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

2017-03-25关雪佳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馆藏书籍数字化

◎关雪佳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

◎关雪佳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图书馆也越来越被民众所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因此而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要求。在创新与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当改变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变革要求,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拓宽服务面,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 管理与服务创新 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 数字化管理模式 完善设施

当下,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公共图书馆要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寻求长久发展之路就必须对传统管理模式做出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那么公共图书馆的出路在何处,这一问题或许可以从信息网络的进步中找到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使国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从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入手探究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

一、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问题

(一)未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需要改进

当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存在着物重于人的现象,图书馆在安排工作人员时也较为重视增加书籍、重要馆藏等的管理人员的数量,而忽视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这就容易导致读者在进入图书馆之后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另外,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需要改善。公共图书馆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要对当下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做出改进,因为当下图书馆中往往存在着即使有服务人员也是在被动情况下进行服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容易激化读者和图书馆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最终会阻碍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二)图书馆模式传统,管理困难

在现代化社会中,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公共图书馆有时会存在跟不上科技发展的缺点,不能够利用数字化模式进行馆藏管理,导致馆藏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如果一个图书馆不能够做到数字化管理,则会使读者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寻找所需书籍上,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又降低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难以吸引读者,导致图书馆发展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图书馆图书外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实名制则容易导致馆藏丢失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珍贵馆藏,一旦丢失就给图书馆造成巨大损失,这一问题同样应该得到公共图书馆的重视。

(三)服务设施尚有不足

公共图书馆应当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当下大多数人的学习、办公都离不开网络,图书馆中如果没有无线网络则会严重降低读者来图书馆进行阅览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略读者的其他需求,例如饮食、必需品的购买,也会降低图书馆的吸引力。这些问题如果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相信公共图书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中,加强对设施建设的标准能够对吸引顾客有一定的帮助,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应当考虑到读者可能潜在的需求,尽量完善相关设施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要。

(四)图书馆管理模式老旧,难以做到吸引新时代的年轻读者

在新时代浪潮下,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年轻人往往是手机不离手,而且当下网络环境非常自由,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到大多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歌曲、书籍等资源,这些资源容易存储,阅览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就处于严峻的竞争状态中,而且实体书籍往往具有不方便携带、容易磨损破坏的劣势,造成了公共图书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方式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基本原则是重视人的需要、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在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面,应当从图书馆中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开始抓起,图书馆应当在馆内安排足够数量的服务人员帮助读者们解答各种问题和提供必要的服务,使工作人员能够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选拔上应当尤其严格,注重选择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同样优秀的人员,在对员工的上岗培训中,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除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之外也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时刻关注进入图书馆中的读者的综合体验,从内而外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改变。

(二)运用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模式进行改善

在现代化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中同样适用,在公共图书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最不应当忽视的一件事就是科技的力量。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当下已经被运用到社会很多领域当中,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全面性、精确性、方便管理查找等众多优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馆藏管理困难的问题。读者可以在进入图书馆之后第一时间利用电脑进行查询,在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图书馆甚至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进行图书扫描,将实体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书籍保存至电脑,实现电子资源共享,方便因为距离或者时间问题不能够进入图书馆阅读的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方便馆藏的保存,降低因为实体书籍磨损丢失等给图书馆带来的损失,一举两得。

(三)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其他服务设施

当下,由于经济的发展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读者对于阅读之外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可能会日益增多,图书馆应当及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尽量满足读者各方面的不同需求。例如图书馆可以实现无线网全方位覆盖,方便那些需要在网络上进行同步记录或者学习的读者,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应当提供餐饮、必需品购买等场所,在就餐时间为读者提供就餐场所,既满足了有就餐需求的读者,又避免打扰到认真阅读的读者,减少就餐时段读者之间的矛盾,方便图书馆的管理。

(四)借与阅全部实名制

站在公共图书馆的角度来讲,实名制借阅书籍可以为图书馆馆藏的保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实名制同时意味着责任,读者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对图书的保管,减少图书丢失的情况。再者,如果读者交还的图书被损坏或者丢失,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借阅者实名登记的状况对他们要求相应的赔偿,从而减少图书馆的损失。

(五)完善管理模式,进行数字化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方式将会提供很大的帮助,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统计并归纳各种数据。新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因为数字化能够最客观精确地反映图书馆发展的规律,方便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发展状况的了解,能够综合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态,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与改进。

三、结语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应当进行创新,利用科技优势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可以优化管理模式,在数字化时代中公共图书馆也应当跟随潮流,运用数字化模式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技术创新和服务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改变公共图书馆逐渐衰退的发展趋势,使公共图书馆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1]刘小琴.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Z].(2006数字出版年会演讲内容),2006(10).

[2]徐晓琳,邓胜利.信息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06).

[3]朱黎春,朱小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4]王世伟.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J].图书馆论坛,2002(05).

[5]李彩凤.新世纪图书馆的社会定位及馆员素质要求[OL].2006-05-07.

关雪佳,女,本科,延边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研究方向:阅读推广服务)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馆藏书籍数字化
馆藏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书籍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