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3-25郭雨鑫
◎郭雨鑫
浅谈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郭雨鑫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最基础教育,对日后发展引导的作用非常大。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是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进行综合素质拓展,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
小学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力量的可持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动力和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模式接受能力比较强,此时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小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新思维含义
创新思维是指主动进行思考,以新颖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他们对外来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
二、小学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束缚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多数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考试的分数,对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意识不强。在个别科目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对题目回答的唯一性,对学生的新奇想法持否定的态度,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使小学生不敢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这使得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难以得到突破。
(二)教师缺乏创新教育理念和意识
目前从整体上来看,小学教师都是依靠教材和原本积累的授课经验进行教育,因为小学是学习关键时期,家长和学校都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教师不愿意担负学生成绩差的风险进行创新教育。另外,小学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意识的欠缺,使他们没有广泛的学习平台进行丰富的经验交流,基本是根据教材要求完成课时的讲授。
(三)小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差
创新思维主要是主动性和创新性。每一个小学生都好奇心强、喜欢幻想,这比较符合创新思维的创新性特点。但是小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更遑论提出新颖办法解决问题。再加上小学生自律能力差,思想还不是特别成熟,教师对其约束性不强,不能快速提升其主动性与自律性。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学会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表象是有一定关联的,主要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由人脑对表象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的过程和结果,是对表象的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所有知识,并推动知识发展,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推动力。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想象空间,给学生提供想象情境,可以在知识解答时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对于办法多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
(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主要是对一个问题或事物进行思考时不拘泥于一条线索或思路,而是从表象的所有信息中尽可能地找到多向扩展思路。在思考中不受固定的思考方式和规划、范围的限制,可以从多向思考中找到与常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明白和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个,要在多个方法中找到最优化的方法,在找方法时多提问几个“假设”,以保证从最新的角度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进行质疑的习惯
古人说学习贵在有疑问。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可以从疑问开始,质疑的过程就是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这样既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也能提高思维能力。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这个时候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注意进行分层,通过恰当的疑问设计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共同参与,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疑问的设计不是真正地把学生难倒,而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探究的能力。质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主要是要求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进行独立多角度思考,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全面、不成熟的,需要培养他们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尽量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尊重他们的不同想法。在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意见,以促进其进行创新思维的胆识和能力。
(四)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之后形成实践来指导人们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生活细节的观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通过参与获得知识和技能,以领悟理论的本质。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吸收相互的思维优势,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网络,以产生思维跳跃。丰富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任何一个创新思维的产生都离不开丰富的基础知识,所以陶行知说“手和脑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五)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非常关键。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自觉独立和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动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模仿,还有创新思维的模仿。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设计自主探索得出结论。给学生留大空间,他们就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课程相对简单,但不等于没有创新空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讨出规律。对于学生探索的错误不能打击,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做教学中的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课程内容,通过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使课堂形成一种良好的讨论氛围,对于学生的错误要以鼓励为主,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
(七)教会学生勇于创新
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创新思维真正培养出来。创新思维是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以检验创新思维的正确与否。教师对于善于创造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培养,给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要为学生提出创新性思维较高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入研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性。
总之,手与脑并用是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创造思维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联想空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表现机会,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型思维,以激发学生心中创新的智慧种子。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是多渠道的,要教会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多质疑,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独立探索的能力。
[1]傅华娟.浅谈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9).
[2]叶庆文.讲求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郭雨鑫,女,长春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