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阳木版画“奎头”造型的意象思维

2017-03-25赵国珍

内蒙古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阳年画意象

赵国珍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太原030024)

平阳木版画“奎头”造型的意象思维

赵国珍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太原030024)

平阳木版画是伴随年节民俗而产生的一个大众化画种,其内容传承着我国古有的道德文化和古法宗制。木版画作为传递大众思想情感的一种视觉艺术符号,它的意象表现主要是以物寄情,但意象思维为木版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动力,使平阳木版画表现出“豪放、质朴、刚健、庄重、祥瑞”的艺术特点。

平阳木版画 奎头 意象

木版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文化,他用写实、夸张、象征相互结合的艺术手法,鲜明地再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

木版画起初称为“门板画”,起源于东汉时期,到唐代由于雕版业的兴起,直至宋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因此,宋代每逢年节时,受到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以木板雕刻印刷的祈求平安幸福的造像习俗就逐步盛行,所以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也是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市井民俗艺术文化的繁荣与适应当时社会文化时尚相结合诞生的一种历史产物。木版年画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史,这千年间的中国民间生活和民俗百态几乎都在年画里有所反映。

平阳木版画在中国木版画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版画史》写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即足以说明作为中国木版画之始祖的平阳木版年画的历史地位。平阳木版画的内容主要是以神画、戏出画、民俗画为主。

一、“奎头”造型解析

木版年画中的“奎头”民间又称“门头画”,春节时贴于门头,用来“镇妖辟邪”,意为“满门增福”。“奎头”即“奎星神”,也称“文昌帝君”。文昌星名还称文曲星,即古北斗七星中奎星之上六星的总称。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吉星,主大贵。道教尊奉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封梓橦(亦主管功名、禄位)为文昌帝君,遂与文昌合为一。

文曲星为掌管人间士人的禄籍神星,因此士人多为祀奉,以求保全功名。旧时民间敬奉文昌神,以求子孙读书上进,能够中得状元、进士,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所以在古时,过年节时就会贴“奎头”年画于门首,与敬奉文昌神相同,意为求文昌神保佑家族子孙功名双全,满门增幅。平阳木版年画中“奎头”造像虽然面目狰狞,但头戴官帽上有两翅似两角状,即文曲星之首。年画的右下方(脸部左侧)有满门增幅卷,即意为功禄;年画的左下方的造型为毛笔状,即意为求学得进名贵。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木版画“奎头”几乎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作为民间艺术品,它的造型意象思维可以影响现代艺术创作。

二、“奎头”图像的意象表现

吉祥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一直崇尚的一种精神意境。平阳木版画中人物造像无论是美或丑,依据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人们的心中总是希望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所以吉祥寓意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造像艺术的主题之一,古人称为“是图必有意,是意必吉祥”,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图画都是有特殊寓意的。平阳木版画根据当时社会需求,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史实禅闻、戏曲评话都以质朴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纷繁众多的艺术造型。尤其平阳木版年画中人物造型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与形象特点,揭示出人物不同类型、品性、年龄等综合特征,并通过造型艺术形象把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褒或贬,或静或动,或惋叹,或眷恋,都能够达到“以象知意”的艺术效果。

通过现有“奎头”图像的资料可以发现,当时人们创作是饱含情感,并从图意出发,让无意识的“门神画”充分活跃,达到特定的传意效果,同时符合大众的审美体验。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审美想象在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奎头”意象基本认识

想象空间的丰富性、自由性,使“奎头”的创作具有无限可能性。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各地对于“奎头”形象的积累是通过传说与想象结合而成,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以意度量”的涵义。另外民间美术想象的活跃源于创作激情和审美意识,无论是年画、拂尘纸、纸灯画、神祇画等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创作者在作画前都是心中先有图意,再结合当时大众的审美需求,让创作图像达到“意度无量”。为了达到“奎头”传递比较明确的信息,并与其他地区木版画有所区别,在创作过程中还要强调想象的独创性。山西平阳木版画中“奎头”造型粗犷、夸张,画面布局饱满,线条刚劲有力,色彩爽朗明快,这种创作艺术手法的独创性表现了立意布局的构思,从灵感与实际相结合运化而出,使“奎头”狰狞之形显于纸中,强化了木版画的创作初衷,并注重大众的领悟作用。

(二)“奎头”的意象构造

首先是“立意”。即根据大量的观察把握人们的精神特征或自然事物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初步选取取舍,舍去无关细节,留下可入画的“晶核”。从古至今,要使艺术创作流芳百世,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必须能“立意”,只有“立意”才可知画中造型的取舍。“奎头”造型把古代传说与当时传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并加以传神考虑,创作出“奎头”所具有的独特意境。从现在保留的“奎头”木版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它的“以理绘形制板”“以意传神印制”的意象构成。

其次是“奎头”造型的想象加工。对于任何艺术造型的想象加工到最后形式的夸张变形,想象的自由度是在逐渐加大,民间美术作品更是如此。“奎头”就是把写实人物造型中最重要的神情状态抓紧,进行了质朴的艺术想象加工,并与人的“第一印象”相融汇。在现代绘画中,艺术作品渗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意象,从而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民间木版画作品渗透的是大众百姓的情感意象,并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民间必有的寓意与内涵。平阳木版画中的“奎头”图像面目狰狞,人物五官表现不同于常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加工使用了夸张表现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图像的“神性”。“奎头”所呈现的凶狠之像,在春节时贴于门头,用来“镇妖辟邪”,其实是取其“慑邪而善守”之意。因此,“奎头”图像造型的表现就是通过想象加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提炼、集中,甚至是夸张、变形的描绘,最终形成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三、“奎头”有意识的图像想象

有意识的想象是在创作之前对所绘图像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即意象中所说的“意在笔先”,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记忆发现和想象的结合。对于平阳木版画中“奎头”的意象而言,有意识的想象会改变最初的图像构思,因为它的画法布置要以“意象”为第一,要符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大众心理需求。所以,有意识想象更多体现的是构思规律与意象规则相融合的作用。平阳木版画“奎头”图像造型的艺术创作尤其从“构图形式、线的运用、色彩设定”三方面突出了有意识想象的创作重点。

1.构图形式:平阳木版画“奎头”图像宽23厘米,高26.5厘米,画面构图形式非常饱满,布局严谨。由于“奎头”图像撑满了整个画面,使其狰狞感越发强烈,这种有意识的想象使“奎头”的意象表现更加突显。另外,画面构图形式采用木版画中讲究的对称构图,从胡须到画面上部帽子的帽翅与帽准,完全使用了对称图形,五官夸张的对称表现强调了人物的传神性。但为了打破画面构图完全对称产生的呆板性,在画面下方的胡须处有意识的用一条曲线分割,在保持画像人物特有的性格之外使观赏者的视觉感也活跃起来,同时脸左部画“满门增幅”卷,表示功禄;右部为笔纸状,表示求学长进之意,这几处不对称性的构图形式总体使画面在严谨中又不失灵动。因此,有意识的想象在“奎头”图像中的运用使画面产生了“静中有动”的意象表现。

2.线的运用:线条的运用是木版画的基础,不同地域的木版画,线条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平阳木版画中“奎头”的用线非常稳健、粗犷、刚劲,同时还注重了画面的张力性,视觉效果既整齐又不失韵律感。“奎头”图像不论是分割线、装饰线,还是形象线,都注重了人物威武大方的性格特征,突出了图像的意象描绘,线条从气度、力量、方向上都围绕神韵进行刻画。另外,“奎头”图像线条也流露出艺人对形态虚实空间的表现技法的运用。线是一个图像形成的根本,是有意识想象的存在条件,它既可以丰富画面视觉效果,又可以通过艺人娴熟的表现技法使图像的意象表现贯穿于版画之中。

3.色彩设定:色彩的设定是木版画中最能体现思想情感的符号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积淀。平阳木版画的设色大胆、豪放、爽朗,大块的设色与粗犷的线条结合,使画面表现出传统国画和近代黑白版画的效果。平阳木版画“奎头”的设色主要使用了“紫,黄,红,黑”四色,这样的设色既符合当地的历史特征,又承载了相应的寓意与内涵。为了使这种特殊的符号形式能传递出特定的观念信息,艺人在创作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意识想象的图像色彩投射,以特定的视觉表现形式丰富民众的思想情感,真正达到“奎头”造型意象表现中的“以物寄情”。

结语

意象思维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意象思维的有意识想象取决于历史、文化、风俗特征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平阳民间木版画中“奎头”的图像,是从古时绘制的“饕餮”造型图演变而来的,但作为一种特定观念意义的符号形式,它承载着人与自然、社会的特定关系。有意识的意象思维想象把这种以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运用在创作中,符合了民众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1]薄松年著,《中国年画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2]伊延波,张建设主编,《意象思维与创意表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7.

[3]兰岗著,《中西绘画的审美与文化比较——意象与镜像》[M],浙江美术出版社,2012.12.

猜你喜欢

平阳年画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牛年画牛
年画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意象、形神
缸鱼年画之旅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