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2017-03-25李文骅江苏省扬中市农业科教信息站
李文骅/江苏省扬中市农业科教信息站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李文骅/江苏省扬中市农业科教信息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加上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陌生”,农业农村从业人员面临着总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业部提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这是今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扬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2016年,江苏省扬中市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全市基本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农户数大约2351户,从业人员约4423人,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0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为21.37%。新型职业农民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分类,分别为1873人、2164人、386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以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为主,分布在扬中种植、养殖、林业、园艺等各个行业,是扬中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求知欲望也最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包括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服务于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农业劳动力,以及其他农村劳动力;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在农业生产中从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组织成员、服务个体等。近几年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增速明显。
二、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育对象年龄不合理,培育生源组织难。由于80后、90后大量“脱农”,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都在45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并呈进一步老化趋势。现有从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主动参训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导致生源组织困难,组织到的学员质量不高。
二是培育形式不够多样,培育时间安排难。目前的培训仍以课堂教学、专家授课为主,形式有待多样,内容有待丰富。在培训时间单元上,一般以5天为1个培训单元,要求参训学员每次要离家5天参加培训,蔬菜园艺业、畜牧业等学员普遍感到在时间安排上有一定困难。不少学员由于农业不是唯一工作,参加业务培训会影响经济收入,导致整体参训积极性不高。
三是培育体制有待完善,政策扶持有待加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太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培育工作仍主要是农委一个部门在做,培训渠道未能做到多元化;作为政府工程,在部门协调、资源整合、产业扶持、科技扶持、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细则规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展。
三、多措并举抓培育,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健全培育制度,强化组织管理。必须建立起统筹有力、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组织体系,有力有序地推进。一是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成立组织,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明确主体责任,市农委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市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三是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培育,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多元农民培训格局,形成培育合力。四是加强示范引领,以年轻一代作为农村发展的后备中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重点打造,重点培养。五是加强督查和考核,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开展电话回访、田间随机访谈等方式,对培训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做好绩效评价,保证实际效果。
科学组织培训,加强培训推广。一是认真分析调研培训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上门调查、电话访问、会议座谈等形式,认真了解农民培训需求,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二是科学制定年度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根据年度培育任务,结合农民需求,分行业分解培育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三是合理组织培育,依据行业特点,分别确定合理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时间。四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所选师资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较强的创新能力,基本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并不定期地安排参加培训,学习深造。五是做好培训回访,明确每个师资挂钩联系对象,明确回访要求。
建立动态机制,科学培养育人。扬中市职业农民培育动态机制的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引领阶段。在这一阶段,让村、组干部以职业农民身份参加培训,再加上部分有意愿积极参加培训的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宣传动员,形成示范。第二阶段是推广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育对象以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为主,积极鼓励转业退伍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参加培训,政府仍给予补助扶持。同时积极做好典型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培训,投身农业,形成更广泛的示范效应。目前扬中已基本进入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建章立制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要努力形成高效的职业农民培育动态机制,让制度吸引更多层次的能人参与农业,支持农业,自觉接受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明确奖惩结合,强化考核,优胜劣汰,动态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健康高效发展,选出真正“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
创新运行模式,提升培育质量。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多样化,培训内容既要有农业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员进行科学引导和培训。二是分专业组织培训,应尽可能小班化,细分专业和层次,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在培训形式上多样化,目前的培训仍以集中授课为主,要适当引入现场教学、典型教学、网络教学、观摩交流等学习方式,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让农民真正感兴趣学,学得进。四是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可适当缩短单次培训时间,每次培训2~3天,根据农时增加培训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