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兴趣、习惯入手,开创学生课外阅读新天地
2017-03-25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中心学校李俊杰
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中心学校 李俊杰
从教材、兴趣、习惯入手,开创学生课外阅读新天地
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中心学校 李俊杰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是这样定义“阅读”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决定他知识掌握的多少和信息获得的快慢,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他的成功与否,可见阅读的作用之大。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25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把阅读的目光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只有以教材为起点,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最终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在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中自由翱翔。
一、以教材为起点,让学生爱上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我们应该从这例子出发,把它当作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我们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可以把相关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文章,书籍介绍给学生。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内蒙风光》;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可以把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文章的全貌,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更全面地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学习准确、精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名著有着非凡的、强烈的感染力。学生读名著,不但能从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从品德上受到影响,受到教育。而《詹天佑》《菩萨兵》《军神》这一类的课文,如果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的话,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布置学生去阅读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阅读是课堂必要的延伸。
学生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引,教师给学生的指导不仅仅在课堂上,不仅仅是针对课本,我们应该从手中的教材出发,把浩瀚的知识海洋指给学生,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以兴趣为指引,让学生快乐阅读
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给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里尔斯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儿童文学的经典,也可以是《哈利·波特》《三毛流浪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畅销书,让他们选择。有的学生喜欢思考,热爱科学,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等。对于关心社会信息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观看电视新闻时事,阅读报纸,去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更高阶段,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要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让学生在学业上有什么提高,但它能温暖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温柔善良的一面。
三、以习惯为目标,让学生主动阅读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阅读,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中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并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以教材为中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的同时,让课外阅读真正收到实效,为学生打开一片阅读新天地,从而让书籍成为学生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忠实朋友,让学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