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内容阐析
2017-03-25王军
◎王军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内容阐析
◎王军
本文通过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全过程覆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方位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撑条件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其他专业提供有益借鉴。
环境设计 创新 创业 改革
一、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本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现代环境设计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熟练掌握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并具有公民素养、信息素养,具有环境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培养能在环境设计相关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展示设计、室内家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体两翼、三元共育、四个对接、五进五融”的总体设计要求,环境设计专业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专业牵动+能力驱动+平台联动”三位一体的“3+1”人才培养模式。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特色为:一,以展示设计能力为特色。以审美能力为基础,以设计表达能力为手段,以实践能力为目的,突出展示设计能力;二,以项目式教学为驱动,开展校内、校外实习基地间的协同创新,培养具有熟练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三,以创新创业为特色,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质量工程等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四年全程,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要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衔接,最终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形成全过程覆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形成全过程覆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在专业教育中挖掘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灵活多样、开放式的考核方式;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弹性学制下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等。
(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竞赛、科研、竞争、共享、交流氛围。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举办和承办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科研氛围;通过落实学分激励、设置奖学金、鼓励和提倡学生采用创新性实践成果替代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弹性学制等,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竞争氛围;通过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并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共享氛围;通过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科技创新沙龙等社团,努力营造创新创业交流氛围。
三、建立二阶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练课程设置
1.创新创业项目实训
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2.创业孵化项目模拟实训
为一些拥有优秀创业项目、创业能力较突出、但暂时不具备创办企业的客观条件的学生提供孵化条件,提供全程的指导和服务,使他们能够从模拟创业走向真正的创业。
(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置
1.创业项目校内基地孵化
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研究中心或创业中心,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物理空间和智力支持,使项目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得以实施。
2.创业项目校外基地孵化
依托百奥泰阿里巴巴创客空间,在资金、场地、技术、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扶持,为其提供商务、融资、咨询等服务。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一)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打造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逐步建设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案、试题等资源;同时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机会,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加大实践资源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资源,建设创新项目库、创业案例库、创新创业专家资源库,建设专业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优质实践资源,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五、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多方面引进校外师资力量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会展领域及业界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质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打造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专家团队、企业家团队和优质校友团队。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师的交流平台
搭建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平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筹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促进会,建立以自愿为基础、互补互利和共享优质资源为原则的共享机制,促进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开设会展专业的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研讨和资源共享,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努力为地方会展经济发展服务。
六、支撑条件
(一)运行机制健全
从学校到学院都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配套的制度和支持政策,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制、载体与氛围。
(二)师资队伍保障
目前,本专业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职业资质、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突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5人。在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达45%;硕士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100%。在职教师11人,均参与实践单位挂职锻炼,“双师型”教师占比达100%。在兼职教师中,既有在环境设计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资深教授,又有在环境设计业界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家。
(三)场地、设备以及技术支持
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各部门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做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工作。学校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实验室向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支持。
[1]马永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2]刘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3]高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J].美与时代,2015(02).
王军,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