美情趣、积极交往的能力,促进身体各方面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打开身体的潜能,自由地运动,能够让中小学生将内心体验用肢体表现出来;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学习舞蹈的快乐,从而塑造他们优美的体形和健康的身心。
三、开发本土特色及民族特色素材
甘肃作为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回族等的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借鉴和利用甘肃文化元素,挖掘甘肃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素材,使民族艺术创作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创作出具有甘肃本土个性与魅力的特色舞蹈,将这些特色运用到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之地。
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舞蹈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更加充分体现出教学的综合性,教师运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带动学生将舞蹈体验运用到各种认知上。教师要掌握学生情绪、课堂节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规定的情境之中。
素质教育舞蹈打破了传统教育,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舞蹈正在进行着舞蹈美育的最大化,素质教育舞蹈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推进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美育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使命,美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人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自身的生存发展也息息相关。让素质教育舞蹈化作滋养中国下一代茁壮成长的精神财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创造能力,开启通往美好艺术和人文世界的一扇窗,为他们踏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彭红.论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综合性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刘爽,女,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教育;张海燕,男,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