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三个问题※

2017-03-2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钱红宇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钱红宇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三个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钱红宇

随着我国学前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校都把实训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投入,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其实,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重点不是实训室,而是实训过程,只要能展开实训过程,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任何空间都是可行的。学前教育的实训室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条件和设施,应在学校建设过程中,通盘规划,整体建设。关于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

为什么要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它是不是专业建设必需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不是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需要。实训室既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也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专业知识的意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实训室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理科通识教育实训,即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训。二是艺术能力实训室。就是以培养弹、唱、跳、演、画及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训室。三是专业能力实训室。所谓专业能力就是幼儿园教师组织日常教育活动必备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活动计划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等。一些有附属幼儿园的师范院校不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训室,在幼儿园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是最有效的。当然,有些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在专门的实训室反复练习。以上三种实训室的共同特征就是需要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在练习中提升,在练习中发展。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室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扩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场所。实训室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的,是学生持续的操作、练习活动,是为未来教师的基本教育素养打基础、作准备的。建设实训室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是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为未来教师做好专业准备的需要。实训室中具有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与特定的空间、材料、规则和教师的指导等多层次的因素,实训室活动能将这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产生综合的成效,它也是师范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一种路向。

二、如何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

实训室的关键在“训”,它不同于一般的车间或工作室,它是一个学生学习、练习的地方,也是一个需要教师指导的地方,具有教学的意义。学前教育实训室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院系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需要建设、财务和教学部门的合作与沟通,需要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和积极沟通。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设计应该以培养方案为指导,仅仅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周密安排,有效利用。学前教育实训室的规划是建立在对培养方案的深度把握基础上的,实训室必须围绕培养方案,这是学前教育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原则。一些学校出现实训室空关、浪费、无序等现象,就是实训室与培养方案无关的结果,或者是对培养方案落实不力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是多维度的,也总是和一门门具体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的,是根据每一门具体的课程来设计实训室,并组织和实施实训活动,只有当培养目标与特定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变成现实。从培养方案到课程方案,再到实训室建设方案,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基本路线。根据这条路线,必须努力做到每一个空间都有特定的任务,每一项设施和材料都有实际的用途。学校所有的空间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主体。只有教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从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努力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设计符合需要的实训条件,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积极协调对实训室的设计至关重要。观察能力、活动计划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家园沟通能力、资源挖掘和组织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都需要培养。最重要的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教学见实习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真实的教室是锻炼专业能力最主要的场所,面对真正的儿童和真实的教育任务,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评价能力和改进的能力。模拟教室一般可以用于根据特定的理念进行环境的创设等方面的练习,空间规划练习,区域设置练习,基础的模拟教学练习等。要综合利用模拟教室,发挥它多方面的作用,避免浪费和无效的练习。这就需要专业内不同课程的教师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相互协商,共同讨论,协同利用。

教师在设计实训室的时候,可以集体讨论,分头设计,再共同审核,协作完善。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空间的综合利用,注重材料和工具的共性,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三、谁来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

首先必须明确指出,学生是专业实训室管理的主体。管理实训室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师德和人格养成的需要。因此,要努力制定具有较高认同感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让他们认识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对制度缺乏理解,缺乏认同,缺乏约束力,就会影响到制度的实际成效。要根据实训室运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或危险,从自己、专业及学校的切身利益出发,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相应的制度,以及相应的检查督促举措,并努力尊重执行。要加强实训室的制度建设,提高学生落实制度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实训室制度及其执行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甚至专业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文化。

其次,实训室的管理是专业人员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过程。完全依靠学生的管理既不现实,也无可能。学生需要一定的督促和检查,这项工作必须由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来承担。在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中,涉及设备检查维修、材料的购置和调价、空间和时间的调整、实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这必需由实训室管理人员和教师来承担。实训室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训的成效,影响着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甚至影响着培养目标的落实。实训室的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它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这样工作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也需要一些艺术、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实训室的管理,对于提高实训室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有利于提升实训室的成效。

最后,实训室的管理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学校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措施的保障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有些学校实训室在小区偏僻的楼区,需要有周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实训室中,有一些设备比较贵重,需要重点保护,需要纳入学校电子监控和日常安全巡护的范围。实训室的很多条件和设备需要用电,因此,电路安全,设备安全,应纳入学校安全生产检查的范围,确保安全使用,万无一失,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应该在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二是运行保障的落实。学前教育实训室需要各种设备、资源等条件保障,缺乏保障,实训室就无法实现其固有价值。如学前实训室往往需要一些实验耗材,如试剂、药粉等;需要实践耗材,如纸张、颜料、布、线、食材、食品原料等等;也需要图书、音像和软件等的更新。因此,实训室的日程支出应纳入学校经常性开支项目之中,纳入学校的整体预算之中。确保实训室经费使用有预算,经费有专项,支出有理由,学生的实践有保障。真正让实训室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以上两个方面的管理需要学校层面的谋划和落实。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课题(项目号:PPZY2015A00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