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视点:让幼儿在虚构的情境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2017-03-25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诺诺臭豆腐情景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 玲

专家视点:让幼儿在虚构的情境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 玲

讨论情景:

快乐的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奋不已,乐在其中。在“本地小吃”游戏区里,只见宇宇小朋友跑来告状说:“诺诺把‘臭豆腐’扔到垃圾桶里了!”我于是问诺诺,他却一脸委屈地说:“‘臭豆腐’刚刚不小心掉到地上了,妈妈说掉在地上的东西是不能吃的,要扔到垃圾桶。”是的,游戏来自于生活,可又不同于生活,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情境的虚构性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陈传芝)

该案例描述的场景在小班幼儿游戏中较为常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情景的出现?作为老师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原因探析

案例中的 “本地小吃”游戏是一个典型的角色游戏,属于象征性游戏。这类游戏由三个要素构成:情景迁移、物的替代与角色扮演。“情景迁移”指的是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情景中,使行为脱离原来的真实情景。正是在这种非真实的情景中,其行为便成为一种装扮性的行为。“物的替代”指的是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即“以物代物”。这种物的替代功能表现为使物体本身与物体的意义分离,抽象其意义,然后进行转换操作,将一物的意义附着到另一物上,使一物成为另一物的替代物。使真实的情景迁移到假想的情景中,正是通过替代作用实现的,这种替代作用主要就是物的替代。“角色扮演”指的是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从而装扮成各种角色,即“以人代人”。它与“以物代物”具有同样的特点。

案例中的矛盾恰恰说明孩子在“物的替代”环节出现了问题。诺诺把掉到地上的“臭豆腐”扔进了垃圾桶,这一行为让宇宇甚是不满。其实游戏中的“臭豆腐”是假的,它或许只是老师用泡沫、黏土制作而成,与街头所卖“臭豆腐”完全不同,后者可吃,但前者绝不可入口。因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尚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中的“象征性”较弱,他们往往不太能分得清“假想”与“现实”。于是,在游戏中,当出现“食物”时,他们会真的放进口中咀嚼,将做好的“饭菜”吃掉。该案例中,当“臭豆腐”不小心掉到地上后,诺诺便自然地将其扔进了垃圾筒,因为妈妈说过:掉在地上的东西是不能吃的,要扔到垃圾筒。这是诺诺在现实中获得的知识,但同时表明在游戏中“物的替代”方面,诺诺尚未将“臭豆腐”本身和“臭豆腐”的意义分离,没有真正实现“以物代物”。

象征性游戏的三个构成因素,是在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并逐步发展而系统化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思维的发展,案例中的这种现象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

二、若干建议

直接告诉诺诺不用这样做。当游戏中该场景发生时,可以直接告诉诺诺:我们现在是在游戏,“臭豆腐”是假的,不会真的吃它的,所以掉到地上也没关系,捡起来可以继续用的。当然,若诺诺能听从便罢,若他不听,继续坚持扔掉,也无妨。只要孩子们相安无事,继续游戏,扔不扔“臭豆腐”都没关系。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孩子的游戏,解释一下,大家继续玩。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以不影响孩子的游戏为前提。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孩子。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食客加入其中,与孩子一起在小吃店购买喜欢的食品。教师可以在买到食物后,端好盘子小心翼翼地走到餐桌旁,坐下“品尝”美味。将买到的食物顺利地搬运到餐桌也是需要付诸努力的,小班幼儿手的抓握能力、手眼协调性及走动中避让他人的能力较差,因此搬运食物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训练。在此,教师的示范也很重要。

利用游戏后的评价环节。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将游戏中出现的该问题提出,引导孩子们加以讨论:当我们遇到诺诺的问题时我们会怎么做?游戏中掉到地上的食物还能继续吃吗?应该怎样做?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这个问题自然会有答案。如此还可以顺延下去,引导幼儿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增设游戏中的特定角色。在之后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消毒员”这一角色,该角色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食客们掉在地上或桌上的食物收拾起来,放在特制的“器皿”中“洗一洗”,再“消消毒”,然后送给前台继续使用。这一角色也可由服务员兼任。初次游戏时教师可以扮演该角色,做个示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在游戏中能实现生活中办不到的事,从而增强游戏的愉悦性,拓展幼儿的游戏思路和感受。

无需刻意引导幼儿理解游戏情境的虚构性。案例中的教师强调:游戏来自于生活,可又不同于生活,而诺诺恰恰是因为没能理解游戏情境的虚构性才出现扔“臭豆腐”的行为,所以需要加以引导。事实上,游戏中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生活,因此才有了虚构性。游戏中的材料虽是象征的,但游戏感受是真实的。而所谓“游戏情境的虚构性”,通常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的。对于成人来说臭豆腐其实就是一块泡沫、一块黏土,而对孩子来说,它就是真的“臭豆腐”。通常对小班幼儿而言,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过程中他对于游戏材料和游戏情境的代入感越强,就越符合他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也越说明这个区域中的材料投放与情境创设切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游戏,幼儿一方面可了解现实生活的规则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从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在“好像的真实”中体验成人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真实的,没有虚构之说。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引导他们去发现游戏的虚构性,相反,我们应努力让幼儿在虚构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诺诺臭豆腐情景
情景交际
STARSIDE ECONOMY
我为臭豆腐狂
臭豆腐女侠诞生记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谔谔与诺诺
舌尖上的校门口
谔谔与诺诺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