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2017-03-25史威
◎史威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史威
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群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及意志特点,本文分析了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就如何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与探讨。
听力障碍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近些年,随着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思想的宣传与普及,整个社会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障碍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大。而障碍群体中又有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虽然先天的智力水平及语言潜能和常人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双耳失聪导致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以至于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思维等其他心理特质的正常发展,渐渐与主流社会偏离得越来越远,甚至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如聋人犯罪就成为近些年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如何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很多的心理问题在儿童时期就开始体现,所以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听力障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一)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问题分析
1.敏感、固执、多疑
由于听力方面的损伤或缺陷,导致语言及抽象思维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影响该群体正常的社会交往,以至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听力障碍儿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问题,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综合看问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意识到自身的缺陷,慢慢会出现较强的防御心理,有时会放大他人对自己的偏见,甚至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导致社会适应困难,变得敏感、多疑且固执,从而造成适应环境的困难。
2.过度的自尊与自卑
听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挫折与困难,在与周围正常儿童的交往过程中,由于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又找不到能快速弥补的办法,所以很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除了自卑心理,由于抽象思维发展滞后及社会经验的缺乏,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可能会因为自己具备某些方面的特长,从而过度关注自身的优势,变得妄自尊大。
(二)听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特点分析
1.情绪外露且易变
众所周知,情绪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后天学习建立,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则不一样,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是人类特有的。人们通过观察和收听周围的信息,逐渐建立起情绪控制的能力,知道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何种情绪反应是适当的,是符合社会标准的,什么样的反应是不对的,是应该改善的。这种能力建立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是两种最重要的途径,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力的损伤或缺失,导致他们对情绪的判断主要依靠视觉,缺少言语信息这一重要支持,所以听力障碍儿童在理解他人复杂而微妙的情绪变化时,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正是由于缺少精细而全面的信息反馈,以至于他们的情绪表达比较外露且控制力较弱。
2.情感体验贫乏
人的情感尤其是高级情感与人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验有密切联系。听力障碍儿童由于思维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的高级情感往往脱离不了具体的形象和需求,情感体验不深刻。除此之外,由于听力及语言发展存在障碍,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听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及体验不够深刻,导致他们的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听力障碍儿童意志行为特点分析
1.冲动
由于听力障碍儿童的理智感发展相对缓慢,且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在做事情之前缺少必要的思考,情绪及行为反应显得鲁莽和缺乏自控力。
2.依赖性强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少听觉及言语方面的信息支持,导致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降低,在做事情时往往显得胆怯且缺少独立性,比普通儿童表现出更强的依赖性。
3.缺乏恒久性
听力障碍儿童也会像普通儿童一样,在受到激励后会为自己树立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但在做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缺乏持久性的特点,当遇到挫折或热情褪去后,就会变得缺少耐心和毅力,很容产生放弃心理。
二、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障碍自身带来的影响
由于听力障碍引起语言发展滞后,进而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的正常社会交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导致听力障碍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出现偏差,容易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的认知就会产生失调,如迷茫或自我否定,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对听力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听力障碍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当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以及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时,他们便会产生自卑、退缩的心理,进而造成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倾向于加入聋人群体。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听力障碍儿童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偏离主流社会,而有些听力状况好一些的学生也不愿意自己真正变成聋人群体的一员。但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又会遇到很多特殊的困难,所以这种身份认同困难对听力障碍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听力障碍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听力障碍儿童各方面心理品质的形成会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环境等都会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影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体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听力障碍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反之则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最初成长的地方,也是会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场所。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听力障碍儿童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很多听障儿童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都是健听人,缺乏关于听力障碍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孩子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不够了解,因此造成教育目标和方法不恰当,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而有些家长则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听力障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及心理问题的矫治
(一)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首先,学校是听力障碍儿童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所以为预防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校园环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与师德,在教学工作中对听力障碍儿童保持足够的热心与爱心,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班级营造一个温暖、公平、公正的气氛。(2)校园物理环境建设方面,应做到教室宽敞明亮,操场整洁,花草树木生机勃勃,布告栏中多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名人事迹。(3)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听力障碍儿童在活动中发展思维,改善沟通水平,增强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4)切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正常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保障师资的专业化,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改变师生的传统认识。
除学校环境外,家庭环境对预防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也至关重要。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对听力障碍儿童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反之,充满纷争和暴力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孩子很多心理问题的滋生,如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等。而良好的家庭气氛的形成需要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参与,夫妻双方既要相互尊重、包容,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依靠。(2)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设立的要求与目标要尽量合理,一定要符合听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奖惩适度,不能过于苛刻严厉,也不可以过于溺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度的平等与尊重,这样才有利孩子能力的快速发展和积极独立的心理品质的养成。
最后,社会大环境也是预防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我们离不开社会环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于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社会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1)普及听力障碍群体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及文化,知道如何与听障人士交往,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并愿意与他们交往。(2)为听障儿童及听障人士设立各种无障碍设施,如公共交通工具上,除了进行声音报站外,还应设置字幕报站,且屏幕需要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字迹要清晰,字体应足够大,保障听障人士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得见、看得清字幕。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到温暖和受到尊重,不会因为障碍而感到无助或束手无策。(3)完善关于听障群体的法律法规,切实地保障听障群体应得到的利益,能够享受到作为社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二)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治
与健听儿童一样,当听力障碍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后,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正规的心理辅导与治疗,针对健听人的咨询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听力障碍儿童。不同的是,在实际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水平、交流的特殊性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咨询方法。在沟通方式上,尽量选择听力障碍儿童适合的沟通方式(如手语)。心理咨询师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流派,分别是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以及精神分析流派。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及治疗方法。
[1]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2] 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巧明.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史威,男,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