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丰宁民间吹打乐文化
——吵子会的传承与保护

2017-03-25刘一播单南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丰宁曲谱民俗

◎刘一播 单南

简论丰宁民间吹打乐文化
——吵子会的传承与保护

◎刘一播 单南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一带的民间吹打乐“吵子会”不仅具有北方民间音乐节奏鲜明、粗犷豪放的特征,而且充盈着满族民风。本文从分析丰宁民间吹打乐的传承成因入手,探讨丰宁民间吹打乐的现状与传承方式,力求探索一个全面继承保护的有效途径。

吹打乐 吵子会 传承 保护

一、成因及现状

“一个民间音乐要存在,至少取决于这样两个条件。首先是地域与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其次就是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难以受到新文化潮流或者不同文化的浸染”,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地势分坝下、接坝、坝上三个地貌单元,坝下群山绵亘,河谷纵横;接坝峰高谷深,林木茂盛;坝上天高地阔,风景优美。全县沃野广袤,交通闭塞,有限的休闲娱乐方式为民间吹打乐的兴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现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丰宁乡村由闭塞走向开放,村民眼界大开。在各式各样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带有浓郁满族特色的民间吹打乐在青年人的眼中越发显得陈旧老气、土头土脑,他们对城市生活的崇拜与向往更加缩减了民间吹打乐的生存空间。这严酷的事实诠释着时代变迁,它昭示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但从“非遗”项目保护角度来说却增加了难度。由于吹打乐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特别是殡葬制度的改革,祭奠丧事从略从简,婚丧嫁娶新事新办,生存空间变窄,受众群体丧失,而使之逐渐被取代、被遗弃,这是主要问题之一;其次是后继乏人。随着老艺人的逐步退出,一些绝技难以承继,传承链条出现断裂。

二、传承

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民间吹打乐吵子会在八间房、窄岭、石人沟、天桥、长阁、凤山、选营、后营、南营等十余乡村中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它有历史传承。

仅以南营村和八间房村为例,南营村丰宁南营子吹打乐由顺治帝纪元起流传至今已近370年之久,生生不息,至今已传至第13代。现存唯一一张于民国十年左右拍摄的“丰宁南营子吹打乐”老照片上,有王尚中、王德海、金玉、周存仁、卢财、王德全、王瑞廷、王瑞臣、王德山、王尚义、王瑞林、刘桂林、牟惠田等13名艺人。平日里,锣鼓器具由王尚中家族保存,排练及演出由王氏家族组织。现今传承人尹永山不仅传承了古典吹奏乐,而且还保存了独一无二的“九条龙”吹奏乐。

由此不难看出,丰宁吵子会具有以家族为单位、以村落为范围的传承特点,它属于传统的、“宝塔型”的原始传承模式,为顾及本家收入,乐手多由本家人组成,“主打”技艺多传授给自家子弟或亲戚,且传男不传女。

三、保护

文化遗产是当地最好的名片,它具有鼓舞人、凝聚人、感召人的独特功能。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力度,决定了当地的文化建设、经济张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因此,对丰宁民间吹打乐吵子会的保护势在必行,事不宜迟。

(一)民俗保护

丰宁民间吹打乐与当地满族的民俗当属鱼水关系。民俗既是丰宁民间吹打乐吵子会生存的土壤,又是其展示风采的绝佳舞台。离开民俗,丰宁吵子会就如无水之鱼,任何“保护”与开发计划都将是空谈。因此,对吵子会积极而又长远的保护工作前提就是保护好丰宁地区传统的民俗生态环境。

(二)传承人保护

丰宁民间吹打乐的传承和发展是以传承人为载体的,如果说民俗是丰宁民间吹打乐生存的土壤,那么传承人就是其发展的种子。没有土壤,种子无法生长;没有种子,土壤就会变成沙漠。所以,传承和保护决不能忽视家底,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另一方面,要发挥学校的传承作用,这一措施的实施需要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政策倾斜、教育措施到位等方面进行整肃,把这一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作为本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的乡土教材加以普及推广。当地高校也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设地方特色专业,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丰宁民间吹打乐奠定基础。

(三)曲谱资料保护

建立曲谱资料库,收集、整理、挖掘吵子会曲谱及资料。吵子会作为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要通过收集民间曲谱和资料,将曲谱进行整理、二度编配、录制音像方能将其真正保存下来。同时,还要将收集、整理、演奏三者合为一体,聘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排练,在学习和演奏的同时,使他们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去。还可以开办音乐会,以全新的形式将吵子会搬上舞台,更好地提升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中华5000多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遗传下来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绝不能就此湮没。丰宁民间吹打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鲍耐雪.近十年河北民歌研究述评[J].当代音乐,2017(09).

刘一播,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器乐;单南,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承德满族非遗舞蹈〈竹板落子〉进入高校课堂可行性分析”,(项目批准号:HB16-QN023),课题类别:青年项目。

猜你喜欢

丰宁曲谱民俗
冬季民俗节
曲谱
赵倩作品赏析
民俗中的“牛”
夏日之恋
民俗节
北京科委精准帮扶河北丰宁奶牛养殖业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浅论丰宁—隆化一带深断裂对成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