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17-03-25曼茂立邹克武刘春哲
田 辉,曼茂立,房 媛,邹克武,刘春哲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a.机械工程系;b.汽车工程系;c.学生处,河北 承德 067000;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育学院 德国萨克森州)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田 辉1a,2,曼茂立1b,2,房 媛1c,邹克武1a,刘春哲1a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a.机械工程系;b.汽车工程系;c.学生处,河北 承德 067000;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育学院 德国萨克森州)
通过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基本形式、理念的分析,阐述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阐述了研讨式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及保证其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研讨式教学法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表明:研讨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而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
研讨式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未来就业岗位所涉及的基本科学原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在保证授课计划的同时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其灌输式的授课过程很难使得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无法有效地得到提升。为应对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挑战,学者及专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授课方法[1],完善的专业建设方案及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2,3]。研讨式教学法的提出为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过程中已普遍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本文基于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表现、特点、作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1 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起源
研讨式教学方法[4](Seminar)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德廷根大学和哈雷大学,著名的学者及教育家格斯纳为了在宗教高压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出了研讨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的提出旨在通过团队讨论、集体协作等方式使抽象的哲学和深奥的现代科学理论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初,格斯纳在传统讲授式教学过程中给出一系列开放性论题,要求学生基于先修理论知识及各种渠道获取有利于解决此论题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此后形成小组结论并在全体学生及老师中进行展示;最终,再根据老师及其他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小组结题报告。随着著名的教育家洪堡[5]先生将研讨式教学方法作为高等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洪堡大学中推行,研讨式教学方式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其应用学科领域、学生培养层次、影响区域范围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19世纪中叶,研讨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制度在德国大学中得以普遍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哈佛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研讨式教学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被各国高等教育领域所接受。
布鲁姆[6](Bloom)教学目标显示:知识的传授过程最基本目标是再现,即学生可以知道并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是应用,即学生可以套用相应知识解决已有问题;第三,是解决问题,即学生可以综合分析及评价已有知识和方案最优化解决问题。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训练其思维的敏锐性,培养其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促进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打造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
2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
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先驱魏元光[7]先生在考察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经验后提出“工学并举”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其核心理念便是理论结合实践,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8,9]。研讨式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研讨问题的不同将研讨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2.1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以研讨解决单一知识点相关问题为主。在职业教育的基础课教学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某一知识点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以课上或课下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解决,最后各个小组由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并回答学生及老师的相关质询。这种“讨论课”式的教学形式穿插于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基础课阶段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理论课时采用“讨论课”的形式进行。
2.2 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以研讨解决单一学科内部问题为主。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阶段,教师围绕某一课程内部的某些核心内容设置论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限定时间内分析问题、搜集材料、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必要的实践操作),书面完成课题报告并以小组代表为主完成答辩。这种任务式授课形式类似于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主要区别在于课题的开放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过程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至少要参加1~2项中级研讨任务。
2.3 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以研讨解决专业内部综合问题为主。通常在职业教育最终的考核阶段,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内部关注的典型实际问题进行题目设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限定时间内分析问题、搜集材料、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必要的实践操作),根据组内分工的不同成员分别进行报告的编写及答辩。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方式类似于传统的“毕业设计答辩”,而此种方法更注重团队内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后阶段通常要求学生就所属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格拉苏蒂制表学校学生1925年的一件天文钟作品至今仍日夜不停地运转着。
3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研讨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过程。职业教育重在以职业为导向,需要建立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通过研讨的方式将相关理论融入岗位面临的问题当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使师生间易于建立平等、自由的沟通机制;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显著提升。
基于教师提出一系列论题,学生进行组内分工讨论,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一致的解决方案的整个过程。首先是学生将知识内化并得以应用的过程,有效提高知识传播及应用效果;其次,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组织的解决问题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是学生思辨能力、执行力的外化展示过程,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源泉。
综上所述,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为了保证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研讨的题目难度要适中,可能的解决方案要尽可能与前期教学内容直接相关。题目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或是远低于学生的能力范围均不能更多地使学生投入到小组研讨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水平有较准确的把握。2)小组研讨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研讨题目的提出并不是要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过程中教师必要地参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解决问题机制,针对每个小组答辩过程的质询客观上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3)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方面的训练。为避免组内成员参与度不均,出现整个任务由少数能力好的学生完成或是研讨过程分歧严重无法完成任务,应建立完善的研讨规则,特别是针对研讨式教学的评价制度。
4 研讨式教学法在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学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工业动力传动及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而被各个院校设为泛机械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既涉及深奥的流体力学理论,又强调极强的工程实践性。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考虑到毕业生通常直接到对口的生产一线工作,主要从事液压相关设备运行、维护、调试、检修等任务,以及从事部分程度上的设备选型工作,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即从掌握相关元件一般性功能、原理及应用入手,力求培养学生直接利用现有典型元件或回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讲解过程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所涉及的流体力学理论只需掌握其重要结论以及相关理论在液压(气压)系统中的应用,而不对理论的来源、推导、发展进行阐述;应关注元件及回路的功能,以及实现相关功能的典型结构,而不对元件及回路特性曲线进行过多的分析。根据以上课程教学思路及已有教学条件,应用研讨式教学法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可根据授课内容的差异分为五个阶段:1)流体力学基础部分;2)液压系统动力元件、执行元件及辅助元件部分;3)液压系统控制元件部分;4)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系统部分;5)气体传动部分。授课过程中教师基于各部分的内容特点重点讲述基本原理、功能及结构特点;并通过等量的课程进行课堂研讨,通过对应用性较强的实际问题研讨来巩固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学习液压油粘性特性的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流体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以及不同流体的流动性如何表现上。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流动性来区分液压油,以及根据液压系统工作环境进行液压油选择等问题;如学习液压系统典型压力控制元件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理解阀芯的启闭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布置学生分析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等对液压系统回路压力的影响;又如学习气压传动部分时,教师的讲述重点应集中于液体及气体可压缩性差异上,介绍分子间距的差异对液压及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进而布置学生基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气体的流动特殊性分析气压传动系统功能及应用。
课堂研讨(研讨式教学的初级形式)主要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对研讨结果进行反馈,此种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始终。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的五部分核心内容可分别设置较深入的课上、课下综合研讨(研讨式教学的中级形式),以小组研修报告附加答辩的形式反馈研讨结果。由于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有限不能有效的对相关综合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所以针对单一课程的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研讨式教学的初级、中级形式亦可实现良好的授课效果。
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是保证研讨过程中学生充分投入的基础。针对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日常授课出勤占总成绩1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15%,课堂研讨占总成绩10%,综合研讨占总成绩15%,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其中出勤、作业、实验及期末成绩的获得与传统授课过程一致。课堂研讨评分过程充分鼓励参与,基于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的次数而不涉及发言的质量,学期末以发言最多的学生次数为基准,各个学生的发言次数除以此最大发言次数即为该生课堂研讨乘积。这种记分方式可有效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由于每次讨论各组中只能有一人获得记分,而与发言次数最多的学生发言次数差异越大得分越少的规则必然促使每个学生都争取发言机会。整个学期均无发言的学生此项记分为零。综合研讨评分过程注重小组成员的贡献,教师根据小组研讨的完成情况给出基础分数,小组各成员根据完成任务的贡献给出作者排序,基础分数与相应排序对应的系数乘积即为该生综合研讨成绩。这样两种研讨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对团队合作能力强、知识应用水平高的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有利于保证研讨式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
5 结论
本文基于对德国发展研讨式教学法背景,形式及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意义。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作用及影响因素,探索了研讨式教学法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讨式教学法符合我国“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讨过程中以学生的小组讨论为核心,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研讨式教学方法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
[1] 王蕾,田野,王英杰,等. 分层教学在金工实训课程中的新探索[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67-68,76.
[2] 时丽颖,王世震,柳玉民,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45-47,57.
[3] 安少云,孔小利.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建设[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52-55,62.
[4] Kelley M S, Georgette S, Marilyn C,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eminar method to improve clinical teaching[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986, vol.1 no.5, pp:315-322.
[5] Otto Kruse.The Origins of 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 Traditions of Seminar Writing and the Humboldtian Ideal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J]. Written Communication. 2006, vol. 23 no. 3, pp: 331-352.
[6] Bloom, Benjamin Samuel. 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M].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5.
[7] 王纪安. 魏元光工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8] Cohen L, Manion L, Morrison K. A guide to teaching practice[M].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9] Paulsen F. Germany education past and present[M]. New York: General books LLC, 2010.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IAN Hui1a,2, MAN Mao-li1b,2, FANG Yuan1c, ZOU Ke-wu1a, LIU Chun-zhe1a
(1.a.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 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resden, Saxony State, Grman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basic forms and objective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re analyzed to show that seminar, as an independent teaching method, has good teaching effect. The paper focuse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as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during the seminar teach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HydraulicandPneumaticTechnology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a. During the seminar teaching process, the students’ team work and teacher’s guidance are two key factors for this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seminar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emin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发挥行业优势、突出石油特色、服务区域经济、探索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2015GJJG310
2016-11-13
田辉(1982-),男,河北承德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法及流体机械内部流动规律研究,E-mail:tianhuicfd@gmail.com。
G642.4
B
1008-9446(2017)03-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