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律动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积极情绪的实践初探

2017-03-25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敏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律动小班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潘 敏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 宁 夏

音乐律动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积极情绪的实践初探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潘 敏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 宁 夏

每年9月,幼儿园都会迎来一批稚嫩乖巧、聪明伶俐的小班幼儿。相信每位幼儿园老师也都会遇上这样的经历:当家长离开后,有的孩子安静地坐在一处默默流泪,有的孩子大声哭喊着要妈妈,甚至有的孩子整个月都是哭闹不止……于是,老师时常腿上坐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孩子。通常,老师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安抚孩子们的焦虑情绪。孩子们的分离焦虑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与行为,不仅抑制了孩子们自身探索行为,降低了对幼儿园游戏的兴趣,还致使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地开展。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缓解分离焦虑、消除消极情绪,这成为小班幼儿教师的当务之急与重要任务。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从字面上解释是指正向的、积极的情绪。学者们对积极情绪有着各种定义:“它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2];“它是对个人的有意义的事情的一种独特且即时的反应,是一种暂时性的快乐”[3];“它是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4]。然而,笔者更倾向于孟昭兰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它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5]

一般而言,当孩子到两岁左右,随着其语言与表征能力的快速发展,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意图,意识到影响家长离开和出现的因素,从而使得分离焦虑逐渐下降[1]。这意味着通过积极的干预,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实践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常用方法有: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用温暖热情的态度来稳定幼儿的情绪等。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即时效果,但较难持续地帮助小班幼儿解决因分离焦虑产生的情绪问题及其反复出现的情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尝试运用音乐律动游戏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

一、运用“模仿律动”表演法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3岁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他们擅长运用模仿来学习他人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表演、游戏化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愉悦的心情。

律动作为一种人感受音乐的方式,是通过让身体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元素的变化,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加强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它独有的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幼儿的情绪,各种粗大运动的展现也符合小班幼儿爱动、好动的身心特点与需要。

可见,无论是模仿还是律动,都是通过运动来进行,笔者尝试将两者结合,形成“模仿律动”表演法并运用于集体教学中。通常,在开学初期,幼儿比较怯生,笔者尝试设计了“洗澡”的模仿律动活动。洗澡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容易引发幼儿的联想与发散思维。在活动导入阶段,笔者引导幼儿回忆日常洗澡时的场景,他们的话匣子如被打开了一样,纷纷说道“我是妈妈给我洗澡的”“我是外婆给我洗的”等。当笔者边回应边模仿孩子们洗澡的动作后,幼儿们也会跟着边说(如“洗洗头”“洗洗脚”等)边做动作。在他们此起彼伏的表达、部分幼儿的踊跃表现、自发的相互模仿下,活动氛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此时音乐声响起,幼儿们逐渐跟着欢快的节奏自由发挥,解放自己的肢体动作。在模仿律动的过程中,笔者会以“妈妈”的角色来到有需要的孩子身边,帮助他们“洗洗澡”。之后适时引入同伴互动环节,鼓励幼儿进行两两一对或三五一群的 “镜像模仿”,他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模仿律动”表演法就是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构建起轻松的活动氛围,帮助幼儿渐渐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使之注意力也由想家转移至活动本身或与同伴的互动之中。

除了上述生活类律动外,适宜小班幼儿的“模仿律动”活动还有如蝴蝶飞、青蛙叫、小鱼游等的动物律动,还有如小火车、落叶类的物体律动。

二、运用“音乐游戏法”增进幼儿的趣味体验

音乐游戏法是一种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在音乐伴奏、单纯节拍、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幼儿生来喜爱音乐,对节奏有较强的感知力,而游戏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两者结合是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适宜形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音乐游戏活动不仅使幼儿感到亲切和自然,还有利于教师在宽松的活动秩序和气氛中,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个性和精神气质,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优美的音乐、有趣的游戏,通过音乐游戏来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6]。

笔者尝试采用“反复”“组合”等方式去表现一定情感倾向性的规律动作 (如 “好朋友开开门”“123木头人”“吹泡泡”等音乐游戏),将幼儿的体态动作、节奏儿歌、音乐进行综合编排,促进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小班幼儿对象声词比较敏感,笔者尝试将肢体动作与具有一定节奏型的象声词(如“嘟嘟嘟嘟、叮叮叮叮……”)进行组合以代替数节拍类的传统方式,从而增强幼儿的趣味体验。

比如,在音乐游戏“好朋友开开门”中,红红(化名)在活动导入时参与度不高,于是笔者一边采用唱出节奏型的象声词,一边拉起她的小手碰碰笔者的肚子、手臂,尝试将其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中。起初她仍不愿意,但当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动作频率也随之越来越快后,她渐渐地露出了笑容,开始慢慢与笔者互动起来,偶尔在几个强音处还不禁地笑出声来。又如,滔滔(化名)是个比较腼腆的男孩儿,最初两周来园时一直哭闹不止,吵着要回家,可每次只要做音乐游戏“木头人”时,他的哭声总会渐渐变小。有一次笔者发现当音乐声止,其他幼儿的动作都瞬间变成静止状态时,他的眼睛也会偷偷地瞄一眼周围,当看到有人动了,他会偷偷一笑。于是笔者就鼓励他当小裁判,在观察找出 “摇晃的木头人”时自己也需和大家一样随音乐状态进行身体控制。

每次他都很愿意,尽职尽责,乐此不疲地参与到活动中。就这样,在数次活动之后,滔滔入园的哭闹现象明显减少。可见,在音乐元素的辅助下,使原本的游戏更具感染力与趣味性。通过音乐游戏法感染幼儿,使之逐渐在客观条件与自主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情绪转化,在趣味体验下激发出幼儿的积极情绪。

三、运用“加减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小班幼儿在艺术能力发展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受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都受月龄差异限制。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支配能力还不是很完善,注意力也不能自觉支配,自控力较弱。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选择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渐进式设计,引导幼儿逐步从轻而易举地完成挑战到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完成的过渡与成长。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无论是从律动的编排还是动作的设计上,笔者采用先“减”后“加”的方法,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律动活动设计,即从简单的上肢动作到复杂的手脚协调与手眼协调动作,从单纯肢体到借助工具,从单个情境到多样区域等。通过循序渐进地建构支架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建立阶段性成就,促进他们生成对自我的正效评价,从而产生积极情绪。

达尔克罗兹曾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与研究清晰地认识到体态律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节奏运动与儿童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身体运动、音乐与儿童的游戏活动最易于结合。对于儿童来说,在有节律的动作、歌舞、表演中,会获得一种“秩序”的美感和喜悦,节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也是能够获得满足的美感体验。可见,教师通过音乐律动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支持幼儿在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更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持续投入到积极的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之中。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积累“心理资本”[8],逐步拥有应对挑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收获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与心理弹性。

[1]桑标.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69.

[2]Lazarus R S.Emotion and adapt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14.

[3]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r positive emotions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23.

[4]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5]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5.

[6][7]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6-18.

[8]李旭培等.抗逆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积极应对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J].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2013(1).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律动小班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