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2017-03-25牟丽平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道德素养

◎牟丽平

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牟丽平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育人的宝贵经验,分析传统文化缺失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带来的问题,探究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情操美德和价值理想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途径。

传统文化 大学生 道德素养 途径

中华博大精深、积厚流光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拥有深厚内涵的道德素养体系,为大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一、传统文化道德素养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在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道德观念、情操美德和价值理想等优良传统道德素养。这些优良传统道德素养是祖辈数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极其重要的源泉。这些优良传统道德素养在当今社会主要体现以下几点:重视国家、民族和整体的利益,高度强调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担当以及奉献精神;崇尚“和善”原则,追求人际友好;强调谦敬礼让,重视克骄防矜;提倡言行一致,注重恪守诚信;讲求道德践履,强调修身养性;倡导道德主体,发挥自身能动作用。

二、传统文化缺失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带来的问题

传统文化缺失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现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当形成期的大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般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迷茫。人的一生离不开理想信念作为生活导向的指引灯。当今有些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只关心获得毕业文凭,注重找一份好工作达到上学的崇高目标。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道德素养,重物质利益,轻精神食粮,导致精神实质迷惘,价值取向混乱。

(二)集体主义意识贫乏,无私奉献精神缺失。多数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大环境之下,集体主义意识冷淡,不注重对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义务与担当,严重缺乏集体感。有些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注重与自己有关的专业学习,而且学习目标性也很强,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已是过去的事情,早已脱离时代发展。

(三)诚实守信观念失落,唯利是图意识增进。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浪潮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诚信严重缺失,只看重自己获取的利益,从来不考虑他人利益得失,不遵循承诺和规则。在面临激烈竞争时,有些大学生就会不择手段,把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校园,造成不良影响。

(四)吃苦耐劳精神淡薄,享乐主义意识加强。传统文化中“艰苦朴素”“励精图治”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好像被忘却。一些大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活轻松自由,带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怠慢学业。缺乏学习主动性,游手好闲,超前消费,迷迷茫茫,安于一隅,学业上一事无成,四年大学学习生涯结束,空有一纸毕业文凭。当今一些大学生道德素养情况属实让人忧虑。基于此,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品质,主动积极承担起社会的担当,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实行的素质教育(即通识教育),首先,需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比如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率先在自己学校设置通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一些传统文化道德素养教育经典,教学中真正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国家层面要从上至下地推动,而且社会各个层面需要打破对传统文化的歧视观念,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髓,领悟到传统文化在培育人和塑造人方面所体现的价值。当今,国家层面已经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

(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推进传统文化传播。

除了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之外,还要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推进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完全不同于普通理论课的教学,“满堂灌”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不用提与其心灵擦出火花,产生共鸣。基于此,必须改变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要把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经典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融进传统文化里。另外,高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相互密切配合,既可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又能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播。

(三)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拥有过硬的道德素养,更要精准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道德素养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就需要高等院校做好教师的培养以及人员衔接的规划。“润物细无声”,让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熏陶及教化,有效地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1]杨静.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2]岳林琳,程乐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路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牟丽平,女,博士,吉林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道德素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